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觀察:行在北京首都機場,順不順暢?
2017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9500萬人次,預計今年將突破1億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排名第二的超大型空港。如何解決如此大流量旅客的地面保障問題,減少擁擠和等候,提供與首都形象相匹配的現(xiàn)代化、人性化服務?如何使航站樓與城市地面交通無縫對接,讓旅客的出行更便捷、更高效?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首都機場。
8月1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室外溫度達到38攝氏度。
17時,首都機場迎來了當天又一個到港高峰。記者跟隨人流來到3號航站樓B1層室外的出租車候車區(qū)。
雖然是室外,但由于在地下,這里的溫度并不是很高,而且機場還在每根立柱上都加裝了室外風扇,天花板懸吊的多塊屏幕播送著當天的電視新聞,一邊的角落里擺放了綠植。在一塊電子顯示牌上,提示旅客預計排隊時間約為10分鐘。
候車的旅客沿著S形圍欄排隊,2名引導員指引隊伍前端的10名旅客走向不同的上車區(qū)。旅客和出租車在工作人員的有序引導下成功對接,整個離開過程有條不紊,每2分鐘,排隊的旅客都會向前移動一大截。僅過了8分鐘,之前隊伍末端的旅客也打到了車。十幾分鐘前還在同一個航班上的人們在這里分開,涌向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過不了多久,這里將會迎來又一撥旅客。
新管理:
解決出租車不愿來機場問題
7月16日晚,北京及周邊地區(qū)迎來大到暴雨。城區(qū)平均降雨量達124.3毫米,最大降雨量超過380毫米。
首都機場立即啟動出租車“運力不足保障預案”:政府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協(xié)調出租車運力;調度站工作人員向北京交通廣播臺提供航班延誤情況,向出租車司機及時播報最新信息。
“7月16日,影響首都機場的雷雨天氣主體東移,預計本場及終端區(qū)明日2時前仍有降雨,預計影響持續(xù)到24時。熱心聽眾提供的積水路段是……”一段天氣播報在103.9MHz上響起。
“我們會根據(jù)當天的航班情況,預測各個時段乘出租車的旅客數(shù)量。如果未來時段旅客量較大,待運出租車數(shù)量不足,我們會啟動應急預案,采用多種手段來增加首都機場的出租車數(shù)量。”首都機場公共區(qū)管理部工作人員說。
據(jù)介紹,目前首都機場出租車排隊等候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每天23時以后,半小時左右也能打到車。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或者航班大面積延誤,機場會啟動應急程序,盡量縮短旅客等候時間。
多方共建,多管齊下,首都機場的出租車運營一天天規(guī)范起來。
通常來說,出租車如果從市區(qū)空駛到首都機場,僅油錢和高速公路過路費就要30元左右,這些成本需要承運人自己承擔。很多司機不愿意到機場來,擔心“拉個短途的活兒還不夠本”。
對此,首都機場采取了新的短途運輸管理手段。從機場出發(fā)的出租車,只要1小時內返回,而且行程不超過40公里,司機可以不進入待運區(qū),直接到等候區(qū)重新拉客。2017年,首都機場啟用短途運輸管理系統(tǒng),司機只要1小時內返回即可享受直接到等候區(qū)重新拉客的待遇。
“以前會給司機一張紙條,記錄返回機場所用時間。現(xiàn)在有了短途登記系統(tǒng),只要掃一下車牌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出租車司機李師傅說。
出租車司機白天在待運區(qū)的等候時間一般為1小時左右。漫長無聊的等待曾讓一些出租車司機有抱怨。
出租車等候區(qū)在播放新聞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北京交通運輸工會和首都機場在待運區(qū)建立了“司機之家”,提供完備的硬件設施和貼心周到的服務,包括餐廳和閱覽室,還提供了健身場所。這樣一來,出租車司機就更愿意來首都機場拉活兒了。
新理念:
便捷公交讓城市與機場無縫銜接
剛剛過去的7月,首都機場日均客流量達27.8萬人次,加上接送機人員,每日要疏散人流約30萬人次。要想讓如此多的旅客快速抵離,順暢便捷的公共交通必不可少。
地鐵機場線成了很多旅客的首選。其每天可運送3.27萬人次旅客往返于機場與市區(qū)之間。機場線的運行時間為每天6時~23時,發(fā)車間隔一般為10分鐘左右。
旅客在地鐵三元橋站使用城市值機服務
8月1日8時9分,記者從地鐵10號線三元橋站出來,不用再進行安檢,直接刷卡進入了機場線。只見6臺嶄新的自助值機設備立在電梯旁,還有4臺吊裝式航顯屏以及1臺互動式航顯設備,可以為旅客提供國內航班值機、航班信息查詢等服務。這是首都機場7月剛剛在三元橋和東直門推出的城市值機服務,旅客可以在地鐵站里直接辦理自助值機手續(xù)。
