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直升飛機飛行3年 江蘇丹陽小伙一年底薪36萬
機長小夏(左)帶著學員小左準備登機學習
呂勇在辦公室接受記者采訪
去年11月,國家空管委組織召開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為國內的通航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會議傳出的訊息顯示,到2015年,中國將開放低空管制,允許私人飛機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不必得到軍方的批準。
這也意味著,國內的通用航空公司,即將迎來通航“開放元年”。與此同時,他們也將面臨近兩萬飛行員缺口的窘境。巨大的市場需求、接近100%的就業率,加上優厚的薪水,使得通航飛行員,在2015年,真正成為了“金飯碗”。現代快報記者 王穎菲/文 李雨澤/攝
高不可攀的飛行員,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27歲的丹陽男生小夏,如今已是機長級的直升機飛行員。這距離他開始學習飛行,不過3年。
小夏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從南航畢業后,先去了上海某航空公司修理飛機,但沒幾個月就回來了。“我總有點‘心系藍天’的感覺。”
父母并不同意小夏學飛機的決定,高額的投入,讓他們更覺得兒子“不安分”。但3年后,當在若爾通用航空發展集團(以下簡稱“若航”)工作、每月拿著3萬底薪的兒子提出,打算過幾年給二老換套房時,他們由衷地感到欣慰。
在若航,像小夏這樣的從學員到員工的例子還有很多。“學員里確實不乏有錢的私企老板,但更多的是家庭主婦、高中畢業生、醫生等普通人群,他們不是來‘玩玩’,而是奔著這份工作來的。”若航主席呂勇說。
他算了一筆賬。學出一個直升機商業執照,最快8個月,以98萬元的全額付款學習,拿到商照后,每月的底薪就能達到15000元,達到副機長是25000元,機長30000元,教員機長35000元,每月300小時之外的駕駛時間,按照不同工作項目,將按300-800元/小時支付,對于一個成熟駕駛員來說,年薪平均可到達60萬。此外,考慮到對普通人家來說,學費支出太過昂貴,因此若航在去年又推出了“半價學員”,只交50萬也可參加飛行商照培訓,學成商照后保底工資為7500元/月,升任機長后保底工資為15000元/月,約3年可以回本。
26歲小左正受益于“半價學員”政策。這個從南藝畢業的蘭州小伙,放下自己交響樂團的工作,將大部分時間投入了直升飛機。為此,他的父母拿出了為他娶媳婦買房的首付。等到學成,小左將留在若航。“我相信,這對他們來說是正確的長線投資。”
當飛行員,這個過去看來高不可攀的職業,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開放元年”遇上了飛行員“荒”
而這些學員,如今也趕上了“好時候”。
去年11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將自2015年全面開放低空管制,允許私人飛機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不必得到軍方的批準。
民航總局表示,這意味著,到2035年,中國需要培養約50萬名飛行員才能滿足市場需要,而現在中國通航飛行員僅有千人左右。
實際上,早在2010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就曾聯合發文推進低空領域改革,提出2015年開放大部分空域,2020年低空空域全面開放。
因此,這一年,通用航空作為一個嶄新的發展領域,迎來了成千上萬的資金,以及各方面的人才。
這的確是塊很大的蛋糕。
業內專家曾預測,到2020年,通用航空市場需求總量約為一萬架(其中20%為公務機,30%為直升機,50%為輕型固定翼飛機),需求容量將達1500億人民幣,其自身及帶動的產業將形成1.5萬億以上的市場容量。
但是,讓很多投資者沒有料想到的是,運營資質的獲取、航線的審批,以及消費人群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
據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員通用航空室主任張兵披露,在2012年統計的94家有規模的通航企業中,54家虧損,虧損企業逾半數,虧損額達4.6億元。
“每個通航企業,都需要8-10年的‘蟄伏期’。”今年41歲的若航主席呂勇說。早在2003年,他就開始涉足通航產業。“我們不做,就沒人可以做了。”這是他當年的初衷。
“躺著掙錢”前,他經歷了11年“忐忑”
若航主席呂勇對比了一組數據,到目前為止,美國約有25萬架通航飛機,5500個通航機場,而在中國,只有約有1670架通航飛機,以及30多個通航機場。
不同于很多人,呂勇沒有急著買直升機做商業運作,因為他意識到,制約國內通航發展的最核心問題是:90%的通用航空公司都是只擁有航空器,卻沒有自己的飛行基地。因此,他決定先建機場,“筑巢引鳳”。“以后,飛機會越來越多,每架飛機都會產生相應的停放費、加油費、航管服務費等等。”
但在“躺著掙錢”之前,他也經歷了11年的“忐忑”與“掙扎”。
考慮到飛行對城市影響較大,他選取了距離市區較遠的一處高地——老山,開始籌建直升機場。那時,他面對的還是一片荒地。
“審批下的150畝規劃土地中,有近90畝是由寧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挖出來的渣土堆成的。”
在這片渣土堆上、踩著三四米寬的野路,呂勇頂著旁人“傻子”的嘲笑,經過空軍、民航、以及地方省、市、政府等30多個部門的各項審批、規劃,愣是填出了一個通用航空開放機場。這也成為全國第一個民營直升機專用機場。而如今,除了南京的機場,他們還擁有了蘇州這個亞洲最好的直升機專用機場,目前另有紹興、大理等4座機場正在建設中。
此外,當年一棟被他稱為“破破爛爛”的辦公樓,在通過2003年到2012年的一系列復雜審批后,如今已經煥然一新,變成了一棟結構完善、功能齊全的飛行指揮大樓,周圍還環繞了47棟其他航空公司總部的駐場辦公樓、1棟業務樓,以及1棟飛行員公寓。
只有呂勇自己才知道,這個在別人看來“成功且勵志”的過程,有多艱難。他用“忐忑”和“疲憊”兩個詞,形容自己這11年來走過的路,“沒人知道未來在哪里,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我也許終將倒下,但至少現在還沒有”
自從家人去了國外后,呂勇賣掉了自己位于市中心的房子,把家安在了辦公室,這個別人眼中“玩飛機的有錢人”,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月只給自己發了幾千元的工資。
經歷了11年的堅忍和沉淀,今年,呂勇蓄勢待發。
自從去年9月,擁有5臺直升機的蘇州機場開放以來,他就感受到了變化。“開放報名3個月,我們已經收了30多個學員,收益達到2000多萬。”南京機場雖然只有一架直升機,但至今也收到了15人報名。其中最多的來自上海,其次是蘇州,然后是南京。
此外,隨著2015“開放元年”的到來,更多企業開始參與籌建屬于自己的通用航空企業,南京市人民政府也出臺了通航產業發展的相關規劃,若航位于老山的40多棟航空總部辦公樓也將變得越來越熱鬧,并迎來他們新的“主人”,到今年1月底,金鷹航空、喬治飛機制造等公司將陸續進駐。
“你說我是‘先驅’,還是‘先烈’?”這是8年前,現代快報記者見到呂勇時,他的一番自嘲。如今,這個飽經風雨、卻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男人面對這句話,依舊猶豫,但他的語氣里,多了些自信。“我不敢給自己定性,”他說,“我也許終會倒下,但至少,現在還沒有。”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