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航飛行員緊缺 NASA評估單人駕駛
面臨未來飛行員短缺風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正在評估繁忙航線上由單個飛行員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可能性。
副駕駛地面操控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商業(yè)航班,無論是客機還是貨機,都在駕駛艙內至少配備兩名飛行員。來自航空電子設備制造商RockwellCollins尖端技術中心的副總裁約翰·貝加斯(JohnBorghese)稱,一方面得益于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一方面受到飛行員短缺的困擾,該公司聯(lián)合NASA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一些繁忙的航線中,由副駕駛員在地面通過遙控設備協(xié)助機艙內的正駕駛完成整個飛行過程的操控。
然而,這個創(chuàng)新的想法想要成為現實,需要在政府批準,社會認可以及技術可行性三個方面得到突破。這項研究目前并未對落實這個想法做出承諾,也未提出具體計劃,只是對技術和操作方式的革新進行分析,評估該計劃能在未來的到實施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是2030年之后。
今年初,Rockwell就已經收到一紙價值400萬美元的4年期合同,16日,該合同的第一階段將會宣布啟動。這項研究包括開發(fā)模擬器以決定需要利用哪些技術,甚至還會進行飛行員實際操作試驗。NASA官員稱,他們的加入會激發(fā)另一批公司和專家對該項目的研究熱情。
飛行員數量短缺
航空業(yè)專家對減少大飛機機艙成員的論證由來已久,NASA的加入引發(fā)了更大范圍的關注。除了顯示了其技術上的勃勃野心,NASA有更為實際的考量,那就是在未來20年里,隨著全球航空運載量的翻倍增長,飛行員數量將出現短缺。
波音公司預計,未來20年全美至少需要53萬個商業(yè)航線的飛行員。而勞工組織和一些學者稱,導致飛行員短缺是由于行業(yè)不愿向飛行員支付高工資。
美國民航飛行員協(xié)會數據顯示,美國區(qū)域航線飛行員第一年平均年薪為22,400美元,而一些小航空公司的起薪僅為1.5萬美元,幾乎相當于以7.25美元/小時的聯(lián)邦最低薪資標準工作一年的收入。
根據該研究的初步概念,負責地面控制的飛行員會幫助多個繁忙航線上的飛行員進行各種操作,包括機動降落和故障排除等。
NASA位于加州北部的艾姆斯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帕里馬爾·科帕德卡(ParimalKopardekar)稱,對大型飛機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新的領域”,當在空中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正駕駛需要休息一下或去洗手間的時候,就能由地面上的副駕駛來“照看”飛機。
10年后先用于貨機
但是,專家稱這項尚處在虛擬概念的計劃離實現還很久,要在貨機上成功應用之后才能用在客機上,盡管如此,也至少是10年后的事情。
科帕德卡強調,要把目前兩個位子的機艙都進行改裝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且難以得到政策批準。來自行業(yè)的專家則表示,新型飛機需要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單人駕駛的需要。
目前的航空系統(tǒng)之所以能低事故率地安全運行,是與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和全球統(tǒng)一的駕駛艙行為與合作規(guī)范分不開的。
早期研究的結果其實并不樂觀,單個飛行員在模擬器中操作,而地面副駕駛則在另一個模擬器上操作,將他們天各一方分開的結果是,彼此都不能很好地知悉對方正在進行什么操作。
航空巨頭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起就不斷革新自動化技術,并拋棄了駕駛艙里第三個座位的設計,這個座位通常是留給觀察員的,他的工作是監(jiān)視各種飛行系統(tǒng)的運作。
成熟的自動化控制技術減少了飛機在平穩(wěn)飛行時所需的人工干預。“根本上講,從工程角度來看,(單飛行員操作)已經不是問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成員理查德·希寧(RichardHealing)說,“真正的問題在于政策和公眾層面會如何看待這方面的改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馬航在頻發(fā)空難事故之后,已向飛行員下發(fā)通知,不允許正駕駛或者副駕駛獨自呆在駕駛艙內,即便兩個人中的一人暫時離開,也必須有一位高級空乘人員補充進駕駛艙,直到駕駛員返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