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市場變數增多 國內四大航空公司忙省錢
增“量”不增“價”。海航2013年半年報中出現的這句話可謂四大航上半年業績的最佳詮釋。上半年,國航、南航、東航和海航的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都實現了同比增長,收入情況卻多少不盡如人意,雖然全部實現盈利,但盈利水平和2011年的巔峰期已不是一個數量級,其中兩家航空公司的營業收入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變化源自何出?航空公司打算如何應對?下半年航空市場又將發生哪些變化?
四大航上半年盈利28.29億元
國內四大航空公司2013年半年工作報告上周陸續發布,在面臨多方面挑戰的情況下,得益于人民幣升值、航油成本適當下降等非航空公司因素,四大航上半年均實現盈利,盈利總額為28.29億元。
率先發布半年報的南航稱,其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60.04億元,同比下滑4.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2億元,比去年上半年的4.49億元同比減少了32.74%。緊隨其后發布的國航和海航的半年報要更加喜人一些。國航在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58%的情況下,盈利同比增長7.31%,由去年上半年的10.43億元增加至11.19元;海航營業收入和盈利兩項指標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在營業收入由138.91億元增加至144.23億元,同比增長3.83%的情況下,盈利更是由4.99億元增至6.45億元,增幅達到29.28個百分點。而于8月30日晚發布的東航半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實現了2.66個百分點的同比增長,但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由去年上半年的9.95億元降至今年的7.63億元。
以往在航空公司半年報和年報中最常被提及的航油成本,在2013年半年報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整個經濟環境、行業競爭加劇、高鐵以及匯兌收益、“營改增”等關鍵詞。4家航空公司都提到了全球經濟的緩慢復蘇與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南航、國航和海航半年報都提到了行業運力快速增長,南航和東航關注了高鐵沖擊。而匯兌收益和營改增則是對航空公司利好的消息。南航、國航上半年的匯兌收益分別為14.35億元、11.19億元。東航財務費用由上年同期的11.70億元降至今年的-4.20億元。海航財務費用同比下降38.29%,達到9.87億元,也都主要為匯兌收益增加所至。南航和國航提到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收政策調整對航油成本等的影響。南航航油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6%,其中因“營改增”政策的影響減少了11.5%。國航稱,自身上半年航油成本同比減少14.4億元,降幅8.09%,也主要受增值稅轉型影響(還原為同口徑后,航油成本實際略有增長)。
四大航在強調具有的核心競爭優勢后,對下半年業績持較為審慎的態度。國航的目標是抓住旺季機遇,努力保持戰略領先優勢;東航把下半年工作重點放在嚴格控制成本、推進客貨運轉型等方面;南航提出要把存量優勢轉化為增量優勢。
“轉型”成三大航 上半年核心關鍵詞
針對自身多基地、多樞紐、多機型、大機隊的規模特點,南航采取的是“條塊結合、資源共享”為核心的矩陣式管理模式,即加大總部在資源、政策、業務標準上的統一管控力度,同時也充分發揮分子公司在安全保障、市場營銷和服務創新上的主體作用,共同發揮規模網絡優勢。目前,矩陣式管理在南航已經常態化,運力、航線、時刻等核心資源合理科學調配,營銷、飛行、機務、服務等保障資源的統籌協同效率也在不斷提高。
南航在上半年持續推進戰略轉型,國際經營水平持續提高。國際航線客座率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中轉收入、國際中轉人次均保持快速增長。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廣州第六航權中轉量同比增長了41%,廣州、北京、烏魯木齊和重慶四大樞紐的集中度達到68%。
