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如果你只是普通乘客,勸你別飛虹橋了!
不出所料, 昨天(28號)上海虹橋出港航班又延誤得一塌糊涂!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吃早餐的時間都差不多到了,而我還坐在昨天晚飯前就該從虹橋出發的國內航班上!
是的,自從10.11跑道沖突事件之后,虹橋機場延誤不是新聞,不延誤才是新聞!
隨意挑幾天看看,數據來自飛常準
什么?今天等了2小時才起飛?運氣真棒,快去買彩票!
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骨干機場的虹橋,已經成了一座來了就走不了的機場!
延誤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民航管理部門穩妥起見,拉大了虹橋機場的飛機起降間隔,增加安全裕度,避免10.11事件重演。換句話說,機場通行能力下降,原本一小時可以放行X架飛機,現在只能放行Y(Y
10.11事件之后,虹橋機場“限流”已經大半個月,然而作為乘客,我卻沒有看到根據“限流”調整航班的措施。也就是說,航班數量依然按照10.11之前安排,這在減少放行數量的情況下,自然要出現延誤。至于如何處理這些延誤甚至航班取消,并沒有看到統一安排 - 你們乘客,對了還有民航一線員工,聽天由命去吧!
的確,凡事安全第一,但安全第一之下,正常的空中交通運輸秩序、正常的乘客和民航員工權益,是不是就可以置之不理,愛咋咋地了呢?這種為了安全就只顧得上安全而忽視乘客和一線員工體驗的做法,更像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全局觀,沒有統籌觀 。
試問一下相關決策者,你按照預約時間來到醫院,卻發現前面還排著幾十個病人,心里怎么想?你在餐廳訂好了座,結果去到一看,之前還有好幾十人在等著用那個位置,你又怎么想?我作為乘客,購買了機票,卻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是不是可以要求補償?10.11事件后,決策方為虹橋機場制訂的措施是否已是最高效,是否已經足夠科學,相信大家心里已經有一桿秤。
資料圖:虹橋樞紐
其實,大家不是不能接受虹橋機場減少甚至長期減少航班,不滿的是無計劃、無預警、甚至除了干著急連個說法都聽不到的大面積延誤,而且這還發生在中國最大最富裕最國際化的城市,你說國內外影響大不大?!
改善問題的辦法,只需要監管部門統一協調,根據機場流量限制,安排航空公司調整航班數量就可以 - 哪怕需要退票、改簽,只要提前跟乘客打好招呼,也比到了機場不知要等多久強。關鍵,還是在于前面所說的,監管機構有沒有以運輸秩序為本、以乘客為本、以民航員工為本,全面統籌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壞哪里修哪里,最后活生生把整個體系弄成一件滿是補丁的衣服。
如果虹橋機場運行狀況的治理思路不做調整,對乘客來說,或許放棄這座機場就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 至于相應的經濟甚至更高層次損失,不好意思還真不是乘客們考慮的。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