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新機場可同時停靠39架飛機 建13座廊橋
偎依蓬萊潮水鎮(zhèn)的大山,枕著平暢河,煙臺國際機場將開始自己的嶄新旅程。新機場將建成什么樣,有些什么特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前往煙臺新機場施工現場。
機場“CPU”空管小區(qū)主體完工
航站樓開始鋪設玻璃幕墻
在206國道通往新機場的道路上,拉材料、混凝土的大貨車不時駛過,塵土飛揚。工地入口處的道路剛剛平整過,但由于大型重載卡車反復傾軋,記者趕到的時候,路面被壓得高低不平,底盤較低的轎車難以通過。記者改乘工地上的皮卡車,才進入到了火熱的施工現場。
站在遠處去看潮水機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塔臺。新機場工程師孫宏飛告訴記者:“這是機場最高的建筑,高度為61米。現在塔臺、航管樓、空管業(yè)務樓主體已經完工,三個樓構成了機場空管小區(qū),未來機場的飛行區(qū)運行指揮、空中交通管制、航行情報服務等業(yè)務就在這里,是機場名副其實的CPU中樞部分。”
一旁的航站樓雖然“海拔”不高,但是由于體量較大格外引人注目。直立的墻面、圓弧形的探沿,讓候機樓顯得既穩(wěn)重又現代。航站樓總面積達到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4層,地下1層,一層為到達層,二層為到達層夾層,三層為出發(fā)層,四層為出發(fā)層夾層,地下室主要為設備用房等。目前航站樓鋼結構主體基本完工,北邊一角已掛上了一些幕墻玻璃。
可同時停靠39架飛機
停機坪結構層厚達78厘米
走到飛行區(qū),機場全貌一覽無余。候機樓前廊橋的固定橋墩已經打好。“新機場將建成13座廊橋,其中10座新建,待機場搬遷后,再將原萊山機場的3座廊橋遷至新機場,以節(jié)約投資。”孫宏飛說。
新機場共設計39個停機位,包括19個近機位,20個遠機位。其中的一個E類飛機停機位,可停靠波音747等大型飛機。
在停機坪,大面積的混凝土道面延伸向遠方,蔚為壯觀。每一條混凝土板帶上,都噴上了紅色的施工日期,方便工人有針對性地進行養(yǎng)護。
孫宏飛告訴記者:“停機坪結構層包括水穩(wěn)層40厘米、混凝土38厘米,總厚度達到了78厘米,還不算下面的土方、褥墊層厚度。”
為確保停機坪“結實”,土方工程施工完后經過了一個雨季的沉降,沉降觀測指標達標后再進行水穩(wěn)層的施工。孫宏飛說:“為了讓混凝土質量達到最優(yōu)標準,新機場專門采用乳山的河沙加工混凝土。本地的沙子
蓋個房子、做個廣場都可以,但是做機場道面不可以,有些指標達不到。經過試驗,周邊地區(qū)乳山沙質最符合我們的標準。”
目前,停機坪進入了道面混凝土全面施工階段,跑道滑行道混凝土也全面開工。新機場跑道滑行道長3400米,比萊山機場長200米,走向與萊山機場一樣,為“東北—西南”向。
煙臺潮水機場近期規(guī)劃為國內民用航空中型機場,對外籍飛機開放的一類口岸機場,青島、濟南及周邊機場的備降機場。山東航空和奧凱航空將在新機場設立基地,更好地為煙臺市民服務。
為滿足接送客市民大量的停車需求,航站樓前設地上、地下兩層停車場,總面積達5.4萬平方米,可提供1074個車位,目前停車場主體已經完工。
對付雪窩天氣機場道面“抗凍”處理
跑道兩頭專設除冰坪
煙臺冬天雪多、氣溫低,這給萊山機場運行帶來了不少煩惱,除冰雪、道面維護每年冬天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經過2個冬天的體驗,新機場工程人員更加體會到民航專家們早在1984年就選址在潮水的好處。蓬萊潮水的降雪少于現在萊山機場的降雪量,而大霧天氣出現的頻次和規(guī)模也遠不如黃務一帶。潮水機場飛行區(qū)平山破石,建在丘陵的高處,下有平暢河及時將水排出,遇到強降水也不怕。
根據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煙臺新機場飛行區(qū)道面采用了抗凍混凝土,這樣一來跑道一年至少可經受反復凍融200次。“這給施工造成了很大難度。抗凍混凝土對施工環(huán)境的溫度、風速要求嚴格,現在每天都是下午5點后混凝土開臺,到第二天早上6點前結束,基本上是晚上施工,白天拆模、切縫和養(yǎng)護。”孫宏飛說。
由于萊山機場沒有專門的除冰坪,飛機只好在停機坪上進行除冰作業(yè)。除冰液對道面有一定的腐蝕性,為避免停機坪受影響,也為了冰雪天氣飛機除冰后快速進入跑道起飛,新機場在跑道兩頭各建了一座2萬平方米的除冰坪,專供飛機除冰作業(yè)使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