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億人次航企”與“億人次機場”共成長

東航客機在浦東機坪
2016年,將要迎來甲子生日的東航,成為了一家年運輸上億人次旅客的“日不落”航企。與此同時,東航的主基地——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機場,也實現(xiàn)了年旅客吞吐量上億人次,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機場群。東航與主基地的共同成長,正在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這一國家戰(zhàn)略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配合發(fā)展所需,“東亞第一機場”圓夢安全夜航
1957年1月,東航前身民航上海管理處飛行中隊首開航線時,使用的是上海龍華機場。1917年開始建設的龍華機場,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以當時領先全亞洲的運量成為聞名遐邇的“東亞第一機場”。但在那個年代,龍華機場落后的基礎設施使之在航空安全方面多有軟肋,夜航安全條件比較差,導致事故頻發(fā)。雖然當時的民航當局承諾改善龍華機場設施,并開展了改造建設,但龍華機場夜航設備卻始終未能得到完善。
隨著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民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民航上海管理處飛行中隊的開航,航班任務逐漸增加,飛行隊伍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這支機隊有了夜航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從1958年開始,民航上海管理處對龍華機場進行了新一輪建設;次年,龍華機場主跑道整修工程、夜航燈光設備安裝工程、近距歸航臺工程等相繼完工投入使用,龍華機場開始接受夜航飛機降落。上海機場提升夜航安全保障能力的夢想終于伴隨航班和機隊的發(fā)展而同步實現(xiàn)。
1963年,我國與巴基斯坦簽署通航協(xié)定。由于龍華機場臨近市區(qū),難以進一步擴容,為迎接中巴通航,上海虹橋機場由軍用轉為民用,實施了相應的改擴建工程,從民航上海管理處升格而來的上海管理局也將機隊運營逐步遷至虹橋機場,至1966年,全部航班完成轉場。
從此,這支機隊以虹橋為主基地逐步壯大,在改革開放之后更進入了高速成長的新階段,虹橋機場也同樣成為我國主要的民航機場之一。
從虹橋到浦東,探路民航改革發(fā)展
1987年12月24日,根據(jù)中國民航體制改革的要求,原先監(jiān)管部門、機隊、機場一體化的民航上海管理局,分設為民航華東管理局、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次年6月25日,經過半年的內部試運營,東航正式對外開業(yè)。由此,東航與機場開始共同探索產業(yè)鏈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合作,服務民航事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發(fā)展。
1999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成啟用,上海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兩座大型國際機場的城市。作為主基地航空公司的東航,也進入了一市兩場發(fā)展的新階段。
一家主基地航空公司,面對同城的兩座大型機場,如何發(fā)揮兩場不同優(yōu)勢?東航與機場不斷互動探索,逐漸厘清思路,將藍圖轉化為成果。在浦東機場,與其國際門戶的定位相呼應,東航積極開辟國際遠程航線,通達歐亞美澳,并以國內航線網絡輸送客流,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樞紐節(jié)點。而在虹橋,與機場自身的“精品”定位相呼應,東航旗下虹橋—北京、虹橋—廣州、虹橋—深圳、虹橋—昆明、虹橋—西安、虹橋—成都等快線、準快線的精品建設不斷升級,客艙服務、餐食、機供品也日益打磨完善、精益求精。
圍繞上海兩場的區(qū)位特點,東航的航空產品更是不斷豐富。2010年,虹橋T2航站樓竣工投用,與虹橋火車站、虹橋長途汽車站等一道構成亞洲最大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東航迅速推出空鐵通、空巴通產品,充分發(fā)揮虹橋樞紐出行方式多樣的優(yōu)勢,積極吸引各地客流,支持虹橋輻射長三角腹地。伴隨多條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的通車,浦東機場的陸側交通也不斷完善,東航同樣設計推出了浦東機場空巴通,吸引長三角等地旅客、尤其是國際遠程航線旅客到浦東機場搭乘航班。
2009年,《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先進制造業(y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正式通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作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再度提速。也是在這一年,東航與同城的上海航空聯(lián)合重組、攜手出發(fā)。環(huán)顧全球各地,一家強大、優(yōu)秀的主基地航企與一個卓越的國際航運中心、世界級的航空樞紐港素來密不可分,達美航空與亞特蘭大、漢莎航空與法蘭克福、阿聯(lián)酋航空與迪拜……莫不如是。重組后的東航有著同樣的機遇、更擔負同樣的使命。
面對并存的使命與機遇,東航以上海為核心的樞紐型全球航線網絡近年來迅速擴容。馬德里、阿姆斯特丹、布拉格、圣彼得堡、布里斯班、奧克蘭、芝加哥等眾多洲際航點陸續(xù)開航,并打造了浦東機場每天“四進四出”的國內航班波,與國際遠程航班有效銜接。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國際活動期間,東航更作為活動的合作伙伴與機場無縫銜接、深入配合,共同完善空中通衢、贏得廣泛好評。
2014年、2015年,在主基地航企的有力支持下,浦東機場連續(xù)跨上5000萬人次、6000萬人次兩個臺階,出入境旅客人數(shù)更始終高居我國內地機場首位,實現(xiàn)航企與機場的雙贏。.
