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場與山航的盛夏之約:山航新員工養成記
8月1日,三百七十余名山航新員工滿載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開啟了為期九天的封閉式入職培訓。從初次見面的禮貌問候,到相互熟悉,大家見證了彼此的成長,也漸漸融入到了山航的大家庭中。9天后的他們,將告別這短暫的相聚,帶著9天的收獲和成長,帶著培訓老師的教導和祝福,帶著與山航簽下的美好約定,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揚帆啟航。
來到山航是一種緣分 也是一份義無反顧
新員工在濟南機場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來自煙臺的呂欣哲畢業于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學的是飛行器適航技術專業,早在上大學之前,呂欣哲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考慮到民航業發展比較快,他就報考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在學校專業系統的學習,讓我慢慢的意識到,我們國家的民航業跟世界上的民航強國相比確實有差距。身為民航學子更應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呂欣哲說,他一直以來的理想就是進航空公司從事機務工作,最終能夠順利通過山航機務崗位招聘各項考試也是達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能夠看著從我手中維修過的飛機安全上天,守護著旅客的安全出行,維護著公司的穩定運行,讓我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孫宗杰畢業于山東財經大學,所學專業是經濟統計學。這位親朋好友口中的“offer收割機”。雖然收到了眾多知名企業、銀行的“offer”,但最終堅定地選擇了山航,“山航選擇了我,我也選擇了她,這是一種緣分。” 孫宗杰感慨,“我被分配到了營銷委,希望自己在入職后能盡快掌握業務知識,快速實現從學生到山航職業人的角色轉變,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大改駕”(大學生改飛行員)學員朱光銳是山東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經過層層選拔、考核,過五關斬六將,他終于成為山航的飛行學員。“原來我從沒敢想過自己能有機會成為飛行員,是山航的校園招聘給了我認識并接觸這一行業的機會。” 朱光銳告訴記者,“我知道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飛行學習中,讓自己掌握過硬的技術,對得起以后的旅客,對得起公司的培養,對的起自己的努力。”
從陌生到熟悉 我們就是一家人
新員工在晚會上表演舞蹈串燒
劉楊碩畢業于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是一名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在美國學習生活的經歷,讓她形成了較強的獨立意識,劉楊碩坦言,培訓這九天最大的收獲就是自己對團隊協作和團隊意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拓展訓練項目中,370名新員工要在規定時間內爬上一面4.2米的高墻,一部分學員在墻下充當‘底座’,成功‘上墻’的學員在墻上伸手接著后續‘上墻’的同學。“當我的腳踩在墻下男同學的肩膀上,又被墻上男同學奮力拉上去的時候,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那一刻我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我們就是一家人,幫助我翻過這讓人望而生畏的高墻的都是我在山航的兄弟們”,劉楊碩激動的說。
來自中國民航大學的營銷委新人張祎倫感慨,這短短九天的培訓像是重溫了一遍大學生活,這九天中他擁有了“班長”“畢業墻總指揮”“辯論賽辯手”“合唱指揮”“舞蹈領舞”等多重身份。張祎倫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作為拓展訓練“畢業墻”項目中唯一的“總指揮”,看到370名兄弟姐妹在自己的指揮下相互配合,在規定時間內成功翻閱高墻,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雖然我喊到聲嘶力竭,但還是感到很開心。”
來自菏澤的王寧畢業于中國民航大學,是科班出身的民航新人。他告訴記者,這9天培訓讓他觸動最深的就是輸掉辯論賽之后,同班同學對自己的鼓勵。王寧告訴記者,當他從辯論臺上走下來坐回座位時,班里的兄弟們拍著他的肩膀和背鼓勵他,但身為班長的他仍然感覺很內疚并在當天晚上的班會上向大家道歉。“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例行集合,我們班全體人員比規定時間提前15分鐘到位,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不管輸贏我們都是一個團體,都是彼此最堅強的后盾。”
飛行學員朱光銳告訴記者,除了一天的拓展訓練,這九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上課。拓展訓練讓他感到很震撼,為期一天的《贏在職業的起跑線上》的心理輔導課更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天的聽課中,他們都受益良多,對于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系,如何管理情緒、保持積極的心態等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
日均步數20000+ 與學員共成長
“今年的課程設置,在往年的基礎上,增開了對山航‘厚道’服務體系的講解。雖然新員工即將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部分從事著不直接面對旅客的工作,但只要是來到山航,所有人都得懂服務,了解山航的‘厚道’服務”,山航股份人力資源部培訓發展經理劉奕雯告訴記者,九天的新員工培訓,既有山航發展史與發展戰略、山航文化、山航安全與運行體系、全流程服務、陽光心態、職業禮儀等課堂講解內容,也有拓展訓練、集體活動、社會實踐等課外實踐內容。在充實新員工業務知識的同時,也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員們的團隊合作意識,確保新員工實現從大學生到山航人的角色轉變。“今年,為了讓新員工的親朋好友和公司的前輩們看到新員工們在培訓期間的表現,我們第一次嘗試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對辯論賽、紅歌晚會等集體活動進行直播”,劉奕雯說,直播形式增強了培訓活動的互動性,收效良好。
記者了解到,三百七十余名新員工被打亂部門分到9個班里,9名班主任是來自兩級人力資源部、培訓部、工程技術公司、運行控制中心等具有帶班經驗的教員以及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部門員工。在與新員工朝夕相處的這些天,他們更像是新員工的大哥哥。班主任田心感慨“看到這些朝氣蓬勃的學員,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就想著當一個稱職的“大哥哥”,盡自己所能幫助新員工在入職前快速成長。除了日常的培訓組織工作,還會利用課間休息和晚上“查寢”的時間與學員們聊天談心。看到學員們在培訓過程中逐漸增強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田哥”倍感欣慰。
“這次短暫的培訓,是對學員的一種歷練,也對我的日常培訓工作新的啟發,可以說是與學員們共同成長”,本身就是工程技術公司培訓教員的班主任李士濤告訴記者。為了準備辯論賽,給自己所在班級爭得榮譽,班里的四名辯手在賽前的幾個晚上,一直準備到夜里1點,最終在比賽中獲得勝利。“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這群‘95后’新人具備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班主任老師們的日均步數達到了20000+,九天下來都“黑了一個色號”,問及他們是否覺得辛苦,他們只是感慨,看到學員們一點一滴的成長和進步,只有滿滿的欣慰和感動。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