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機票承載著民航70載的歲月流年
選擇城市、出行時間和航班
輸入乘機人信息,再核對并支付
……
現在僅需幾秒鐘便可完成網上訂票
再到機場自助打印登機牌、托運行李
已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購票和乘機操作
但回到七十年前
機票的模樣和購買可與現在大不相同
和航小薇一起穿越時空隧道
通過一張機票的演變
感受建國七十年以來民航的發展變化
五十年代
紅色芳華
建國初期坐飛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購買飛機票要有單位的介紹信和本人的工作證件,乘機人也要求是縣團級。
那個年代飛機票的首頁印的不是旅客須知而是毛主席語錄:“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1950年8月1日,潘國定駕駛著由毛澤東題名的“北京號”飛機執行天津-廣州航線,成為新中國最早開辟的國內航線,史稱“八一開航”,從此拉開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序幕。
盡管兩航起義為新中國民航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力量,但當時的中國民航僅有30多架小型飛機,年旅客運輸量僅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僅157萬噸公里。
六十年代
燃情歲月
六十年代坐飛機可謂是一次“時尚之旅”。當時旅客登機后即可獲贈一個鋼筆袋,因為那時的飛機客艙是不增壓的,旅客胸前別的鋼筆會在飛行過程中流出墨水弄臟衣服。沒有增壓的客艙其舒適度可想而知,如果飛行高度超過4000米,旅客和機組人員就要吸氧了。
到了六十年代,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航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起十年前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一時期引進了伊爾18等新型飛機,擴建和新建了一批機場,開辟了新航線,建立起了以北京為輻射中心的單線式的航空網絡。
七十年代
慘淡經營
改革開放以前乘坐飛機的人大多是領導干部、華僑、外籍人士等,極少有普通百姓。當時,坐飛機出行對普通人來說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事情,而且乘機人要提前很久去機場候機,一旦誤機,機票就作廢了。
1965年到1976年的10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時期,我國的民航業受到嚴重的干擾和損害,處于停滯狀態。
由于領導體制幾經改變,航空運輸發展受政治、經濟影響較大,1978年,航空旅客運輸量僅為23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3億噸公里。
八十年代
改革春風
八十年代初期的機票,要像開發票一樣手寫姓名,行李的重量和航班號。
民航開展管理體制改革后,購買機票仍需出示工作單位證明,但限定縣團級干部的做法被停止。由于運力緊張,很多航線開始出現航班架次緊缺的情況,常常還沒到營業時間,就排起長隊買票。
長期封閉的國門打開后,中國民航開始和國際接軌。國內航線大大增加,并建立了通向世界各大洲的國際航線網。
在這10年間民航運輸的總周轉量由1978年的2.9億噸公里增加到1987年的20億噸公里,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37位上升到第17位。
九十年代
走向大眾
1993年起,國家取消了購買機票必須持介紹信的規定,普通公民只需出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便可以購買機票,民航開始走向大眾化。而那時的機票,全靠人工手寫。每位旅客的值機信息,也都要手工記錄、提交。
隨著民航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以民航法律法規規章作為規范的市場運行規則和競爭機制基本建立,中國民航繼續以超常規的速度發展。
到1997年,民航運輸的總周轉量達到86億噸公里,年均增長率在16%以上,在國際上的排位進一步上升到第10位,成為了世界矚目的航空大國。
本世紀初
智能時代
2001年,隨著第一張電子客票的推出,乘客購票后只需要拿著身份證,就可以去機場值機柜臺直接兌換登機牌了,極大簡化了乘機流程。2011年底,中國最先成為全球航空電子客票普及率100%的國家。
新世紀,中國民航掀起改革重組大潮,以自主經營的航空運輸企業作為代表的各類市場競爭主體已經形成,基本上形成了各系統配置合理、有序分工的局面,為民航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民航機型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擁有了世界上各型先進的運輸飛機。機場和空中交通管制設施、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飛行、機務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渠道不斷拓寬,規模擴大,水平提高。
新時代
日新月異
2017年,二維碼登機服務系統由南航首次在廣州白云機場的國內出發航班上全面推廣,并陸續在全國203家機場上線。旅客可提前用手機下載二維碼電子登機牌,到機場后直接到安檢通道憑有效身份證件、二維碼電子登機牌通過安檢。
同時人臉識別“刷臉”智能化登機系統也開始應用,不用動態驗證碼,通過隨機動作指引便可進行安全信息識別。
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民航定期航班、航線已達4945條。2018年全年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206.53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1173.77萬人次,貨郵周轉量262.5萬噸公里,民航運輸規模連續14年穩居世界第二。
如今,打開中國民航航線示意圖,大小不一的代表著機場的紅點和密集交織的航線網令人驚嘆。民航人飽蘸心血,寫意藍天,繪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畫卷。
從需憑介紹信購票,到足不出戶的網上訂票
從曾經一票難求,到如今豐富的快線產品
從政府指導定價,到多等級優惠票價
……
從一代人眼中的極盡“奢華”
到另一代人生活中的習以為常
小小一張機票形態的變遷
折射出的不僅是民航服務水平的提升
更是70年來民航業不斷創新發展
所帶給人們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幸福
在未來又會有什么樣的購票方式
讓我們一起期待中國民航的發展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民航局:擬借鑒國外經驗在大型樞紐機場建設一批觀光設施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