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航空職業學院:打造民航職業教育的航母
步入坐落在四川成都金堂的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第一時間便會被濃濃的英倫風所打動。穿過凱旋門,亞特蘭蒂斯風格的超大弧形教學樓映入眼簾。遠處,挺拔的“大本鐘”高聳入云。一場春雨過后,粉紅色的月季在藍天白云下搖曳生姿,與不遠處停放的波音737飛機遙相呼應。每年畢業季,數千名優秀畢業生從這里起航,加入民航大家庭。
漫步校園,帶著“全國首家民辦航空大學”“四川最美大學”“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諸多光環的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讓記者的心中浮現出許多疑惑——21年前,對民航了解還不多的郊縣教師魏全斌,如何辦起了“高大上”的民航院校,成為在民航業、教育界享有盛譽的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院長?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民辦職業教育學校又是如何發展壯大,成為培養民航人才的搖籃?
結緣民航,負重前行
時光倒回到21年前。那是魏全斌選擇發起民航職業教育的歲月。
27歲的魏全斌既沒有坐過火車,也沒有坐過飛機。在選擇職業教育方向時,影視作品中旅客乘坐飛機,空中乘務員為旅客獻花的場景卻常常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在那個年代,民航對老百姓來說陌生而神秘,坐飛機還只是少數人的事兒。魏全斌敏銳地意識到,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封閉的民航業一定會逐漸開放。基于這樣的認知,他大膽地暢想未來——不久的將來人人都能坐飛機,人們都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服務。他判定,民航業將需要大量的服務從業人員,民航職業教育領域大有可為。
創業伊始,由于缺乏民航專業技能方面的師資力量,魏全斌只設立了民航護衛和民航旅游兩個專業。受到民航專業的光環效應影響,第一批學生很快就招滿了,學校如期開課。這時,魏全斌收拾行裝踏上了去成都、重慶的汽車。這個尚不知道機場大門朝向的年輕小伙子,要去為自己的學生謀出路。
“我培養的學生是否滿足機場的需要,首先就要了解機場需要什么樣的員工。”魏全斌說,“只有這樣,我才能對孩子們的終身發展負責。”然而,要從系統性很強的民航行業中找到答案,對于沒有任何背景的魏全斌而言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這并沒有難住他。憑借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以及對民航業發展的精準判斷,魏全斌用他的智慧和誠意敲開了成都機場、重慶機場的大門,結交到民航的第一批朋友,并開始為機場安檢、護衛、輔警、票務等多個崗位輸送員工。
回來后,魏全斌身兼數職,在民航職業教育中摸索前行。他既是校長,又是班主任,并親自教授普通話、禮儀、演講與口才、節目編劇等多門課程。他始終在思考,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什么?他創新課程,通過籃球等體育鍛煉讓學生擁有健壯的體魄,通過禮儀培訓讓學生成為舉止言談優雅的紳士和淑女……只有掌握越多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能夠持續發展,學生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余,未來發展才有空間。
到2004年,因為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魏全斌領銜的職業學校已經從初期的不足百人,發展到每年培養畢業生1300余人的規模,學校規模一步步做大。
教育創新,筑夢民航
回首創業的第一個10年,親歷10年民航職業教育的魏全斌感觸很深。10年創業之路對他來說,更是中國職業教育的一條創新之路。
正是這個肩負著無數學子未來的川北漢子,率先提出了“以人為本,突破文本思想,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培養跨崗工作能力,塑造現代紳士與淑女”的辦學理念。在全面落實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他制訂了“紳士與淑女”的培養計劃與教育模式。而為了讓這些辦學理念和教育模式落到實處,學校還形成了標準化、軍事化管理;以日式禮儀訓練為主,強化社交能力培養;強化理財能力鍛煉;全員完善的就業服務等四大特色。到1997年左右,魏全斌將這一系列獨創的教育理念梳理成冊。于是,承載著魏全斌初期教育理論的《教育改變》一書面世。
也是在這本書中,歷經磨礪的魏全斌首次提出了做民航職業教育最大的供應商和服務商的宏偉目標。
要把民航職業教育做大,魏全斌底氣十足。這份底氣源自10年的教育實踐,也源于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據當時的業內人士預測,未來20年,我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50萬人,可民航后續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卻令人不容樂觀。當年,專門培養民航空地勤人才的專修學院屈指可數,行業認可度高的更是鳳毛麟角。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和滯后的人才培養,魏全斌看到的是民航類學校的發展需求。2004年初,魏全斌帶著團隊轉戰成都。四川西南航空專修學院落戶毗鄰成都雙流機場的民航一所技工校舊址。用魏全斌的話來說:“辦航空服務類的學校,怎么能聽不見飛機聲呢?靠近機場,這是多么有利的條件啊!”
