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北海學院生死劫:三方理念不同停招三年
高考已經臨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以下簡稱“北航北海學院”)的招生工作尚未有任何進展。
2004年,這所學院在廣西北海市創辦,成為北海第一所本科院校。然而,從2013年始,該校已經連續三年不再招收新生,不少師資流失。
如今,不少在校師生擔心,北航北海學院是否辦學失敗面臨關閉?是否還能拿畢業文憑?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北航北海學院仍處于轉制調整期,“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學生均能取得北航北海學院頒發的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
3月28日,北航北海學院董事朱錦錫則表示,目前學校前景還不明朗,不排除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聲稱改制將升“二本”后,卻連續三年不再招生

北航北海學院2012年招聘現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北航北海學院系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資方(2004至2008年為北海大學經濟園區發展有限公司,2008年之后為個人)三方聯合在北海舉辦的獨立學院。2011年,該院招生3000人,在校生總人數突破1萬,辦學形勢風生水起。
然而,兩年之后,一切似乎戛然而止。
2013年,北航北海學院由于面臨改制,僅面向廣西招生200多人,但報讀的新生被分流到廣西各獨立院校。
當年8月,中國新聞網曾以《廣西一高校創辦7年面臨改制 數百新生遭分流》為題報道此事。報道稱,當時北航北海學院招生辦一名陳姓教師表示,在暑期招生工作中突然接到廣西考試院下發的通知稱,北航北海學院與合作單位探討新的辦學體制,要對新生進行分流。并稱,改制后,北航北海學院將由三本院校升為二本B類學校,2013年招生人數比往年少,是為提升該校教學質量,并為來年全國統招做準備。
可是,2014年和2015年,北航北海學院也沒有再招一個新生。截至目前,其2016年的招生工作也沒有開展的眉目。
最后一屆新生:校園人特少,完全不像一所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北航北海學院2012級的學生金磊(化名)算是該校目前為止的“最后一屆新生”。因為所讀的城市規劃專業是五年制本科,金磊目前還在校學習。
3月中旬,他告訴澎湃新聞,現在北航北海學院勉強還算在正常運作中。2012年入學的學生大部分已開始校外實習,3月有實習的學生回校辦理畢業手續,“現在校園里人特別少,完全不像一所大學”。
據在校教師稱,2015年1月,學校圖書館和期刊閱覽室幾乎停止了更新,近日,學校的招生辦和就業指導中心也不似前兩年那樣工作。
2013年停招之后,學校不少優秀師資的流失對學校的教學質量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甚至有傳聞,2012級學生2016年回校參加論文答辯時,可能無法找到原定的論文指導老師。
金磊介紹,經濟管理學院是學校下分的8個學院中最大的,自2013年學校首次停止招生后,就有經管學院的教師陸續離開。2015年寒假之前,2012級學生約有1700人,而全校教師和行政人員只有約200人,“我們學院也有老師離開,但是不多”。
這兩天,2009級新聞專業的畢業生李丹還曾向自己在校的教師詢問學校的情況。24日,李丹告訴澎湃新聞,不少師生對學校瀕臨倒閉的情況也不太清楚,“我畢業時(學校)還很好。我們學校環境特別好,而且真的對學校很有感情,知道這事以后都沒敢相信”。
3月中旬,北航北海學院在校教師林海平(化名)向澎湃新聞表示,對學校是否面臨關閉毫無了解,自己也正等待著官方消息。“老師們未來的去向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有的老師在合同到期的時候沒有再和學校續簽。“
林海平說,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對領導和同事難免有不舍和回憶之情。“在學校辦學問題上,我不是行家,不知道校董事的做法和想法。我相信很多老師和我一樣,不愿意離開學校。“
近日,澎湃新聞試圖聯系北航北海學院時,辦公的電話都轉接別處,無法打通。29日,負責北航北海學院的廣西教育廳高教處工作人員稱,負責人外出出差,無法回應此事,而廳里民辦教育管理辦的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
北航:學院仍處于轉制調整期

據北航北海學院官網介紹,該校是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支持西部開發建設的范例。如今,這所北海唯一的本科院校創辦不到十年,就停止了招生,目前還看不到恢復的跡象。
種種跡象指向,辦學方、投資方與政府管理部門的辦學理念和立場的不同,是造成當下困局的主因。
2016年3月25日,該校2008級的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的學生王彩華(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北航北海學院最初的矛盾是三方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主要是北航本部和投資方的分歧。“學校幾年沒有招生,是因為在這幾年里,北航本部已經撤掉了這個學校的獨立學院資格。在教育部招生名錄里,這個學校因為前面不能再冠以‘北航’,所以才沒有招生資格。”
澎湃新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看到:
