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聚力攻關"中國心"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但長期以來,我國在這個領域一直落后于國外。日前,醞釀已久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發)迎來了首任掌舵人。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航空發動機專項將是今年工信部的一項重點任務。我國航空發動機研發的春天來了。
航空發動機研發駛入快車道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網站消息,曹建國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李方勇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目前,中國航發還在積極地組建中,仍需進一步走相關程序。中國航發的組建是一種國家戰略,體現了一種國家意志。”中國南方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建武說。航空發動機不僅事關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還事關國防軍事能力建設。此前,被譽為“中國心”的航空發動機項目,首次寫入了2015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10月份以來,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和中航重機相繼公告中航工業集團正在制定下屬航空發動機相關企(事)業單位重組方案。這次板塊整合意味著我國航空工業中飛機和發動機產業正式分離,向國際航空工業發展模式進一步靠近,航空發動機產業地位也得到進一步提升。”中金公司相關分析師預測,我國發動機研發將駛入快車道。
集團化作戰聚力攻關
“如果說航空飛機是制造業的皇冠,那么航空發動機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世界上能制造航空飛機的國家很多,但是能制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工程院院士、空空導彈專家樊會濤說,航空發動機之所以享有盛譽,是因為它的研發技術難度非比尋常,需要大量投入進行數以萬計的科學實驗和適應性檢測,而且存在極大的復雜性和風險性。
“新一代裝備的研制遠非一廠一所能夠包攬,單打獨斗,閉門造機已經很難適應市場需求。”中航工業發動機分黨組書記陳銳曾發表署名文章,剖析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面臨的問題。
據了解,被劃入中國航發的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等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三家公司被譽為“航發三劍客”,三家公司各司其職——整機龍頭中航動力、控制系統中航動控、零部件成發科技。
“目前國家就是要整合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發動機研發資源,以及其他相關的社會力量,進入新組建的中國航發,提高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效率,這也符合國際上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規律。”彭建武透露,除了“三劍客”,中航工業集團旗下還有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中航重機等多家相關的科研生產單位。
航發專項劍指萬億市場
隨著近年來民航運輸的發展,全球市場對航空發動機產品需求旺盛。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公布的報告預測,未來十年,渦扇、渦噴發動機的累計全球需求總量將超7.36萬臺,總價值超4000億美元;渦軸發動機累計需求量超3.4萬臺,總價值超190億美元;渦槳發動機累計需求量超1.6萬臺,總價值超150億美元;活塞發動機需求量超3.3萬臺,總價值超30億美元。同期,我國國內干線客機對大型發動機累計需求將超6000臺,總價值超500億美元。
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專項行動備受關注。“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存在極大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社會資本進入這個領域的意愿低,只有通過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進行長期投入。”樊會濤說。
“預期專項資金1000億元,加上配套資金,我們認為未來5年航空發動機扶持資金將超過2000億元,有政策和資金的有力支持,未來5年整個航空發動機行業將步入歷史機遇期。”東北證券相關分析師認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