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65歲的復興航空竟說沒就沒?!
據臺灣媒體報道,今天下午14:00,臺灣復興航空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將全面停航并將解散公司,之后將召開股東大會并向證交所申請下市。有人評價,成立65年曾為臺灣航空業三雄的復興航空或許就將謝幕。
復興航空執行長劉東明
復興航空記者會門外保安在嚴查記者證件
此前,復興航空在其網站上宣布停航一天。今日(22日),復興航空緊急召開董事會討論解散。但據記者通過媒體報道了解到,實際上直到昨天(21日))下午3點半,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升仍在盡力籌錢,希望能過難關。
翱翔65年的巨星或將隕落?
成立于1951年的臺灣復興航空是比華航成立更早的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風頭曾經一時無兩,在臺灣航空發展史上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2011年11月,以臺灣航空之王姿態掛牌上市的復興航空,躋身臺灣航空三雄;2012年董事長林明升從法國購回復興的首架寬體客機——空客A330,集團上下都準備奮力一擊,構建復興的“航空大夢”,那一年每個復興人都昂首挺胸,“因為飛出臺灣、因為有大飛機了,因為獲利比別人好”。
復興航空眼看就要涅槃重生了,但是物極必反,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從出生到巔峰,復興航空用了60年;可是從巔峰走向衰亡,復興航空之用了5年。
復興空難飛機殘骸打撈
先是連續兩年的空難事故,把復興航空打到了最谷底。2014年7月23日,復興航空一架高雄飛馬公的GE222班機,疑迫降失敗在澎湖縣墜毀,48人死亡。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的GE235班機,在臺北松山機場附近失事,墜毀在臺北市基隆河,43人死亡、15人受傷。
半年之內兩次空難,對復興航空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曾經立志“要在5年內飛遍亞洲重要城市”的復興航空在2014年位列十大“最危險航空”。形象破滅、乘客流失、龐大的保費負擔都使得極度仰賴現金流的復興航空喘不過氣來。
再加上臺灣大批新興廉價航空迅速崛起與復興競爭,復興航空依然是有點承受不住壓力了。雖然復興航空也希望向廉航轉型,甚至呼吁其他大型航空公司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廉航。但是無奈轉型失敗最終成為四不像,收入銳減,但是成本卻沒減多少,而建立新廉航的呼吁也應者寥寥。
屋漏偏逢連陰雨。原本大陸航線占復興航空所有營運四成,可是近年陸客突然減少又讓復興航空營業額驟降七成。種種因素疊加,除金門航線外,復興航空幾乎所有航線都在賠錢。停航解散,似乎是復興早就注定的結局。
而此次債務到期,也不過是壓倒復興的最后一根稻草罷了。實際上即便是沒有這次的債權人提前贖回,資本尚不到百億的復興,光今年前三季度就虧損22億新臺幣,顯然也撐不了太久。
綜合各類媒體消息分析,據記者了解,目前復興航空走向終點的原因主要有四個:兩次空難以及大陸觀光客驟減、其他廉價航空的競爭都對復興航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而一筆價值23億新臺幣公司債下周二即將到期,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雖宣布解散,但不能說完就完
盡管已經宣布解散,但是這么大的一家公司顯然不能說完就完,除去債權人需要應對,他們還需要應對股東、員工、乘客,甚至民航管理機構的怒火。
復興航空把飛機隊緊急調回臺北松山機場
林明升稱此次倉促停航,一部分原因是趁復興每股價格還有7.2元,賬面余下50多億,還有能力退款給乘客并資遣員工。復興此次未經預告資方、管理部門即擅自停航,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緊急調回仍在海外的飛機,避免相關機構、債權人扣住飛機,使事態無法控制。
盡管復興航空決定通過各種手段保障員工、乘客權益,但也是從電視上得知復興停航消息的員工、乘客顯然都不太可能善罷甘休。目前因復興航空停飛被困海外的乘客約10萬,復興僅承諾將配合民航管理部門運送乘客,并未給出具體方案。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而臺灣地區民航部門也稱復興航空此次停航并未提前報告,還是媒體報道之后,民航部門去電詢問才得知復興航空停航。復興這種未經預告停航的行為極大地損害了乘客的權益,擾亂了管理秩序,臺灣地區民航管理部門稱將對復興航空罰款60萬~300萬新臺幣。
臺灣地區相關法務部門也宣布將對復興航空展開調查,他們認為復興突然停航如系財務問題,財務問題不可能突然爆發,臺灣檢方稱將調查其中是否有財務欺詐等違法行為。
顯然,復興隕落仍然不是終點,未來的路更不好走。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