2008年6月23日,北海市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陳瑞生(投資方)三方簽訂一份《聯合辦學協議書》,約定三方聯合辦“北航北海學院”:北海市人民政府無償劃撥1103畝土地,不占學院股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學校名稱、管理資源、教育教學資源參與辦學,占學院30%股權;陳瑞生以實物或者資金投入,占學院70%股權。辦學的合作期限為50年。
2013年1月22日,投資方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署了《終止合作辦學框架協議》,雙方一致同意終止北航北海學院辦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退出合作辦學。從2013年起不再以北航北海學院名義招生,招生名稱中不得出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航空”及“航天”的字樣。
北航北海學院2013、2014連續兩年停止招生,現在尚有未畢業的學生在校學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按《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等規定,繼續對未畢業學生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直至畢業。
2015年3月3日,北海仲裁委員會裁決:一、解除北海市人民政府與陳瑞生(投資方)于2008年4月9日簽訂的《資產轉讓合同》;二、陳瑞生向北海市人民政府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7600萬元。
3月21日,北航有關部門負責人回復澎湃新聞記者,北航北海學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行學院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依法自主辦學,自主聘任教職員工,獨立頒發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教育部2008年出臺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教育部26號令)是獨立學院辦學的主要依據。該規定從體制機制上進一步規范了獨立學院的辦學活動,要求獨立學院按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標準進行規范,提出了轉設為民辦本科學校、回歸母體高校、終止停辦等規范路徑,并要求在2013年前完成過渡。
該北航上述負責人介紹,根據上述規定,近年來,北海市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資方就北航北海學院的辦學體制機制轉設等問題進行反復商討,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和教育部有關司局匯報。2013年是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規定的獨立學院轉制過渡的截止期,鑒于當時北航北海學院的轉制方案未確定,因此自2013年起,北航北海學院暫停招生。至今,北航北海學院仍處于轉制調整期。
未來的北航北海學院面臨幾種可能,或轉設為民辦本科學校,或回歸母體高校,也有可能終止停辦。而如果學校面臨關張,學生最擔心的是能否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對此,北航方面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北航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航北海學院所有在校學生正按照培養計劃規定的內容進行專業學習,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均能取得北航北海學院頒發的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
校董:政府應該引導解決問題
根據教育部官網公示,2016年全國還有獨立學院266所,約涉及270多萬名學生。近6年來,全國已有57所獨立學院正式脫離母體高校和自立門戶辦學。
而在廣西,與北航北海學院類似的還有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等共9所獨立學院,其中3所有投資方參與。
“學院曾是廣西獨立學院里發展比較好的,也獲得了學士學位的頒發權。”3月28日,作為北航北海學院投資方之一的學校董事朱錦錫向澎湃新聞談起了對學校困局的看法。
朱錦錫認為,造成目前辦學困難的主因很難說清楚,“可以說是三方辦學理念各自不同”。他說,投資方傾向于獨立,北航也不想辦了,但是北海政府希望學校保留北航的招牌,不贊成學院獨立。之后北航的態度是要繼續辦也只與北海政府合作,然而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錢來投資學校,所以就事情就擱在那里。
朱錦錫說,只要把學校救活,投資方利益損失一點沒關系,“我覺得,政府部門應該積極行動,盡快引導解決這個問題。”
他告訴澎湃新聞,這幾年,北航除了投入招牌,并沒有引進多少師資。“學校辦成這樣,不管哪一方都是損失非常大的,不僅是師生的利益,還有北海市的利益。”
朱錦錫稱,現在三方正在商討學校的出路,“要么獨立,要么合并,要么撤。這段時間正是學校生死的節骨眼,解決不了問題,學校就關了“。
目前,學校還在給一些等待招生消息的教職工繼續每月發放基本工資,“就發到今年7月份為止吧,如果真的不招生了,誰也沒有辦法”。
不過,朱錦錫透露,學校還是會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如果學院獨立,也需要一個過程,目前正在等待教育部評估的批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春秋航空在冀招聘“空中人才”
- 下一篇:阿克蘇機場貨運部開展反恐防暴手冊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