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機場建設:民企的熱情與困惑
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來說,機場、空域、市場是構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這中間,“機場先行”已經成為了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和參與企業的一個重要共識。
目前,美國的通用機場已過萬座,占到民用機場總數的96%;而中國僅100余座,僅占民用機場總數的46%。
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到通航產業中來,為了營造一個更好的基礎設施環境,由地方政府規劃主導的通用機場建設領域也開始有了眾多民營企業的參與。
產業發展 機場先行
“核心是機場,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機場在運作的”。作為全國最早進行通用航空布局的省份,來自陜西民航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未來10年,陜西將先在陜北、關中東部和西部構建“工”字形骨干網絡,“十二五”期間將建成10座通用機場,進而在全省構建“王”字形網絡覆蓋全省。
當下,無法實現點對點常規飛行而只能本場飛行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構建通用機場網絡,正是為了解決目前飛機飛起來卻無處可落的尷尬問題。陜西的做法也代表了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很多省(市、自治區)已經出臺了其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規劃,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對區域內通用機場進行布局。如北京提出在2020年之前需建19座通用機場,湖南在2030年之前將新增通用機場21座,山東到2015年力爭擁有10座以上通用機場,珠海也將新建12座通用機場。
當然,在產業鏈專業化運作尚不成熟的今天,為了支撐飛行,很多民資運營商也開始不斷地在地面“耕耘”。以精功通航為例,他們在2010年擁有了陜西內府機場作為飛行基地;2011年與海航集團旗下的首航直升機共同投資成立了北京八達嶺機場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9月,他們則開始介入到通用機場的建設中,在浙江紹興濱海新城投資建設了通航機場項目。消息稱,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精功集團將斥資40億元用于投資建設機場本身及通航配套產業。
盡管政府和企業建設通航機場的熱情不減,但長期以來,相關部門對通用機場建設缺少指導性意見,建設標準一直參照運輸機場的做法。對于這一不盡合理的現象,行業管理部門已經作了相關的調查研究。
2012年,民航局正式出臺了《通用機場建設規范》。該《規范》在內容上確立了“滿足基本安全運行需要,并留有最大靈活性,為通用航空發展創造寬松環境”的編寫原則。這也為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通用機場建設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民企參與 形式多樣
對于吸引其他投資主體進入通用機場投資領域,國務院發布的《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就明確提出了鼓勵全社會投資建設機場。此外,《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特別強調了民用機場以可作為民營企業投資的領域。
事實上,民營資本早已意識到了通航產業發展對機場建設的迫切需求。早在2006年,浙江省首個由民營資本控股新建的通用機場——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就已竣工試飛,其背后最大的股東為浙江中江控股集團,這是一家主營香精香料生產和酒店經營的民營企業。
盡管最后由于種種原因,這成為了一個失敗的案例,但是現實的需求仍然吸引著眾多民營企業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其中,很多企業內部都從事著通航運營板塊的相關業務。
“100億元人民幣,100個通用機場。”正陽集團董事長鄒建明在2012年第九屆珠海航展上首次透露了這樣的規劃。近幾年來,在以房地產和通航運營為核心業務的正陽集團旗下,一直在做直升機運營業務的金匯通航早已為人所知,但事實上,正陽集團早在2009年11月就成立了福建正陽通用航空機場發展有限公司,開始涉足通用機場建設領域。
“通用航空最大的價值是交通價值,而缺少了必要的機場網絡來談中國通航的騰飛是不切實際的。機場網絡化,才能實現通用航空的本質價值。網絡化以后,通用飛行的機動靈活性就可以得以釋放,運營公司才可以甩掉目前的野外作業伴隨保障這部分包袱”。正陽通用航空機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伊小林告訴記者,“要依靠國家、政府來投資建設通用機場是不現實的,民營企業是通用機場建設的中堅力量”。目前,該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已有兩座機場,分別為廈門廈金灣直升機機場和福州竹岐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在完成了廈門、福州兩座福建中心城市的布點工作后,正陽機場公司的龍巖、晉江、南平、寧德等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中,其籌劃的福建省10個通用機場網絡的布點工作正在有序地展開。
“當然,我要說明的是,100座通用機場不可能完全由我們投資建設,而是采取一種多元化的建設形式”。伊小林向記者透露,這其中有正陽機場公司自己投資的,有與各地有實力的投資方、開發商合作投資的,有利用其品牌以加盟的方式合作的,還有通過該公司團隊為其他需要建機場的通航企業進行代報、代建、代管等方式。“我們所建的通用機場與目前絕大多數通用機場最大不同就是,我們的機場是對所有通航公司開放使用的”。
熱情高漲 瓶頸猶存
隨著中國通航產業的加速發展,民營企業投資通用機場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但過程中仍有一系列困難和瓶頸限制了通用機場的建設及運營。
2012年,《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發布,對通用航空飛行給予了專項資金補貼。近期,國家對于支線航空和中小機場的補貼政策也已經明確出臺,但是對于通用機場的建設和運營目前還設有任何的補貼扶持政策。
在伊小林看來,真正的阻礙還不僅僅是補貼政策的缺位,更多的是標準與概念的不統一以及通用機場不“通用”。
