15億美元發動機訂單外 羅羅重構利潤通道

盡管“脫歐”已成定局引發對英國經濟特別是本土企業對未來前景的擔憂,但對于超過75%訂單來自歐盟之外的動力系統制造企業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下稱“羅羅”)而言,似乎并不用過于擔心自身未來的前景。
8月24日,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宣布與羅羅簽署總價值15億美元的遄達700發動機訂單。
在積累了高達764億英鎊的訂單總量之后,羅羅有足夠的耐心可以在新型航空發動機研發等核心技術領域用信息技術將這個傳統工業企業植入智能制造的基因。
15億美元訂單落定
東航于8月24日宣布與羅羅簽署一份總價值15億美元的遄達700發動機訂單,為其購買的15架空中客車A330型飛機提供動力。
目前東航運營51架A330系列飛機,而根據截至今年8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大陸航空公司一共運營著175架該系列機型,是在役數量最多的寬體機。
正因為有著龐大的機隊運營,且全球大部分A330運營商都選擇羅羅的遄達700作為標準的動力配套,因此羅羅仍在持續從A330的訂單增長中獲益。
根據羅羅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里遄達700贏得了A330飛機70%的新訂單,在未來交付的A330中也占有相近比例。目前遄達700在空客A330飛機上的裝機量超過1600臺,在大中華區擁有近90%的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東航此前還訂購了20架由羅羅獨家提供動力配套的A350XWB機型,已經專注于大型噴氣式發動機研發制造的羅羅還是波音新一代遠程寬體機型787系列兩家配套生產商之一,而空客正在研發中的A330neo系列機型的發動機也由羅羅獨家提供。
隨著近兩年航空公司在運力更新以及擴張方面表現得較為激進,特別是專注于海外擴張的中國航企在遠程寬體機上保持著持續的需求,也使得發動機制造商訂單持續攀升,并得以投入大量成本用于研發新技術以及產品。
羅羅全球研究核技術總監Paul Stein在談到航空發動機下一步技術演進的規劃時透露,羅羅已經公布的Advance3發動機用了非常多的新的材料技術,包括復合材料,還有新的設計工藝,在發動機的性能上面帶來了非常大的變革。
而羅羅基于Advance3發動機又進一步啟動了采用齒輪箱技術的UltraFan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并與德國工業巨頭利勃海爾成立了合作開發動力齒輪箱的合資公司。
Paul Stein表示,航空發動機技術的發展主要取決于飛機制造商的需求,比如開放式轉子發動機在民航領域的應用。
產品之外尋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羅羅與東航的訂單中,除了發動機產品本身,還包括TotalCare長期發動機支持服務,這實際上也體現出這些制造業巨頭在某些領域正在發生變化,即智能制造環境下提供的產品從工業產品向解決一體化方案以及服務領域的延伸。
作為業務涉及航空、航運以及電力設備的全球第二大動力系統制造企業,羅羅2015年的基礎收入為134億英鎊,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售后服務。
隨著這一輪工業化進程進入末期,傳統的工業企業早已經開始主動或被動地擺脫單純依靠產品本身賺取利潤的時代,轉而開始向提供更多附加價值以及后市場領域尋求新的出路。
一位航空發動機制造商代表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航空發動機整體價值比較高,但相較于巨量的研發和制造成本投入,單純出售產品的環節其實并沒有多少利潤可言,”而“更多的利潤大多來自售后服務領域”。
在Paul Stein看來,工業4.0是制造技術未來的趨勢,其將帶來更多變革,特別是通過讓制造工廠有全數據的控制,把一個數字化的工廠和一個做數字化設計的兩個機構進行連接,這只是能夠為未來的產業帶來巨大變化的第一步。第二階段不單單是把這種數字化的工廠和基本的設計相連,還將各種供應商也連接在一起,使數據化控制貫穿完整的價值鏈。
正因為通過智能制造以及工業互聯網能夠將軟硬件通路打開,傳統的工業品也從單純的機器變成了信息流的節點。
一位供職于國有航空公司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實際上在較為注重數據和通訊的航空業,這一趨勢早已經開始顯現,最明顯的例子類似于失蹤的MH370航班,實際上飛機制造商以及發動機制造商都是可以監控飛機運行狀態的,而這類功能有些是標準配置,有些則可以打包成附加產品銷售。”
實際上,按照羅羅構想之下的趨勢看來,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由銷售引擎最終進化到銷售飛行小時數是最終的趨勢。
“所有的工業企業都會談到數字化,數字化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在工業設計、制造、工業4.0,還有產品交付后持續地為客戶提供支持,有很多的數字化技術影響剛剛提到的這幾個環節,比如說超級計算機會影響到產品設計。”Paul Stein認為,“除了設計方面,在制造,特別是在交付后對客戶的支持領域也會用到一系列新的數字化的技術,包括云計算、物聯網、數據分析,還有一些新的溝通互聯的技術,加強了我們跟客戶的聯系。”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