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迎來“5萬億計劃” 興建交通基礎設施
新聞配圖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交通部官網文章稱,中國將在未來三年期間投入近5萬億元人民幣(合7700億美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這個跡象表明政府決心動用國家投資來保持經濟“轟鳴”。
不過,分析師們表示,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尋求打造現代化經濟的年代,基建支出對國家十分有用,但近年這類支出帶來了大而無當的工程、工業產能過剩、經濟扭曲以及債務。
與昨日宣布這一支出計劃(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的6.9%)似乎矛盾的是,本周一些有影響力的聲音警告稱,中國經濟的杠桿高得令人震驚。
周一,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頭版發表對“權威人士”的采訪,稱中國不斷飆升的債務水平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目前尚不清楚最新宣布的支出目標在多大程度上涉及新資金,在多大程度上涉及已編列預算且審批通過的項目。很有可能的是,不少項目已被列入3月全國人大年度會議批準的五年規劃。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NDRC)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擬重點推進303個項目(包括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涉及項目總投資4.7萬億元人民幣。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資金將從哪里籌集。因此,最終而言關鍵在于貨幣政策,因為大部分基建支出的資金歸根結底將通過債務籌集,”白安儒表示。
4.7萬億元人民幣的數字最初來自官方的中國交通新聞網的一篇文章,該文昨日被交通運輸部官網轉載。它再度令人關注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所保持的規模。
該文斷言,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交通基礎設施在覆蓋范圍和質量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文章呼吁做出全方位努力,完善和維護覆蓋全國的交通網絡。
最新一輪的資金很可能造福于低迷的重工業和建筑業。此前國家發改委周二宣布,將向東北三省困境中的“銹帶”的130個項目投入1.6萬億元人民幣。
發改委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周二表示,這些資金不能被視為北京方面對困境中的東北地區的“補貼”。他表示,資金將根據項目進行分配。
“只要項目是適當的,我們就會撥出資金,”他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