他說,長期以來,對于通用機場,目前國內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界定,給跨地區投資建設通用機場增加了難度。此外,大多數通用機場用途比較窄,沒有形成對外開放和資源共享的格局。“對于中國的通用航空產業來說,現在缺乏的不僅僅是必要的通用機場網絡,還缺乏市場化的通用機場服務理念,更缺乏專業的機場運營公司”。伊小林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沒有官方渠道來收集并提供機場資料,通航公司無法取得各地區通用機場的信息,通用機場無法形成服務網絡,不能夠真正地給通用航空公司“減負”,提供一站式的通用飛行保障與服務。
經過了多年摸著石頭過河,2012年6月1日,投身通用機場建設的企業終于等來了《通用機場建設規范》的正式發布,從而結束了多年來需要按照運輸機場的建設標準去建設通用機場的歷史,降低了成本與進入門檻,使得通用機場的建設有章可循。
“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訊號,是行業主管單位重視通航發展最直接的表現。《通用機場建設規范》對通用機場分類重新進行了界定和分類,在一些設施標準上也進行了必要的修訂,對通用機場建設管理工作提供了較好的指導”。但伊小林也指出了在實際操作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在通用機場的分類上,與軍方以及各地區管理局現行的管理規定不統一,實際上企業還是按照地區管理局的管理程序進行報建的。另外,該規定在機場建設程序內容上有所缺失,沒有按機場分類明確不同的報批程序和行業審查工作內容。
此外,對于那些希望利用通用機場進一步發展為通航產業園的地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航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建議,目前中國的通用機場奇缺,多建有益無害,有社會條件、產業基礎的地方可以發展成為產業園,但不應盲目建設。
Q&A
民營企業經營通航機場如何“開源節流”?
——訪正陽通用航空機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伊小林
針對民營企業進軍通用機場建設領域,如何進行管理,獲得嬴利,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正陽通用航空機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伊小林。
記者:在通用機場投資領域,行業應該如何吸引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進入?
伊小林:國家鼓勵全社會投資建設機場。中國通用機場的數量太少,單靠國家或者某幾家企業是不可能完成初期的基礎布局工作的。所以,想要吸引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進入,一方面,就必須在政策上做出傾斜,給予財政資金、稅收鼓勵、運營補貼等多方位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發揮地方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鼓勵國內、國外等社會資本投資機場,借助資本市場的多種融資方式,并支持有規模、有能力的通航企業做大做強。
另外,多元化投資主體需要專業團隊的支持。通用機場的專業性特點決定了其進入門檻較高,例如機場建設各項手續十分繁雜,機場管理也是如此,崗位多、專業性強、管理復雜。因此,需要有一支對機場報批、建設、管理手續、流程,以及每一項工作內容都非常清楚的專業團隊,通過有效的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報建辦理時間。
我認為,專業化的機場管理公司要具備積極拓展市場的能力,不局限于只管理一座機場,要融合多種行業的特征和職能。另外,支持投資多元化就一定要讓機場所有權、經營權相分離,通過接受委托、租賃等形式對機場實施管理和經營,才能進一步吸引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進入這個行業,發展這個行業。
記者:在目前機場普遍虧損的市場背景下,民營企業該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盈利模式?
伊小林:民營資本是當前投資建設通用機場的主要力量,而民營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考慮到市場和成本,要實現盈利的最終目標。坦白地說,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通用機場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目前達不到盈利的目標,但至少我們可以往減少虧損的方向去努力。簡單來說,盈利模式無外乎“開源”與“節流”并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規;褪袌鲆庾R。規;芾砜梢越鉀Q各機場之間管理標準不統一、保障能力差距過大的問題,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整合市場資源,從而有效地降低運行成本。這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采取的既能滿足規章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主要“節流”手段之一。同時,還要增強市場意識,深化機場經營改革,做好通用機場的延伸服務。綜觀全球,盈利的機場無一不是將非航空性業務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各個機場的地域位置、經濟水平以及自身定位都是不同的,所以“開源”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記者: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正陽機場是如何做到“開源節流”的?
尹小林:第一,在面對通航專業性人才匱乏的困境時,正陽機場公司持續數年實施“種子計劃”,招聘專業院校應屆畢業生,與運輸機場、空管局建立渠道,專業人才從零培養,目前已培訓專業人員60余人。
第二,為了降低機場運營成本,正陽機場公司培養了一批“一專多能”的民航專業人才,制訂了“一人多崗”的專業人員兼職方案,在滿足機場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減員增效,有效地降低了機場運行成本。
第三,正陽機場公司建成的通用機場都不僅僅是一座機場,而是一個航空器的展示、銷售、維修、培訓、旅游、科普教育、研發組裝等綜合服務基地。除了提供航空性的機場保障服務外,我們還增加了要客保障服務、青少年科普服務、辦公樓租賃服務、直升機銷售“4S店”等特色服務,且提供了各項延伸增值服務。
第四,開發新項目,針對目前通用機場在報批、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流程不清、技術不明和人員不足的“三大”現狀,公司推出了通用機場代報、代建和代管、設備咨詢等業務,為業主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務,也為公司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成都新機場預可研報告通過評審
- 下一篇:甘孜格薩爾機場通過專家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