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扶貧 讓微笑在貧困家庭綻放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中央精神的召喚下,2015年底,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按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又再次融入了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那么,一年來,他們的戰果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了南充。
牢記使命:扶貧路上,你追我趕
南部縣平橋鄉東觀廟村共有9個社、1048人,其中貧困家庭10戶。2016年5月,在南部縣召開的脫貧督導大會上,因原幫扶單位“作戰”不力,東觀廟村吃了“黃牌”。
為確保脫貧摘帽工作順利推進,6月,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派往南部縣教育局掛職副局長的空保學院教師伍毅,臨危受命,成為駐東觀廟村的兼職“第一書記”。從此,這里的山山水水、田邊地頭和農戶家里,便留下了伍毅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足跡。
“學校派我到南部教育局掛職,就是做扶貧工作的。所以,無論是在副局長崗位,還是駐村第一書記,我都有責任把扶貧工作做好。”伍毅說。
為了這份責任,他與村干部、村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在南部縣開展的奮戰100天,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的活動中,伍毅因腳傷做了手術。但他硬是不肯休息,纏著繃帶、拄著手杖,在烈日下一瘸一拐的參加決戰。
與伍毅臨危受命任駐村第一書記不同,蔡建軍是今年1月,直接從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遂寧分院,派往南充市高坪區溪頭鄉火星村任第一書記的。他駐村的主要任務是,帶領這里的46戶、146名貧困人口,在年內實現脫貧奔小康的目標。
“導致火星村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交通滯后、農作物單產效益低、缺乏勞動力和增收渠道。”蔡建軍說。為此,他圍繞山上“搖錢樹”、山坳“養殖場”、田里“生態糧”的扶貧藍圖,在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做實每一個項目。
這不,為確保扶貧臺賬數字化建設整體推進,蔡建軍需盡快完成火星村46戶貧困家庭上萬條年度收支明細進網的工作。但由于該村無計算機人才可用,他不得不動員新婚妻子辭去相對穩定的公職,到火星村參與數據采集和錄入工作。
蔡建軍的“怪招”,在第一書記微信群贏得了掌聲,也引來了黨校教師賦詩點贊:“牛郎織女駐火星,蔡子容華勤耕耘。甜蜜佳期齊上陣,貧困村民定脫貧。”
因地制宜:強基固本,贏在實干
其實,蔡建軍初到火星村任“第一書記”的時候,村民們曾一臉疑惑:“一個毛頭小伙子,能帶領我們脫貧致富嗎?”然而,10個月后的今天,當600多萬項目資金和惠民、扶貧工程一一落地時,村民對這個年輕人服氣了。
火星村,位于低山丘陵深處,這里的人畜飲水和灌溉是個難題。村支書周漢炳到現在還記得,2016年春節期間,蔡建軍在了解了國家小農水建設項目的相關政策后,一邊與村兩委規劃,一邊跑區鄉兩級政府。很快,以村民投入勞動力,政府出資新建3座山坪塘,新增18口、修繕5口蓄水池的水利設施改造項目便獲批準。
“真沒想到,這個娃娃官的干勁這么大,比我們都肯下力氣。這批項目完成后,既改善了村上的農業生產條件,更為管護前期建成的柑橘基地夯實了基礎。”周漢炳說。
而在伍毅的心中,東觀廟村要擺脫貧困就必須加快產業發展。但長期以來,由于該村地處缺水的丘陵,勞動力流失嚴重,村集體經濟幾乎成了空白。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過上好日子,伍毅與“村兩委”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了以發展集體經濟為龍頭的脫貧攻堅方略:他們組織成立東觀廟村種植合作社,種植脆香甜柚390畝;以“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成立竹柳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竹柳215畝;將8口山平塘的承包管理權收歸村集體,進行轉租。
采訪中,伍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將山丘荒地流轉后改種脆香甜柚,按一畝4400元計算,2016年,我們村僅種植脆香甜柚收入一項,就能破170萬元。”
真情服務:心系群眾,造福一方
