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疑遭碾壓遇難者身份確認 美韓推諉責任
韓國韓亞航空公司舊金山墜機事故調查工作正持續展開,最終結論仍尚需時日,然而美國和韓國輿論已現差異,似相互推諉。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舊金山圣馬特奧縣驗尸官確認,此次墜機事故的遇難者之一的中國女生葉夢圓曾遭消防車碾壓,目前正在調查其死因。
疑遭碾壓遇難女生為葉夢圓141名中國乘客身份全部確認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舊金山圣馬特奧縣驗尸官羅伯特·佛克勞特9日說,在墜機事件中遇難的中國女生葉夢圓是疑曾遭消防車碾壓的人。報告并未指出葉夢圓的死因,目前尚不清楚碾壓發生在死亡前或死亡后。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援引佛克勞特的話說,遇難中國女學生的家屬抵達舊金山不久,就立即與圣馬多縣驗尸辦公室官員會面。“家屬的問題是:到底是哪個女孩可能是被消防車輾過的。我告訴他們是葉夢圓。”佛克勞特說,“我們告訴他們,調查還在進行中。”
據報道,葉夢圓的遺體被發現在飛機的左翼。王琳佳遺體的位置處于防海堤附近。葉夢圓和王琳佳在事故發生時坐在客機的尾部,當機尾斷裂后,王佳琳和2名飛機乘務員被甩了出去,羅伯特表示,葉夢圓的驗尸報告要等2至3周以后才會出來。
人民網援引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消息稱,在韓亞航空墜機事件中疑遭救援車輛碾壓的中國女生身份已確認,是來自中國浙江省江山市的16歲女生葉夢圓。
此外,據中國外交部統計,截至當地時間7月10日凌晨,韓亞失事航班上的141名中國乘客共有2人遇難,名單當中最后一人的身份也已經得到確認。這名來自上海的張姓女性乘客并未登機,她現在人在韓國,平安無事。
目前有12名中國傷者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其中一人仍在重癥監護病房,沒有脫離危險。其余80余名中國乘客被安排住在當地酒店,食宿方面得到妥善安置。
墜機事故調查繼續深入飛行員最初告知乘客待在座位上
韓亞航空墜機事故的調查工作正持續進行,美國調查人員8至9日約見了失事客機的飛行員,了解當時的駕駛情況。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主席赫斯曼說,飛行員表示,在發生事故前幾秒看不到跑道。另外,飛行員之前依靠自動設備控制飛行速度,直到飛機降至距離地面60米高度時,才意識到飛行速度太慢。
目前,美國調查人員把出事航班飛行員列為調查重點,以確定是否系人為過失引發事故。4名飛行員正受到調查人員控制,直至調查結束,其中3人已經接受調查人員問詢。
此外,此次飛行員的飛行經驗不足也引發外界強烈關注。韓亞航空稱,進行飛機著陸操作的是新近擔任波音777駕駛員的李康國(Lee Kang-guk,音),他只有43個小時駕駛該機型的經驗。雖然該飛行員有超過1萬小時的駕駛其他機型的經驗,但這是他首次駕駛該機型在舊金山著陸。
李康國是在李真珉(Lee Jeong-min,音)的指導下執行航班飛行任務的,李真珉今年6月被提升為訓練機長。盡管李真珉有33次駕駛波音777飛機在舊金山機場降落的經驗,但6日是他作為波音777客機的主管的處女航。
赫斯曼10日再度表示,在客機墜毀后,飛行員最初告知空服,不要立即啟動疏散程序。客機完全靜止之后90秒,空服員看到窗外有火光,才開始撤離行動。第一批緊急救難人員30秒后趕到現場。
赫斯曼暗示,駕駛艙的飛行員可能并未發現飛機外的大火。“我們需要了解當時飛行員是怎么考慮的,他們獲得了哪些信息,他們采取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他們是否遵守了標準程序以及當時的疏散程序是否及時下達。”
事故原因未確認美韓輿論互相推諉
雖然目前針對客機失事的原因正在調查之中,,韓國和美國的輿論出現了微妙的差異。盡管美方強調,飛機失事原因調查仍處于初級階段,但美國媒體把報道重點放在“機師失誤”上。對此,韓國媒體強調,雖然也不能排除機師失誤的可能性,但波音777客機本身的問題、機場系統設備等問題方面也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查。
韓國《文化日報》稱,事發當時舊金山機場的導航裝置發生故障,滑降航跡定位系統停用。但美國《紐約時報》卻報道說,滑降航跡定位系統的故障,很難視為此次事件最直接的原因。
同時,美國多家媒體此前報道了操控客機的飛行員經驗尚淺。《華爾街日報》援引調查人員的話質疑稱,為何當空速下降至十分危險的地步時,機組似乎未對各種報警系統的提示做出反應。此外,還有英國航空咨詢公司一名高級管理人士稱, 除非這些安全裝置失靈或有其它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否則看起來當時沒有人在管控飛機的飛行情況。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一位前副主席弗朗西斯表示,此次墜機事件令人對貌似草率的駕駛艙操作程序和航空公司如何讓飛行員由一種機型轉換到另一種機型產生了疑問。與其他安全專家一樣,弗朗西斯對此次事故中各項事件的發生次序感到困惑,為何直到出事前數秒鐘,經驗更為豐富的飛行員似乎都沒有進行干預,以便能夠使飛機爬升高度,或是給引擎足夠的加速時間。
法新社則援引赫斯曼的話報道稱,在飛機墜毀最后幾秒鐘里,駕駛室場面非常混亂,教練飛行員向前推動控制閥門,但另一名飛行員已經向前推動了控制閥門。在飛機墜毀發生時,第4名飛行員在座艙中,不在駕駛室。
不過,韓國輿論對于美國當局公布的調查進展表示不滿。韓聯社稱,對黑匣子的分析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就公布詳細內容并非常情。韓國國土交通部稱,美方對黑匣子的讀取工作還處于初級階段。
韓國《國民日報》社論則批評美國NTSB輕率地向媒體公布調查情況,并批評美媒在未得出結論之前就將事故原因的分析重點放在駕駛員身上,并要求美方調查機場方面有無過失。
韓聯社還援引本國專家的話稱,從事故發生的第二天起美方就公布調查結果是很不尋常的,這會讓人覺得是在把事故原因定格為駕駛員操作失誤。為了準確分析事故原因,除了黑匣子之外,還應該對飛行員與機場控制塔之間的對話錄,有關人士的陳述等進行調查,有必要的話還應該對黑匣子不能記錄的儀表盤缺陷等所有可能性進行調查,只拿初步分析就公布結果是不常見的。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