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機長李德華:飛行是我一生的驕傲

李德華(右)獲得2015年第三屆山東省省管企業道德模范表彰會授予的“敬業奉獻模范”稱號
12月的青島,尤其是清晨5點鐘,格外冷。早上5點20分,李德華準時出現在乘車地點,乘坐機組車前往機場。航前準備后,他拉起飛行箱帶領機組開始進場——這條路線他幾乎每天都要走,如今已經走過18個年頭。
李德華是山東航空公司飛行部在青島飛行二大隊的一名機長,今年54歲的他已經飛了30多年,累計飛行時間長達21000多小時。他有著過硬的飛行技術以及豐富的飛行教學經驗,但不管與誰交流,這位元老級別的機長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16歲接觸飛行 航校任教15年
“從16歲開始第一次接觸飛行,這一路飛下來,現在回過頭去看一看,真的很不容易。”今年54歲的李德華回顧自己的飛行之路,感慨萬千。1978年,家在濟南商河的16歲少年李德華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決定,他來到濟南滑翔學校學習飛行。“當時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心里萌生了這個念頭,這大概就是那個年代的‘任性’吧。”幽默的李德華半開玩笑地說。
雖然只學習了兩個多月的解放5型無動力滑翔機,但李德華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是對的,他喜歡飛行的感覺。1979年李德華正式入伍參軍,他來到了位于河北保定的空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一年后,他進入位于河北涿州的空軍六航校,開始接觸真正意義上的飛機。“在六航校我開始接觸初教6型戰機,飛了一年后開始飛殲教五戰機。”李德華說。1982年,李德華從空軍六航校畢業后,出于對飛行的熱愛,他選擇留在六航校任教,在教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1997年是李德華飛行生涯的又一次轉折點。那一年他決定離開任教15年的空軍六航校,離開工作生活十幾年的部隊,進入民航,接受新的挑戰。經過再三考慮,他來到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山東航空。“說實話,當年決定來山航的時候還有些糾結,我還提前到山航看了看。回家后我決定留在山航,因為我看到了山航的前景,這是一家有朝氣、能踏實工作的航空公司,是值得我扎根的家鄉企業。”李德華說。
來到山航后,李德華直言民航與空軍有著天壤之別。“空軍注重的是飛行技巧,最大程度地發揮戰機的性能;而民航更多的是一種程序飛行,哪個階段就要做哪個階段的事,不能有半點馬虎。”李德華說。
李德華可以說是山航飛行員里元老級別的,1997年進入山航的他在之后的十幾年間陸續飛了多種機型。剛開始接觸的薩博(SAAB)飛機,他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放飛了教員資質;后來他又改裝飛了CRJ-200、CRJ-700型飛機。直到2010年,因為山航機隊統一波音737機型的發展思路,李德華又接到了改裝飛行波音737型飛機的任務。沒想到,這一次的改裝卻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改裝波音737 英語成難題
李德華說,改裝波音737飛機需要理論、技術、英語全部過關才行。理論、技術對于有著幾十年飛行經驗的他來說,自然不是問題,但英語這門學科,卻成了這位16歲開始接觸飛行、18歲參軍入伍的資深機長面前的一道大山。
當時已經年近五十的李德華,面對面板上密密麻麻的英語縮寫,感到茫然無措。“我18歲就當兵了,哪里看得懂那些英語?”李德華說,他記得當時考試內容50%是英譯漢,50%是漢譯英,英譯漢還相對簡單一些,而漢譯英對于他來說就顯得非常難了。因為李德華已經是教員機長,當時對教員有規定,改裝時限為三個月,如果到時間后還沒有完成,就要延長到六個月,再沒有完成的話就是一年期限。三次都沒有通過,就要從教員直接降為副駕駛。李德華深知,想要繼續在左座飛行就必須下狠功夫,英語基礎差那就靠硬背。
那段時間,每當結束飛行后,李德華總是在家學習英語,一遍記不住就兩遍,直到熟記為止。因為年齡的問題,李德華對于英語的記憶力不算好,第二天還要復習頭一天背過的單詞。“當時跟身邊的一群年輕人一樣學習,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了。”李德華調侃當時的“苦中作樂”,笑了起來。

李德華在飛行前進行繞機安全檢查
好教員靠觀察 時刻繃緊安全弦
因為有著部隊十幾年的教員經歷,李德華放飛波音737教員后,在教學上也是兢兢業業。對于教學他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現在的學員都很年輕,有時候難免有些浮躁,也缺少壓力。”李德華經常告訴他的學員,現在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線,可幾年后就會有人成為機長、有人成為教員、有人還會停留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李德華記得,之前有一名學員,馬上就要到放飛機長的階段了,可他每次飛行總是或多或少存在接地重的問題。“按說接地重應該是技術上的問題,可那名學員很明顯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李德華說。有一次,李德華帶著那名學員一同飛行,李德華反復詢問他各個環節究竟是哪里不適應,可問到頭也沒有覺得哪里有問題。
“他其實是以前有一次接地重后,總在心里想著這個事情,信心不足造成的。”李德華知道了原因后,開始給學員做示范,邊講邊做,那名學員看完后決定自己試一遍。“當時看他的眼神里有自信,果然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落地。事后我問他當時心里在想什么,他告訴我當時心里什么都沒想,只是想著規范地完成操作。”李德華說。
雖然李德華很愛笑,平日里跟別人交流也總是充滿歡樂,可在教學過程中,有學員因為態度問題達不到標準,他還是會沉下臉教訓對方,甚至會發火。“我對學員的要求還是比較嚴的,因為有著十幾年的部隊生活經歷,我更清楚民航飛行員對于安全責任重大�,F在很多年輕人對安全的認識不夠深,只有平時對學員嚴格要求,才能夠讓他們在日后的飛行生涯里時刻繃緊安全這個弦。”
家有賢內助 盼養好身板到退休
既然從事了飛行員這個職業,就意味著李德華投注在家庭上的精力很有限。“這不,我的車馬上就要年審了,就這點事還得靠家里人去辦。”李德華說。雖然早就把家安在了青島,但李德華經常要飛到外地“駐外”,平均在外面飛上三四天才回青島待一天。
李德華很感謝自己的妻子,當年妻子辭去工作跟著他來到了青島,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全都是妻子一個人扛著。他記得剛到青島裝修房子,他就去煙臺駐外了,大到墻體材料小到螺絲全都是妻子一個人決定。當他回來時,妻子已經把所有裝修用的材料買齊了。“看到她一個女人把家置辦得井井有條,我心里既感動又有些愧疚。”李德華說。
盡管已經54歲,李德華一點都不覺得自己老了。“我感覺自己還跟年輕時一樣。身邊也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跟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年輕了。”平時有時間的話,他除了幫家里分擔些家務外,經常會去鍛煉身體。乒乓球跟游泳是他最擅長的體育項目,李德華說,他希望自己能夠保護好身體,再飛上幾年,一直飛到60歲退休,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圓滿的句點。“飛行是我一生的驕傲。”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