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機場的前世今生

神農架美景(記者 王威 攝)
網事回放
“神農架削山峰填溶洞建機場”?消息一出,議論風生。有媒體指出,此舉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并質疑這“到底是大手筆的建設,還是大手筆的破壞?”有網友指責,以破壞美景換取交通的便捷,沒有意義。也有支持者認為,建機場能夠讓當地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這對改變偏遠貧困山區人們的生存狀況非常重要。
本報記者就此踏訪神農架。
地方回應
選址:位于紅坪鎮境內大草坪,遠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神農架有多大?
3253平方公里。林區由3部分組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管理局國有林場以及8個鄉鎮。
神農架機場有多大?
4C支線機場,占地約為林區的3200分之一。
這片海拔2585米的機場,不在自然保護區,沒有奇峰峻嶺、溶洞等景點,是削峰填槽而成。林區政府秘書長向毅介紹,從當地功能區劃角度來講,新建機場位于限制開發區,非禁止開發區,遠離保護區。“神農架機場從選址、審批到機場建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神農架機場辦負責人鐘秀國解釋,機場選址由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及相關專家參與設計,從11個備選場址中,選出3個遠離自然保護區、生態敏感區的場址。國家民航局和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組織相關人員對3個預選場址進行審查,經過比選論證,最終同意將大草坪作為推薦場址。“經過專家和專業機構綜合論證比選得出結論,在紅坪鎮大草坪一塊相對平坦的山地上建設機場,占用植被最少,對山體破壞最小。”
鐘秀國介紹說,“建設中國最美的生態機場”是國家民航局對神農架機場的定位。“機場建設中,主打綠色建筑概念,綜合運用國內外環境保護的先進技術,建設綠色生態機場。設計方案充分考慮利用機場既有土地,節約土地資源,優化了平面規劃和方案設計,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減少對生態破壞。在設備和材料的選用上大力采用節能、無污染的新材料、新設備。”
審批:歷經近10年,3屆政府接力申報
林區黨委宣傳部部長張云介紹,機場建設審批權限都在國家層面,必須經過層層報批、嚴格審查把關和多方論證。“神農架機場從動議到正式開工建設,歷經了3屆黨委政府,近10年,可謂期盼已久。”
林區林業管理局總工程師楊建國介紹,湖北省林業勘察設計院現場勘察后,對機場建設占用、生物多樣性出具了評估報告,認為均符合新建機場要求,并獲得國家林業局批復許可;神農架林區環保局副局長何蓮介紹,國家環保總局對神農架機場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科學論證,2009年出具了《關于湖北省神農架民用機場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張云介紹,神農架機場屬原國家民航總局機場“十一五”發展規劃項目,200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立項,經國家相關部委批復,2011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是湖北省鄂西生態旅游圈建設的重點工程。
記者調查
走進神農架機場建設工地,一條寬45米、長2800米的機場跑道和一幢鋼構航站樓已成型。抬頭環顧,藍天白云、群山綿延。
記者走訪到的干部群眾,多數人支持機場建設,認為目前交通困窘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
鐘秀國說,機場開通,對完善湖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鄂西生態旅游圈旅游線路建設,推動神農架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師傅曾是神農架一名林業工人。2000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啟動,他和神農架6000名林業工人一起放下斧頭油鋸,買斷下崗。“那時,我們八成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和他一樣,生活在保護區內及邊緣地區的7000到8000人仍屬貧困人口。如今經營農家飯店的他,憧憬著以后的生活:“有了飛機,更多游客進來,生意會更好!我也要坐飛機出去看世界。”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廖明堯介紹,神農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生態旅游成為當地居民收入帶動性最強的產業。然而,目前進入神農架的通道只有兩條:209國道和省道。從武漢到神農架,全程汽車大約需要上10個小時,即使選擇先坐動車到宜昌,再轉乘前往神農架的大巴,路程耗時也長達約7個半小時。受困交通不便,去年,神農架旅游步履蹣跚,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356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10元,大大低于全國、全省收入水平。
而神農架機場的建成,則將武漢到神農架的時間縮短為50分鐘。高山機場,林海簇擁,本身也是一處極佳的景觀。
楊建國認為,機場建成還將極大提高神農架火險監測、滅火設施和人員輸送能力,保護神農架及其周邊的生態安全。
廢物、廢油對環境會不會造成影響?
鐘秀國解釋:“對通航后產生的航空垃圾及生活垃圾不可回收部分,我們早有設計,將送入木魚鎮垃圾中心處理場填埋處理,污油送往宜昌市危險廢物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結合機場區域的自然環境,我們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對建筑單體附近,進場道路兩側,航站區等精心配置,力求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
“機場建設單位聘請了環境監理和環境監測單位駐場同步開展工作,我們在日常監管中,認為機場建設單位嚴格執行了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神農架林區環保局副局長何蓮說,“為防止發生外來生物入侵,恢復植被時都使用鄉土植物。施工場地和時間都精心選擇,盡量減少對動物活動的影響,把人類干擾強度盡可能控制到最低。”
事件反思
按照建設規劃時間表,神農架機場應于今年10月1日通航。
向毅坦承:“沒想到此項工程會引起如此強烈的輿論反響。”不過,輿論質疑,體現出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再一次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處理之題擺上政府案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認為,神農架旅游資源豐富,改善交通有利于當地環境保護,而修建機場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遠小于修建盤山公路或高速公路。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工程師唐兆子,從1977年開始從事神農架動物考察。他說,開發任何一種自然資源必然要破壞自然生態,但從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來分析,機場的存在對動物的影響不會太大。
向毅鄭重告訴記者:在機場建設及今后的政府工作中,林區將更加注重發展與環保的關系,并積極主動、公開透明與公眾溝通,消除隔閡和疑慮。“我代表神農架林區政府,歡迎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現場檢查機場建設工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