在集中管控上行動更早的國航,則與控股的子公司進一步加強了戰略協同。上半年,國航完成與山航的常旅客計劃融合,鳳凰知音會員總量達到2706萬人,常旅客貢獻收入達到92.6億元。國航與各控股、參股公司在銷售、機務、集中采購、財務、IT等方面的戰略協同全面推進。今年上半年,國航與深航聯合采購了100架空客飛機,節省了飛機采購成本。國航還與國泰航空統籌協調機隊調整方案,將國貨航的波音747貨機機隊出售;同時購買波音777-F飛機,并在上半年出售了1架波音747貨機,實現當期固定成本的節省。
國航客機的調配則跟著市場需求走。上半年,國航主要以窄體機加大國內二、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投入力度,在一線主要城市投入寬體機。國際上則同時升級北美、歐洲航線飛機,以波音777-300ER和空客A330替代波音747和空客A340,同時適度調減日本航線的運力。
削減日本航線運力也是東航的選擇。針對客運市場的需求變化,東航上半年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及東南亞等航線上增投了運力。同時,東航還利用上海虹橋、浦東兩機場“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出多款中轉營銷產品,并與澳大利亞旅游局、昆士蘭旅游局等境外機構合作推廣海外旅游產品。
東航的轉型步子也是三大航中邁得最大的。東航半年報透露,在客戶轉型方面,通過著眼深挖客戶機制,推出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營銷產品,同時推進第三方集成商平臺商業模式的研究,加快推進空中商城建設。在貨運轉型方面,東航不僅為近60家客戶提供了物流解決方案,在物流集成商業務上取得突破,還在快遞業務上提出了“快遞+電商+貿易”的創新商務商業模式;同時,快遞公共物流平臺的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中。
成本控制 應對下半年航空市場變數
市場需求不振,運力投放加大被普遍認為是上半年航空公司業績不佳的原因。下半年市場會變好嗎?從目前情況看,航空公司似乎仍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國航和東航在半年報里披露了運力引進規劃。國航及其控股的子公司,今年計劃引進56架客機。上半年,國航及其控股的子公司共引進飛機20架,這意味著下半年的運力引進規模會更大。東航的情況和國航差不多,上半年引進了20架客機,且沒有退出計劃;而下半年計劃引進的有38架,減去9架退出的,運力也凈增加29架。
而對航空公司盈利水平有重要影響的兩大指標也可能在下半年發生重大變化。
花旗銀行的相關報告稱,人民幣升值空間有限。這意味著航空公司在下半年或將不再有如此多的匯兌收益。比收入減少更讓人擔憂的是成本增加。不少人擔憂美國可能對敘利亞發動的軍事打擊,會影響到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輸油管道這一全球最重要的原油轉運路線,進而使油價飆升。
成本控制由此成為各航空公司共同的選擇。堅持成本領先戰略的國航,在上半年以提高資產效率為核心,優化成本結構,強化成本管控,通過開展計算機飛行計劃、擴大廊橋電源設備使用范圍、優選航路等手段降低航油消耗。下半年還將增強效益管理能力,實現增收節支。東航在介紹了自身在資金管理、航路優化、加大市場融資力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后,表示下半年將嚴格控制成本。
南航表示,上半年積極推進的全面預算管理,已經初步建立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通過全面預算管理診斷,加強了預算執行控制,對各項專項成本都提出了優化建議,成本控制水平進一步提高。下半年的目標是“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盡快見成效”。
券商聲音
國信證券:
運力錯配抑制利潤增長。維持行業“謹慎推薦”評級。一是因為航空需求就長期而言處于增長態勢,供給則寡頭壟斷,是頗具長期價值的周期性行業。二是今年以來需求偏弱,且航空公司運力配置策略選擇,導致行業增量不增收。因此,預計全年業績小幅波動,投資者仍需耐心等待長期買入機會。
興業證券:
受經濟低迷和雷暴天氣、空管流控影響,客座率和票價持續低迷,商務航線和兩艙數據表現不佳,拖累了7月的旺季效應。進入8月以來,在天氣好轉以及“不限起飛”政策執行后航班準點提升的提振下,被壓抑的航空需求逐漸釋放。我們期待三季度航空公司主業盈利持續改善,并期待中秋、國慶“雙節”能給旅游市場帶來驚喜。
招商證券:
今年航空真實需求疲軟,在供給相對剛性的情況下,航企普遍實行“降價保量”策略。維持全年RPK(收入客公里)和ASK(可用座公里)同比均增長12%的預測,以及航油均價全年下降5%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的預測。
航油均價下降緩解了航企成本壓力,匯兌收益也較去年大幅提升,但供需惡化帶來的票價下滑對利潤的殺傷力很大,供需關系仍主宰行業的趨勢性機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