從此,在得天獨厚的新校址上,滿懷做民航職業教育最大的供應商和服務商的新夢想,魏全斌再度起航。
締造精品,追求卓越
與許多高速擴張的職業院校不同,轉戰成都后的魏全斌在規模和品質間選擇了后者。他認為,學生能很快、很好就業的專業才是好專業,才是適應市場需求的。經過論證,學校只設立了航空服務、空乘服務和民航安全技術管理3個專業。
同時,為了讓學生就業后能學以致用,學校還建起了航空安檢實訓室、值機實訓室、話務員實訓室、票務員實訓室、空中乘務員實訓室,把校園變成了模擬的機場和航空公司。此外,學校還設立了學生實習、見習基地,加強基礎技能的訓練。
多年來,秉承著專業設置和建設的精品戰略,學校新增專業設置顯得更加謹慎和從容。到2008年,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增設了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隨后,開設ICC國際空乘專業,以適應國際化的民航業對人才的需求;2013年,隨著低空開放給通用航空發展帶來的利好消息,學校又增設了公務機空中乘務專業;2015年,創建了全國首個高校民航反恐研究所,并增開了空保專業;2016年,又新增了直升機駕駛專業。
而事實上,與專業設置一樣謹慎的,還有學校發展壯大的步伐。從1995年創辦第一所民航專業學校,2004年成立四川西南航空專修學院,到2006年創立成都航空旅游職業學校,到2012年與西南政法大學簽約,創辦重慶航空職業學院,再到2013年投資10億元打造的人文、科技、夢幻、經典的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建成投用。魏全斌的民航職業教育版圖已經構建起了從中專到高職以及培訓的全鏈條航空教育體系,并組建四川泛美教育投資集團,資產已達數十億;學生規模從最初的500人到40000余人,增長了近80倍;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與全國數百家民航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覆蓋空中乘務、民航安檢等所有民航服務崗位。
一路走來,在打造精品專業、締造百年名校的過程中,魏全斌的教育理論趨于成熟,企業模式逐步形成。
戰略藍圖,亮劍國際
在最新一版的《教育改變》中,魏全斌思想的觸角深入到了對哲學、歷史、人性和社會的全面考察。他對人與社會的思辨,一方面讓其職業教育理論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讓其企業發展模式更加成形。
在空間管理、時間管理、節奏管理、情緒管理、四大特色、企業化等管理理論的基礎上,魏全斌提出了自省、自修、自給、自樂、自信、自立、自持、自然、自由的“九自”理論;提出了教師隊伍五大標準是正心、正形、正容、正言、正行;提出了教師自我完善的終極目標是服務員、戰友、導師、家人“四位一體”等思想。
當企業家、思想家、教育家等諸多頭銜集于一身時,教育出身的魏全斌還是更喜歡做實實在在的教育家。他要做行業標桿,走國際化之路,打造一個國際化航空職教集團。在他勾勒的國際化航空職教集團的藍圖中,不僅要投資3億元建設中國最大、最先進的航空實訓中心,還要在阿聯酋獨資創立一所國際化的航空學院。未來10年,他將帶領泛美教育集團在品牌塑造、設施投入、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等方面加倍努力,把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建成中國著名的航空學院。他們將力爭建成6所大學,12所中專以及幾十個培訓品牌,其中包括飛行學院1所,航空應用本科大學2所,航空高職學院3所,并在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阿聯酋建立航空院校,學歷教育的在校學生超過12萬人,成為民航業最大的人才提供商與服務商。
早在辦學之初,魏全斌就說過一段振奮人心的話。他說:“當公辦教育擁有一艘大船時,民辦教育期待一塊木板。我們一定將它做成滑板,在國際化、市場化的浪潮中,沖出別樣的、精彩的‘浪花’。”時至今日,魏全斌的腳下早已不是一個小小的滑板,而是一艘民航職業教育的航空母艦。這艘航母承載的不僅僅是魏全斌一個人的理想,更承載著民航職業教育的希望。如今,它正向著百年名校,向著國際化航空職教集團的目標一路乘風破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