出租車等候區(qū)
到了地鐵站臺,大屏幕上顯示距下一班還有7分鐘。8時16分,記者登上了機場線列車;8時32分,已經(jīng)到達3號航站樓。
出了機場線,一輛輛行李手推車早已排列整齊,準備供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使用。沿著一條通道,旅客可以輕松地來到航站樓一層,坐上電梯,基本上3分鐘就能到達出發(fā)層。
除了乘坐地鐵外,旅客還可以選擇搭乘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機場大巴車往返首都機場。如果遇到出租車等待區(qū)旅客過多,機場工作人員會引導旅客乘坐大巴車。旅客到達市區(qū)后可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目前,首都機場大巴車開通了16條北京市內線路,可通達北京市內所有商業(yè)街、住宅區(qū)和主要居民住宅區(qū),平均發(fā)車間隔為30分鐘。機場還開通了至天津市區(qū)、塘沽,河北秦皇島、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內蒙古赤峰的8條省際客運專線,覆蓋北京周邊400公里范圍。首都機場公共區(qū)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機場大巴車已經(jīng)實現(xiàn)Wi-Fi全覆蓋,以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
2017年9月,首都機場推出機場巴士預訂服務。旅客只要有5人,即可通過“民航機場巴士”微信公眾號預約車輛,實現(xiàn)隨到隨走。
如果旅客需要在首都機場3座航站樓之間中轉,可以乘坐免費擺渡車。20輛車24小時不間斷運行,白天發(fā)車間隔為10分鐘,23時以后不超過15分鐘。
對開車的旅客來說,首都機場的停車場很重要。首都機場3座航站樓共有4個停車場,停車位總量接近1萬個。目前旅客可以在“首都機場交通停車”微信小程序中查詢T2停車樓的車位剩余情況。輸入車輛號牌,小程序還能提供停車的位置信息。
除了ETC、支付寶及微信掃碼外,旅客在機場還可以通過支付寶“無感支付”的方式支付停車費。車輛通過收費口的時間也從原來的10秒縮短到2秒。
此外,首都機場還對周邊的信號燈配時進行了優(yōu)化,使交通高峰期的路口延誤時間縮短了20%左右。
新技術:
人性化和智能化設計避免樓內擁擠
初到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出發(fā)大廳,只覺得整個大廳寬敞明亮,每條通道兩旁都有自助值機柜臺和航站樓引導圖,卻看不到機場商業(yè)設施的影子。
原來,機場在設計時采用了乘機主流程無商業(yè)設施的方式。設計方將商業(yè)設施全部安排在大廳四周和二層的浮島上,避免對旅客辦理乘機手續(xù)造成干擾。3號航站樓的零售、餐飲店鋪總面積為3.5萬平方米,占整個航站樓面積的3.5%,給旅客帶來的體驗比較好。
3號航站樓雖大,但旅客在里面能夠比較容易地找到要去的地方,這離不開各種標志恰到好處地出現(xiàn)。“3號航站樓的標志體系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引導標志和提示標志。引導標志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于旅客流程引導的導向標志,采用藍底白字色系導向;另一類是定位標志,采用黑底黃字色系導向。在航站樓內旅客流程的關鍵節(jié)點,采用特殊色系作為區(qū)分和引導,使標志更為醒目和清晰。”首都機場航站樓管理部經(jīng)理張春源介紹。
在首都機場,記者發(fā)現(xiàn)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設計非常多,幾乎無處不在。例如,京滬快線的值機柜臺位于3號航站樓最東側,距離安檢口較遠。機場便在東側新開了一個安檢口,與值機柜臺的距離不超過30米,大大方便了京滬快線的旅客。
自助托運
自助設備的使用對疏導旅客、提高效率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3號航站樓J區(qū),國航擺放了8臺自助行李托運設備。在人工柜臺前,等待值機的人排起了隊;而在另一邊,自助行李托運設備前不用排隊,旅客可以直接辦理手續(xù)。在短短兩分鐘內,記者看到有10名旅客使用了自助行李托運設備。“以往行李托運必須在人工柜臺前排長隊,現(xiàn)在快多了。”一名旅客在完成托運后表示。
為幫助旅客消磨辦理手續(xù)、候機等環(huán)節(jié)的等待時間,首都機場不斷改善樓內Wi-Fi服務。今年6月26日,機場升級了Wi-Fi網(wǎng)絡,將出口帶寬拓展了5倍。旅客在航站樓內的任何區(qū)域都可享受10M帶寬的體驗,而且一次認證通過后,在3個月內都無須再次認。“我們想給旅客一種‘回家自動連線’的感覺。”首都機場信息科技部工程師巴根說,“我們還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設置了25個高速上網(wǎng)區(qū),在那里可以流暢觀看4K高清視頻,希望科技帶給旅客更多愉悅的出行體驗。”