在火星村和東觀廟村,記者看到了一間間綠瓦青磚、別具特色的安居小屋,散布在硬化路、自來水、文化廣場、衛生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新農村。在這煥發出勃勃生機的環境中,曾因貧困而步履蹣跚的群眾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
83歲的譚朝福老人,因兒子患精神分裂癥而致貧。一間不足15平米的毛坯房,破敗得既不能遮風,又不能擋雨,可謂家徒四壁。
“娃兒得這個病,還不如死了好。你們想想看,我都這么一大把年紀了,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要是哪天我不在了,他一個人活著該要受多少罪啊!”譚朝福老人告訴記者,“前年冬天,我生大病的時候,真想與他一起來個一了百了。”
“年初,蔡同志了解了情況后,馬上幫我們爭取到低保,還把‘瘋子’送去免費住院治療。9月份,政府又給我蓋了新房子,安裝了自來水。現在日子好了,等兒子的病痊愈之后,我還想給他說一門親事。”譚朝福微笑著向記者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
與蔡建軍一樣,伍毅也因在扶貧路上造福一方百姓,而贏得喝彩。
記者見到東觀廟村村民何大華時,他正在果園里采摘柚子。何大華說,今年在伍書記和村干部的幫助、支持下,家里建起了庭園養雞場,還買了250只土雞苗、2頭仔豬。保守估計,我家全年種養純收入能達到2萬元左右。
東觀廟村曾因村組道路、安全飲水、村衛生室等工程建設滯后,發展集體經濟未盤活資源,分戶規劃和實施方案未落實而撤換了幫扶單位。伍毅駐村后,在針對村里的薄弱環節深刻反思問題成因的基礎上,經多次調研,最終制訂了詳細的逐月分戶脫貧實施方案。
“目前,我們村已完成了12公里村組道路建設和5戶貧困家庭的易地搬遷工作。而村級衛生站、活動室建設也基本完成。”伍毅說,“為壯大集體經濟,打開銷售渠道,我們村已率先成為四川扶貧基金會社會扶貧試點村,并打通了銷售脆香甜柚的電商平臺。”
精準扶貧:輸血造血,扶貧扶智
“像我們這么貧困的家庭,孩子能上學就不錯了。沒想到這娃娃還真有出息,能夠考上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盡管兒子收到錄取通知書的事已過去了3個月,但南部縣大富鄉王家村村民聶勇,談起兒子已是“準空警”時,仍激動不已。
伍毅介紹,“為支持南部縣的教育發展,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除捐資100萬元設立獎優扶困專項基金外,還配套了包括扶持長坪小學、建立民航基地班和精準招生等在內的十大項目。聶勇的兒子聶天就是精準招生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據了解,精準招生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針對幫扶地區考生開展的上門服務。即由學校招生處、航醫和相關專家組成聯合工作組,到幫扶地區為考生進行體檢、面試。此外,該校今年還在南部縣發放獎優、扶困金20萬元,惠及教職工100人。向長坪小學捐贈愛心款14萬元,惠及貧困家庭學生200人,實現了精準資助。
在新建成的房子前,火星村村民蔣仕國滔滔不絕的說,“我現在種了1畝果樹、養了20只綠殼蛋雞,9月份,政府又給我蓋了新房子,還安排我進入園區務工。”
蔣仕國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行動中,群眾脫貧的一個實例。在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行動中,學校黨政領導和黨員干部,多次入村調研,并因地制宜制訂了精準幫扶方案,并投資100萬元與政府資金配套,使昔日的窮山村發生了大變化。
為了讓火星村的發展不因駐村工作結束而停止,蔡建軍按第一書記的職責,狠抓“三會一課”制度落實,推動了基層組織生活常態化。在“美麗山村·清潔先行”活動中,蔡建軍與“兩委”帶領村民自力更生硬化路面、修建文化廣場、改善學習場所。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啟動后,村支部在認真開展黨章黨規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學習的同時,還通過手機客戶端,定期組織外出務工黨員參加“微黨課”學習,并向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老黨員開展送黨課上門20余次。
“由于我患有疾病,不能參加學習教育,蔡同志就帶上教材,在家里給我上黨課。在我年邁體衰時,還能得到組織的關心和重視,我萬分感激。”80歲的老黨員徐德文說。
采訪結束后,已是傍晚時分。然而,三天的見聞,卻讓人久久難以平靜。收入多了,房子新了,生活好了,帶給村民的是脫貧后離夢想更近了的喜悅。而這喜悅,讓人感受到我們黨的聚合力、各級組織的執行力、一線同志的戰斗力,這更是黨員干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詮釋。
(圖片由駐村干部提供)

正在變化的山村

即將竣工的村衛生站

施工中的入戶村道

譚朝福昔日的家

譚朝福即將遷入的家

周洪德昔日的家

周洪德現在的家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