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王牌“飛行軍團” 海航飛行員成長三部曲
飛行員是航空公司發展的“黃金資源”,是確保飛行安全最為關鍵的一環。近年來,海南航空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尤其注重對飛行員的培養,構建了一個具有海南航空特色、十分完備的飛行員培養體系,傾力打造了一個王牌“飛行軍團”。目前,海南航空有近2000名飛行員,為持續飛行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連續23年、逾500萬飛行小時的安全運行,民航局頒發的“飛行安全五星獎”,德國權威飛行安全數據評估機構JACDEC評出的“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第5名,這正是海南航空“飛行軍團”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入門篇
層層選拔儲備優秀飛行人才
海南航空是我國民航業的一匹“黑馬”,擁有以波音787、波音767、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30系列為主的年輕豪華機隊。為滿足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海南航空會對各個級別飛行員需求進行預測,每年招入一定數量的飛行學員并對其進行養成訓練,建立豐富的飛行員“儲備庫”。
不論是身心健康,還是對航空的基本理解,抑或是個人能力與素養,海南航空飛行員入門選拔標準涉及方方面面,非常嚴格。每一位進入海南航空的飛行員必須過12道關口:現場報名—資格審核—身體初檢—英語測試—心理測試(一平臺)—綜合面試—空勤體檢—背景調查—心理測試(二平臺)—資格復核—身體復檢—終審面試。
記者發現,2016年海南航空招收飛行員的學歷要求是:國家統招高校全日制大學本科(含)以上學歷(專升本、成人教育、網絡教育、自考等學歷除外)。“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后轉學飛行的學員,對基礎理論和知識的掌握會更扎實,英語能力也會更強一些。為不斷提高飛行員隊伍的業務素養,我們現在主要招收‘大改駕’學員。”海南航空副總裁蒲明表示。
提及英語能力,海南航空不但要求飛行學員的英語能力達到大學英語4級(425分以上)或同等英語水平,飛行部還會派出考官對應聘者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進行測試。
眾所周知,心理健康是飛行事業成功的關鍵。早在幾年前,海南航空便與第四軍醫大學聯合開發了一套針對飛行員的心理測試程序,對全部應聘者進行心理健康評估。除電腦試卷外,海南航空還安排心理專家與應聘者當面交流,觀察應聘者是否具備成為優秀飛行員的“模仿、學習、反應、協調和溝通”五大能力。
“通過層層選拔,我們選出了最優秀的飛行苗子。”海南航空飛行部總經理余超杰這樣告訴記者。
實際上,在成立伊始,海南航空就致力于打造一支王牌飛行隊伍。特別是自2010年起,伴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海南航空不斷擴大飛行學員招聘規模。“2016年,我們將招收超過600名飛行學員,未來5年還將持續遞增。”蒲明表示。
據了解,目前海南航空擁有166架飛機、近2000名飛行員。其中,波音737的飛行員數量接近1400人,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波音737飛行隊伍。到“十三五”末期,海南航空機隊規模和飛行員數量還將實現翻番式增長。屆時,該公司將擁有320余架飛機、4000多名飛行員。
成長篇
全方位培訓拓寬國際視野
海南航空一貫以“良好的訓練是保證安全的基礎”為宗旨,應聘者過五關斬六將后,將接受海南航空全方位的培訓。
對于海南航空來說,堅持飛行安全底線是每名海航人心中執著的信念。“在海南航空,民航規章、標準是硬約束。”蒲明說,“而要想讓民航規章、標準深入到每名飛行員的骨髓,首先需要飛行員具備堅定的執行力。”
正因如此,海南航空從飛行學員抓起,在飛行學習前和航校畢業后,每名飛行學員都必須參加3個月~6個月軍訓,在部隊里接受嚴格的軍事化管理,為今后的飛行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除了民航規章、標準外,海南航空還注重培養飛行學員過硬的飛行技術,以及飛行學員與海南航空的安全管理文化深度融合。
