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需8000通航飛行員上崗 各方發力培訓助飛

商報圖形 李娜 制
國內首個輕型訓練用直升機(型號為CG111)開發項目日前在重慶低調啟動,這是一款欲取代美國專用訓練機施瓦澤(已停產)的訓練用直升機。通航巨頭瞄準飛行員訓練市場的背后,是通航飛行員的緊缺。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顯示,到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器要達到5000架以上,行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按照每架飛機配備兩名駕駛員計算,到2020年通航飛行員需求量將達1萬人。不過,截至去年底,我國持有飛行執照的通航飛行員不過2000余名,這意味著未來5年左右還需要培訓8000持證駕駛員。
飛行員搶手 剛畢業平均年薪可達12萬
“最近拿到商用駕駛執照的有6名學員,一出校門就被‘搶走’。”飛行學院重慶通用航空培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即便是這些剛出“茅廬”的畢業新生,上崗后平均年薪也能達到12萬元左右。而有著1000小時以上飛行時長、根據作業類型的不同,可以拿到30萬—60萬的年薪。
重慶通航協會秘書長楊斌告訴記者,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在工、農、林、漁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文化體育以及旅游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據介紹,相對大型客機而言,通用航空的飛行、作業受地理、氣候等環境的影響更大,在幾十公里的飛行距離內,就有可能遇到不同的大氣環境。因此,從相關行業的需求來看,經驗老道的飛行員尤其緊缺。某正發力通航旅游的私企負責人透露,除了購買直升機,駕駛員費用是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一架飛機需要配兩個持證駕駛員,僅這一塊每月的開支就要四五萬元。
通航難起飛 1874架飛機僅2000余飛行員
對通航企業而言,飛行員是其重要的支出成本之一,甚至有錢也不一定能請得到人。
“飛機飛不起來,最大的成本是飛機和人員、運營流程的等待成本”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通用航空系主任呂人力告訴記者,排除培訓學校的飛行量,從2008年至2013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總量的年均增長率僅5.6%,顯著落后于通用航空器數量12.7%的增速,這說明通用航空的飛機利用率在下降。
國務院辦公廳不久前發布的《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顯示,截至2015年底,通用機場超過300個,我國在冊通用航空器1874架;到2020年,在冊通用航空器要達5000架以上。不過,記者從5月26日舉行的首屆重慶通用航空投融資論壇上獲悉,到去年底,我國擁有直升機駕駛執照2000余本。按照每架通用航空器配備2名駕駛員計算,到2020年,直升機飛行員缺口達到8000人。
據重慶市此前出臺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意見》,到2020年,我市飛行駕駛培訓學校在校學生達3000人,其中飛行專業培訓能力達300人。而重慶通航協會秘書長楊斌介紹,其實目前僅有通航集團旗下的飛行學院重慶通用航空培訓有限公司可以培訓通航駕駛員,每年培訓規模約50人。
高昂的學費 拿“商照”須花七八十萬
市場供不應求,通航飛行員薪水讓不少人羨慕,但要拿到商照成本也不低。
飛行學院重慶通用航空培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航飛行員培訓的門檻不高,只要是成年人、體檢后身體條件合格就能參加培訓,考取飛行執照。通航執照分為商業飛行執照和私人飛行執照。“私照”只能開自己的飛機,不能去駕駛獲得報酬的運營飛機;“商照”則可以駕駛運營飛機,比如可以駕駛飛機載客旅游、為農林區作業提供服務等。
當然,“私照”和“商照”所需費用和時間也有區別。據他介紹,我國目前考取飛行“私照”的費用大約為20萬—30萬元,快的幾個月就可拿到駕照;而“商照”的培訓費用一般在70萬—80萬元,時間成本也更高,一般需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才能考過。而要成為一個成熟的飛行員,還需要五六年的時間。
飛行學院重慶通用航空培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考取“私照”,在學院體檢合格后即可參加培訓,經過理論學習并考試過關后,進入下一步的飛行學習,通過模擬機演練、教練帶飛、本場單飛、轉場單飛等訓練,再通過民航部門組織的考試后,便可以可獲得“私照”。
學員只有在拿到“私照”后,才能進一步考取“商照”,要通過考試獲得“商照”,按要求學員飛行時間不得少于230小時,一般為250小時。其中,商照培訓分為商照固定翼和商照直升機。目前,重慶可進行的正是商照直升機培訓。
培訓用的直升機也是一大筆投入。重慶通航集團董事長黃勇告訴記者,美國制造的專用于培訓的施瓦澤直升機停產后,只能用旗下的恩斯特龍直升機來培訓,一架飛機的成本要高出100多萬元。
相關
固定翼商照培訓有望年底落戶重慶
相對通航發達市場,我國的通航人才培訓還有很大增長空間。楊斌告訴記者,以重慶通航市場為例,不少駕駛技術成熟的飛行員,其實是部隊培訓出來的。國內通航人才的培訓算是剛剛起步。不過,固定翼商照培訓有望年底落戶重慶,屆時培訓范圍和培訓能力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黃勇介紹,國內飛行員的嚴重缺少,一直制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培訓市場有很大發展空間。同時,目前,我國通航產業尚未真正掌控直升機核心技術即傳動系統技術,通航集團與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聯手,研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航空器傳動技術,并將用于訓練用直升機。重慶通用航空集團已啟動輕型訓練用直升機(型號為CG111)開發項目。
“通航產業發展需要得到政策和金融兩個翅膀的支持。”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人士則告訴記者,通用航空產業鏈涉及領域廣,人才的稀缺正是通航產業發展瓶頸的縮影。同時,通航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大企業加入,通過多渠道融資破解瓶頸。
在政策方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飛行培訓,提高飛行駕駛執照持有比例。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意見》也明確指出,重點依托既有培訓機構,鼓勵企業與民航院校拓展合作領域,積極推進我市航空人才教育培訓,重點發展通用航空制造業、維修業、飛行等專業人才培訓,積極拓展公共運輸模擬機培育等業務,爭取建成西部地區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專業培訓機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