主基地航企創(chuàng)新,支撐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伴隨數(shù)量增長,東航在上海主基地不斷提高樞紐品質,推動樞紐建設持續(xù)創(chuàng)新增效。
2009年,東航地服開始試點“通程航班”。在浦東轉機的東航旅客,能夠一次性辦理始發(fā)站及后續(xù)航班的乘機手續(xù),并可在目的站提取托運行李,這是當今最熱門的中轉模式,也是大型航空樞紐的發(fā)展方向。迄今,東航已有37個國內站點、32個國際站點能夠始發(fā)通程聯(lián)運航班,進一步加快了旅客流和行李流的中轉通關效率,成為浦東機場樞紐中轉的支柱項目。截至發(fā)稿,今年以來東航在浦東的“通程航班”業(yè)務量已達105.8萬人次,同比增長21.42%,占其在浦東中轉業(yè)務總量的42.85%。
2012年,東航得到公安部批準,在國內首家獲得試點資格,于浦東機場開展“國際轉國際24小時直接過境免邊檢手續(xù)”。旅客當日搭乘東航國際航班進港、隨后轉機東航國際航班出港,可免辦邊檢手續(xù),通過中轉柜臺后能夠直接到達出發(fā)區(qū)域。這是目前浦東機場中轉最為快捷的流程之一,旅客中轉體驗得到有效提升。今年1月~9月,東航在浦東的該項中轉業(yè)務量達433152人次,同比增長40.31% ;其中1月2日“直接過境”辦理人數(shù)達3780人次,創(chuàng)下該服務開通后的最高紀錄。
東航強勁的樞紐服務能力,不僅給自身,也給同屬天合聯(lián)盟的其他航企提供了在浦東機場運營的強大支撐,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引入更廣泛的資源。2011年東航加入天合聯(lián)盟后,與聯(lián)盟伙伴積極推進樞紐合作,美國達美航空、法國航空、荷蘭航空和臺灣地區(qū)的中華航空這4家天合聯(lián)盟成員,目前都已經在浦東T1航站樓與東航實現(xiàn)了同樓“天合中轉”。旅客搭乘東航和這些航企的航班、互相中轉時,能夠享受到值機、行李、登機、候機等諸多便利。而借助天合聯(lián)盟的強大網絡,旅客從上海兩場搭乘東航航班出發(fā),已經可以通達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62個目的地。
2016年,由東航與浦東機場聯(lián)手確定方案、機場為東航“貼身打造”的浦東T1航站樓中轉廳投入使用,旅客只要順著中轉廳標識,就可以像不同地鐵線的同站換乘那樣,方便地自行登上后續(xù)航班。東航在浦東機場的樞紐中轉功能得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從今年8月1日起,《上海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也正式施行,這是國內首部關于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地方立法。根據(jù)《條例》,上海將加強機場基礎設施的集約化建設,增加機場容量,以滿足航空運量增長和功能品質提升的需要;上海還將采取措施,支持主運營基地在上海的航空公司、支持航空聯(lián)盟,建設品質領先的世界級國際航空樞紐。東航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的新樂章,正在奏響。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