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航空:看“準飛行員”們如何成長
統一的著裝、整齊的隊形……在濱州飛行學院的校園里,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剛剛從大學畢業,卻又走進了校園。他們是山東航空公司2017年招聘的“大改駕”(大學生改飛行駕駛)飛行學員,他們將在濱州飛行學院學習4個月的飛行理論知識及英語,之后他們便會前往國外,學習飛行駕駛技術以及考取飛行執照。
袁勛:“準軍事化”管理似高三
袁勛是今年山航68名在濱州飛行學院學習的“大改駕”飛行學員之一,聊起他如今的身份“飛行學員”,性格開朗的袁勛笑稱一切都是緣分。
袁勛畢業于青島大學,大學期間他所學的是會計專業,原本他并沒有想要成為一名飛行員的想法,直到2017年3月底,一次偶然的機會,袁勛得知了山航來學校招聘飛行員的信息,正在面臨畢業走上社會的他決定去試一試。“平時自己的身體素質還不錯,我也知道飛行員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非常高,但我還是決定去試一次。”袁勛回想起當時的情形說。
最終,經過多次嚴格的體檢,袁勛最終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了山航“大改駕”的飛行學員,收拾好行裝,袁勛來到了濱州飛行學院學習飛行理論知識。
來到濱州飛行學院,給袁勛最大的感覺就是“嚴”,“我們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平時是不允許外出的,每天早上5點30分就要起床,6點10分到操場跑操。”袁勛坦言,這樣“準軍事化”的生活仿佛回到了高三,這對經歷了大學四年相對輕松的學習生活環境的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如今,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袁勛早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生活,“剛來時早上根本起不來,每天都是硬逼著自己起床,現在適應了,這樣規律的作息其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袁勛說。幾個月的生活讓他的體質得到了增強,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規律的作息外,袁勛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中度過,《空中領航》、《飛行理論》……每天他們都要學習專業的飛行理論知識,“現階段就是我們打基礎的時間,飛行是一輩子的事,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勝任的,尤其將來我們作為民航飛行員,肩上擔負著上百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每一個關乎飛行的知識必須牢牢掌握、銘記于心。”盡管還沒有成為一名真正的飛行員,但袁勛一直以飛行員的身份來要求自己。
閆安:“資深機長”授課收獲很多
與袁勛不同,成為一名飛行員,是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閆安多年來的夢想。
閆安說,他從小就有一個藍天夢,喜歡飛機,據他回憶,當年他參加完高考后,去報名參加了空軍招飛,因為空軍的招飛條件更為嚴格,閆安最終沒能通過,可他并沒有放棄,在他的內心仍要抱有一顆飛行的心。帶著這個心愿,閆安讀完了四年大學,畢業前夕,他自己從網上查到了山航的招飛信息。
“西安報名的人有上百,最后只有我自己通過了。”閆安說,他格外珍惜這次遲到了四年的飛行機會。
每天上課,閆安都聽得格外認真,他的筆記本每一頁都記了滿滿的筆記,就在筆者采訪的當天上午,閆安跟同學們剛剛聽了國航退休機長張鳳儀的課,下課前,山航資深機長楊偉峰也為學員們帶來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坐在臺下的閆安豎起了耳朵,拿起手中的筆,把兩位機長的話一字一句地記了下來。“張老師已經退休了,他這一輩子飛了28000小時,他的飛行經歷很豐富;而楊機長作為我們山航現在的飛行骨干,已經飛了15000多小時,他告訴我們,一定要把基礎學扎實,將來飛行時才能飛得更好。”閆安聊起兩位“前輩”,變得興奮起來。
盡管作為“大改駕”的飛行學員在學習期間要嚴格要求,但閆安坦言,在學校里他們在各個方面都被“照顧”。閆安從一個細節就能夠看出大家對他們的“照顧”。“同樣作為未來的飛行員,我們的養成生師弟們在平時吃飯的時候總是讓我們先吃。”閆安說,學院領導、老師們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對他們照顧有加。“我們68個人絕對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通過努力來回報大家對我們的照顧。”閆安說。
蔡昀澎:飛行由不得半點馬虎
來自吉林的蔡昀澎畢業于長春工程學院,他是放棄了讀研的機會來到山航的。“當時我考上了研究生,也通過了山航的招飛。”蔡昀澎說,最終讓他選擇飛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蔡昀澎說,雖然飛行對他來說是一件新鮮的事情,但他內心深處很向往那片藍天。
蔡昀澎說,在濱州飛行學院學習的這段日子,其實是對他們精神層面的一次提升,是對將來嚴謹的飛行態度的一次磨煉。“飛行來不得半點馬虎,更不能有一絲懈怠。”蔡昀澎說。
除了各種飛行理論的課程,對飛行學員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英語了。
明年蔡昀澎他們就要前往國外,學習具體的飛行駕駛技術,還要考取相應的飛行執照。而在這之前,他們要通過國外航校的面試,英語可謂相當重要。
“其實我英語口語并不算好,平時學習重點放在了說英語上。”蔡昀澎說,每天晚上他們回到宿舍,都會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全宿舍的同學全部用英語交流,這也是濱州飛行學院的一大特色。“說好英語環境很重要,我們主動制造一個全英文環境,日復一日地練,口語會有很大的提高。”蔡昀澎說。
為了更好地說好英語,蔡昀澎利用課余時間主動找機會跟學院里的外教交流,“平時我們經常叫著外教一起打乒乓球。”蔡昀澎說。他經常利用這一點,多跟外教用英語交流,一段時間下來他的英語口語有了很大的提高。
提到明年去國外的學習生活,蔡昀澎充滿了憧憬,他也跟很多比他們早幾屆的“大改駕”師兄交流過。而眼下,蔡昀澎希望自己能夠把基礎學扎實,年底時順利通過國外航校的面試。
朱光銳:機長肩上有四道杠的使命
老家淄博的朱光銳畢業于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畢業前夕他面臨著找工作。“原本我打算去山航的地面職能部門試一試。”朱光銳說。開始他并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飛行學員。
然而老天給了他一次意外的驚喜,職能部門沒能去成,朱光銳卻意外地成為了山航的一名飛行學員。
在濱州飛行學院的這段日子,讓朱光銳認識了很多。
每天從早上睜開眼睛,他們的腦子里裝的都是學習,這種生活狀態仿佛讓他們一下子回到了高三,從早到晚的生活雖然枯燥,但朱光銳卻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將來肩上的四道杠。“每一名飛行員都想成為一名機長,作為機長擔負著整個航班的安全,將來安全穩定的飛行其實離不開今天的扎實學習。”
朱光銳說,自己的英語跟很多同學比起來并不算好,“有不少同學是國外留學回來的,他們的英語很好,基本不需要下太大的功夫。”自己開始有一定的壓力,可他堅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英語只不過是一種語言,難不倒他。
每天他都記大量的詞匯,課余時間找英語好的同學練習,這一切為的都是年底的航校面試以及明年的美國學習生活。
像他們這樣的“大改駕”學員有68名,這些“準飛行員”個個臉上充滿了自信,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也許幾年后的航班上,就能夠看到他們的身影。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