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MU最強CC競賽圓滿落幕
10月26日,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東航集團公司第二屆民航乘務員職業技能競賽在上海落下帷幕,來自東航客艙系統15家單位的247名乘務員參加到了“凌燕達人”和“凌燕新人”的角逐中。這項倍受矚目的年度盛典,在初秋的上海虹橋,完成了它的使命,將最美好的畫面留在現場所有人的腦海中。
精彩展示
閉幕式可分為三個環節:形、技、情
下面就由小e帶領各位工友重溫比賽的精彩瞬間~~~
No.1形!
顧名思義,當然是我們MUCC的俊男靚女啦!鎂光燈一開,選手們的熱舞直接點燃現場氣氛!
美倫美央的開場舞蹈
上航客艙部的動感客艙安全演示
No.2技!
技!是機上安全與服務是乘務員的工作核心要點,也是本次閉幕是中最引人關注的總決賽部分,選手們現場進行創意服務與應急處置。
看家本領不拿出來都不行!
雞尾酒調制
菜品擺盤
創意解說
在飛機上演示安全逃離
No.3情!
“凌燕十百千”成果匯報演出,寄情于劇,由西北分公司帶來的情景劇《舞動客艙》。
把MUCC對這份工作的熱情,通過完美的表演生動形象展現出來!
最后的獲獎的是她們!
“凌燕新人”組獎項 乘務員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
安徽分公司 鄧俊
北京分公司 趙佳
客艙服務部乘務二部 羅玉萍
西北分公司 曹雯
武漢分公司 湯瀅
山東分公司 畢麗婷
江蘇公司 穆慧妹
上海航空 陳秋玲
乘務員職業技能競賽二等獎
客艙服務部乘務四部白銘
四川分公司司晶晶
客艙服務部乘務五部張丹
山西分公司焦慧敏
乘務員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
西北分公司 郎晨
客艙服務部乘務三部 方璇
云南公司 趙泓淏
何為東航凌燕組
以客為尊 傾心服務是東航凌燕組的口號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凌燕”服務品牌自1989年5月4日成立以來,秉承著“凌云高飛,追求卓越”的精神,隨著東航的發展越飛越高。
作為被共青團中央、民航局評為的首批“全國青年文明號”,“凌燕”還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民航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全國民航先進集體”、“全國杰出青年文明號”等諸多榮譽和稱號,2012年5月4日,“凌燕”更是作為民航系統唯一代表前往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始終以領頭雁的姿態走在服務行業的前列,不斷創新、突破自我。
“凌燕”發展至今,已經成長為東航一流服務品牌的載體,堅持以“精致 時尚 優雅 創新”的姿態,用“以客為尊、傾心服務”的理念和“與愛一起飛翔”的品牌口號,為旅客提供“精準 精細 精致 精彩”的空中服務,營造完美的旅行體驗。
頒獎嘉賓致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宣布人社部的表彰決定
東航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股份董事長劉紹勇先生講話:
“希望客艙系統以本次大賽為新起點,把握服務新趨勢,鉆研服務新技能,不斷適應公司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更好地回報東航的1億旅客,為早日“世界一流”的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作為東航國際化戰略推進的重要一環,東航始終以旅客體驗為出發點,不斷創新服務產品,深化“真情服務”理念,打造具有東航特色、國際水準的客艙服務,帶給旅客舒適、精致、優雅的出行體驗。近年來,東航更是全方位加大乘務隊伍的職業技能培養和提升,創新培養培訓的載體方式,構建了多層次的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體系,并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能比賽、首席技師等形式,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有力助推整體服務品質的提升。
賽事背景
競賽由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辦,東航集團工會、股份工會承辦。自今年6月啟動開始,以筆試、面試、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分選拔賽、復賽、決賽和總決賽四階段開展。在復賽階段,共有150名“凌燕達人”和97名“凌燕新人”,在上海、西安、昆明的三個賽區進行比賽,從中甄選出60名選手進入決賽,最終再由最優秀的15名選手參加到總決賽的角逐。通過全程的比賽,12名“凌燕新人”和15名“凌燕達人”最終產生,在總決賽中誕生的一等獎和二等獎的7名選手更將分別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和“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本次競賽經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為國家級二類競賽,也是繼2013年首屆乘務員職業技能競賽后,東航客艙系統迎來的又一屆盛事。
News
雖然2016年東航乘務員職業技能大賽已落幕
但激情與友情不會落幕
安全與服務前進的腳步更是永不停歇。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美女如云的空姐比賽
- 下一篇:沈陽機場:積極開展除冰雪演練 提高整體作業配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