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民航人才緊缺 培訓資源尚待整合
隨著《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十二五”作為我國民航發展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多層次、專業化、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如何通過教員專業研討,提高培訓生產力?在中國航協舉辦的首屆“中國航協培訓發展論壇”上放出如上信號。
根據民航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民航從業人員總量將達到240萬人。僅“十二五”時期,全行業將新增各類飛機2500架,每年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近5萬人。民航資源網民航招聘頻道2012年的人力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度全年民航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共計12587個,較2011年增長85%;求職人數136186人次,較2011年增長18.1%,民航人力供需比例約為11:1。數據表明,與2011年相比,2012年民航企業招聘職位數增長迅猛,求職人數的增長速度明顯慢于招聘職位的增長速度,如果不加快人才培養,人才短缺將進一步成為制約我國民航業未來發展的主要瓶頸。
在“中國航協培訓發展論壇”上,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以及中國民航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州民航職業學院、上海民航職業學院、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等院校的領導及專家,逾60名參與代表以培訓與發展為主題,圍繞組織發展、領導力、學習技術、培訓運營與管理等普遍關心的話題,共同探討交流。
中國航協培訓部部長陳燕介紹,“中國民航人才培訓主要依托幾所民航大學、學院。各大航空公司也擁有自己專門的培訓中心,并細化到不同的專業。”民航局現有5所直屬院校,在校生總規模已達5.5萬人,年招生1.8萬人,畢業生1.4萬人。飛行、機務、空管等民航特有專業人才培養依舊主要依托直屬院校開展。航空公司方面,國航通過整合國航現有培訓資源,在2007年12月26日掛牌成立國航大學,并配合公司市場發展戰略,制定了培訓基地發展規劃;東航同樣在著力推進公司培訓發展,建立了6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培訓體系,并在積極探討認證東航學院的建立可行性。
隨著培訓規模的拓展,行業面臨著如何有效提高運行品質,管控成本,幫助航空公司提高運營窘境。據國貨航人力資源部項目經理陳彥華介紹,其團隊編寫了《培訓課程開發手冊》完成了30余門課程,但同樣困于應對課程的開發。探討航空公司間互換培訓產品,合理整合資源,協調開發培訓課程,避免民航的培訓資源的浪費,成為當下培訓面臨的新課題。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萬敏倡議,培訓需建立政、校、企業合作經營模式,協同建設技能培養、訓練科研平臺、育人機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柳州機場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培訓
- 下一篇:西藏民航開展警務實戰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