作為世界上客流量排名第二的超大型空港,首都機場在給旅客提供便利的同時,還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還有很多亟待提高與完善的地方。但有挑戰(zhàn)才有進步,才能離人們心目中的那座現(xiàn)代化、人性化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越來越近。
■民航時評
現(xiàn)代化交通樞紐的“面子”與“里子”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開放程度的加深,北京、上海等地都將建設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現(xiàn)代化交通樞紐,這種“匹配”不僅是指樞紐的基礎設施要現(xiàn)代化,更是指建設理念、管理制度、服務水平等要現(xiàn)代化,能夠代表人們心中大都市高大上的“面子”。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讓旅客的出行更順暢、更高效是交通樞紐建設的應有之義和努力方向,是樞紐是否達到國際化、現(xiàn)代化標準的最重要“里子”。要兼顧“面子”與“里子”,就要堅定一切為了旅客的理念,在管理、服務等方面更注重細節(jié)、注重人性化,讓旅客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交通樞紐是不同運輸方式、運輸線路的交會點,人流密集,客流量大,做好如此大流量旅客的地面服務保障,是所有大型樞紐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讓旅客用更短的時間更順暢地抵離機場?如何使旅客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盡量少排隊?如何為旅客創(chuàng)造更好的候機環(huán)境?問題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萬能法寶”只有一個,就是要做到心中真正裝著旅客,一切以旅客為先。這種理念從交通樞紐的設計階段就要堅定秉持,不一味追求氣派的大樓和華麗的裝飾,而是要實實在在考慮到如何設計硬件設施和流程,讓旅客出行更方便、更高效。
在實際運營中,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大型交通樞紐要不斷提高現(xiàn)代化管理水平。換乘距離遠不遠?安檢隊伍長不長?機場網(wǎng)速快不快?一個個細節(jié)影響著旅客的出行體驗和對機場的印象。不斷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管理好這些“細枝末節(jié)”,是讓旅客快樂出發(fā)、滿意抵達的重要保證。好的制度和管理不僅要精細化,更要人性化,讓旅客覺得貼心,也讓被管理者心甘情愿。首都機場的短途運輸管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讓一小時內返回的出租車不必再進入待運場、建立“司機之家”等手段,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理念,自然有更多的司機愿意把車開到機場里來,旅客打車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實現(xiàn)了旅客、機場、出租車司機的多贏。
在面對不斷增長的客流量和加大的保障壓力時,積極擁抱新技術是解決保障能力日趨飽和問題的好辦法。比如,已經(jīng)在許多機場廣泛應用的自助值機、自助托運行李設備就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出行效率,縮短了旅客排隊等候的時間。在國際化發(fā)展進程中,我國大型航空樞紐還要不斷向國外同行取經(jīng),在學習先進管理理念、方法的同時,不斷引進并自主研發(fā)新技術、新產品,打造智慧機場,讓旅客充分享受到民航科技發(fā)展帶來的紅利。
從記者的調查報道中,我們看到了首都機場作為世界第二大航空樞紐,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努力和經(jīng)驗。如今,北京新機場、成都天府機場等新的大型國際機場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并都將在一兩年內投入使用。希望這些新的現(xiàn)代化航空樞紐建成后,借鑒民航業(yè)內已有的成熟經(jīng)驗,為旅客考慮周到,兼顧“面子”與“里子”,成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靚麗窗口和名片,也成為旅客來了還想再來的模范空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MH370調查組承認最新報告有未公開內容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