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3號航站樓項目開工建設
2月28日,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項目正式開工,儀式在T3航站樓F大廳核心區施工現場舉行。湖南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英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譚克濤主持開工儀式。機場建設指揮部、中建八局、湖南建工、中建五局、上海建科、友誼咨詢相關負責人作表態發言。
“五指廊構型”為“星城”長沙再添新星
T3航站樓作為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的關鍵項目,初設批復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工程投資約79.4億元。東西長度約1000米,南北長度約1200米,主樓建筑高度44.65米,機坪規劃近機位75個,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
T3航站樓采用創新性“五指廊構型”,形似五角星,給自有“星城”美稱的長沙再添新星,取意“長沙之星”。主體建筑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功能分區優化布局。三層為出發層,規劃值機、安檢、國際聯檢、國際候機等功能;二層為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一層為國際到達、遠機位候機層;地下層為綜合管廊、行李通道。五指廊構型將國際功能居中設置,國際國內便捷互轉,提升中轉樞紐能級。
“長沙之星”充滿人文魅力的城市客廳
長沙機場T3航站樓更加突出集成化、人性化。
建筑面積集約分配,T3航站樓每百萬旅客對應建筑面積指標為1.25萬平米,旅客區面積占比62%,在國內同類機場最為經濟集約;商業規劃多業態集成,在國內集中商業區規劃兩層立體式“景觀廣場”,引入空側及陸側特色觀景平臺,打造特色航空體驗;綠建技術集成利用,匯集7大類技術應用,在降低建筑功耗、能源智能化管理的同時,實現行業領先的節能效果。
中轉體驗便捷高效,創新性提出“雙中轉區”的規劃理念,國際國內旅客無行李互轉時間小于45分鐘,大幅領先國內同類機場,國內旅客國內候機區可實現同層就近中轉;步行優先全程避雨,提出雙層平接的方案,國內國際到達旅客都是經室內平層到達交通換乘中心,為旅客提供全程避雨的舒適換乘體驗;特殊旅客人文關懷,面向家庭旅客、殘障人士、無陪伴兒童等旅客,精心布局家庭衛生間、母嬰室、兒童主題活動區等人性化功能,針對航班延誤、滯留旅客規劃專用休息區、候機區設置商務辦公功能設施;融匯湖湘文化,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融合湖湘文化要素,空間、功能、設施設備新穎呈現,充分彰顯地域特色。
“長沙之星”讓旅客出行更安全、更高效
長沙機場T3航站樓秉承“全域統一指揮、區域化管理、專業化支持”的運營理念,建設“三大平臺”和“八大業務系統”,打造敏捷型智慧機場。
全程無紙化的自助服務,規劃100%自助安檢驗證通道,100%自助登機通道,50%自助邊檢通道,60%自助行李托運設施(自助行李托運設備100%自助人工可切換),實現旅客通關無人化、無紙化;采用自動化行李系統,規劃經濟性好、自動化水平高的傾翻式自動分揀系統及輸送系統,中轉行李后臺自動處理功能及早到行李自動儲存功能;全面落地機場5G智慧應用,實現移動交互式服務終端、旅客精準服務、AR室內導航、行李全流程跟蹤等智能系統,讓機場更加智慧、高效。
長沙機場T3航站樓積極響應衛生防疫與反恐需求,更加突出安全性。航站樓入口空間配置防爆檢查與體溫測量,旅客100%過檢,有效應對突發疫情與恐暴事件。規劃80%毫米波安檢系統,免除旅客安檢繁瑣流程的同時,提高識別危暴物品的精準度;航站樓經特殊消防設計及論證,采用成熟、高效的結構、幕墻等技術體系,保障機場運行安全,構建平安機場。
據悉,此工程由中建八局、湖南建工集團、中建五局三家央企和地方國企組成的聯合體共同施工,中建八局是聯合體總承包牽頭單位。中建八局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員,承建了國內81%的省會機場航站樓,是中國總承包航站樓最多的企業。自2005年正式進入長沙市場以來,先后承建了長沙黃花機場T2航站樓、磁浮快線(機場站)至T2航站樓新連廊工程、長沙機場T2航站樓國際指廊技改工程等項目。(鄧竹君 譚曉紅 邱團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民航局發布《民用機場航空觀景設施規劃建設指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