海南航空飛行標準訓練中心經理閻波介紹,海南航空與各飛行院校積極協調,在學員初始培訓中引入公司安全管理文化和訓練理念;統一各航校的培訓提綱,優化院校的訓練結構,加強訓練機型的配置;指導飛行院校制訂具體培訓計劃,明確訓練目標,量化學員在訓練過程中的操縱次數,強化學員基本駕駛技能的訓練;建立遠程網絡監控系統,對學員的訓練進度、訓練質量等情況進行持續監控,并實行定期檢查制度,建立了有海航特色的院校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為了盡快滿足公司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海南航空在飛行培訓等方面積極向國際化標準靠攏,注重國際化飛行人才的培養、飛行員國際化視野的拓寬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
一方面,海南航空積極整合全球訓練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尋求優質訓練機構,與其開展合作,學習和借鑒其優秀的訓練管理理念。截至目前,海南航空除了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外,還與美國飛安、USAG、澳大利亞STAA等國際飛行航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海南航空也已經在海外擁有了自己的飛行航校,如澳大利亞AIAC、法國ESMA,并正在尋求建立新的海外訓練基地。
另一方面,飛行學員從航校畢業進入公司后,海南航空還會與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開展不定期的技術培訓及交流,讓飛行員了解世界上最先進的飛行理念。
無論是從訓練政策的完善、培訓組織的優化,還是從訓練質量的提高上,海南航空的飛行員培訓體系已形成閉環管理,一批批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飛行員飛向了全球。
成熟篇
嚴把質量關確保高品質飛行
長期以來,在行業內有這樣一個共識:要成為一名合格飛行員非常難,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海南航空飛行員更是難上加難。在蒲明看來,海航的飛行員培訓體系其實就是“標準高了一點點,要求嚴了一點點”。
按照國際慣例,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要經過晝間簡單氣象到復雜氣象飛行、夜間簡單氣象到復雜氣象飛行等嚴格的培訓,從而成為機長,進而再成為教員、民航局聘用的權威飛行檢查員。
多年來,海南航空一直注重飛行員隊伍建設,嚴把飛行員資質關,特別是以飛行技術管理委員會為核心,以飛行標準訓練中心為執行單位,對飛行隊伍進行嚴格的技術等級化、制度化管理。其中,副駕駛就被分為F1~F9共9個等級。
在飛行員技術轉升過程中,海南航空還開創了一條多環節的轉升流程,并在各個環節都安排了理論考試、技術考核,在重要關口上還會進行模擬機檢查,全面細致地考察其飛行能力。
在采訪過程中,余超杰說:“海南航空飛行員培養有點像一條生產線,我們把各項訓練和要求都標準化、統一化,設置了很多時間和質量的節點。在副駕駛升級為機長的過程中,需要考26次試。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整個過程歷時5年~6年。”
記者了解到,在海南航空,“質量關”會貫穿飛行員的整個職業生涯。即便放了機長,海南航空還會對其運行要求和運行品質進行多方位的監控,如果認為其存在技術缺陷,就會進行“回爐再造”。因此,海南航空設有終身副駕駛一職,并不是每一名副駕駛都能成為機長。
事實上,海南航空會提前一年對飛行員進行分析,制定完備的放機長規劃,由飛行部對每一名飛行員進行記錄,制訂培訓計劃,并細分到每個月來具體執行,是非常精細化的管理。因此,近年來,海南航空新放的機長都非常成功,沒有一個需要“技術回爐”,從而實現了飛行員向航線的有序輸送,保證了海南航空持續23年的飛行安全。
“在充足的飛行員資源保障下,海南航空為運行經驗豐富的波音737機型配備了4.5套機組;在遠程飛機上,則按照民航局要求的最高人機比配備了10套機組,并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運行品質。”蒲明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東方通航劉文杰:其實,我也是個飛行員
- 下一篇:空姐日志:難忘的第一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