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13個村讓位新機場 集體遷墳
棺木打開后會先進行消毒處理
墓地整理完畢,會尊重當地風俗放入一個蘿卜
取出的骸骨裝袋入棺,工作人員會謹慎地送至車上轉移
移墳前家人來進行最后一次祭拜
規劃內墳墓遷移涉及大興13個村百余人謹慎搬運尊風俗村民體諒 讓位新機場 一場特殊的搬遷
伴隨著首都新機場開工建設,施工中所涉及的村鎮也正在開展各項配合工作。這其中,一場特殊的搬遷正在進行。
從3月19日開始,大興禮賢鎮大馬坊和辛家安兩個搬遷村、天堂河(北京段)改線工程項目區內,遷墳工作正式啟動。
附近殯儀館的百余名工作人員被請來幫忙,他們細致地清理、謹慎地搬運。同時村里風俗也被充分尊重,因著“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說法,被移走的墳頭里還會被放上一個蘿卜。
記者獲悉,遷墳工作預計4月中旬完成,動遷的逝者將被集中安置在專屬的公墓。
現場探訪尊重傳統“一個蘿卜一個坑”
近日,記者在遷墳現場看到,禮賢鎮政府相關部門從附近鎮的殯儀館請來百余名工人幫助移墳。工作過程中,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分工配合,從開棺移出尸骨,并進行整理,直到將尸骨裝進新的木棺,分別由3至5名工作人員進行。
現場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并且戴有橡膠手套,帶著噴壺、刷子等工具。為了盡量保證埋葬的尸骨完整,工作人員會用篩子將尸骨從沙土中分離,并用紅布進行包裹。工作人員告訴現場記者,保持尸骨的完整是對逝者最基本的尊重。
整理好的尸骨會裝進黃色的殯葬袋中放入棺材,隨后由家屬陪同送上殯儀館的車輛,轉移到另外的墓地。
記者看到,當地村民將幾箱蘿卜抬到了遷墳的現場。
當地村民方先生說,這是尊重傳統習俗“一個蘿卜一個坑”,在工作人員將一個墓地整理干凈以后,放入一個蘿卜,表示遷墳工作完成。
村民講述配合遷移小輩做工作老人點頭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從新機場選址范圍劃定起,一家人就已經考慮過祖上墳墓遷移的問題。直到新機場的建設已經啟動,接到政府的通知后,他們意識到遷墳已經進入實質進行階段。
體諒政府的工作,但家里長輩的情緒也要考慮。最終,由小輩做工作,終于讓老人點頭,一家人最終和政府達成協議進行遷墳的工作。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一家最多的需要移墳七處,有的需要移墳三處、四處不等,每個遷墳戶獲得5000元遷移費。
據了解,禮賢鎮大馬坊和辛家安兩個村子里,共有460個墳墓。鎮政府通過清登、核實、公示、遷墳公告公布等一系列工作,預計4月中旬完成遷墳工作。經過半個多月遷墳,兩個村的遷墳工作已基本完成。
有關天堂河(北京段)改線工程項目區內遷墳工作記者了解到,涉及的11個村預計在4月15日前將規劃內墳墓全部遷移到禮賢鎮林下公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