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建設提上日程 涉遷村落風貌存進城市記憶
“二龍出屋左右旋,翻江倒海跑大圈,兩個金龍盤玉柱,再來一個高低環,一龍跑直一龍站,二龍戲珠八節完。”大興區禮賢鎮大馬坊村的這首《舞龍訣》將隨村民們的舞龍表演影像一起進入北京城市建設檔案中。記者昨日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獨家了解到,隨著新機場建設提上日程,大興區禮賢鎮、榆垡鎮涉遷村落的遷前拍攝工作已經在今年6月正式啟動,村落風貌、風土人情將以檔案方式保留下來,成為北京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13個村落率先完成拍攝
大瓦房、林間小路、公交車牌、獨家小院、村委會的門牌……這些即將消失的畫面被一張張定格在了鏡頭之中。新機場建設涉遷村落的記憶“搶救”,首先從反映歷史原貌及現狀的住宅聲像拍攝開始。
來自市規劃委網站的信息顯示,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北京新機場,是北京第二個大型國際機場,定位于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規劃建設7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的需求。按照5年的工期計算,計劃將在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新機場也是國家重點工程、北京市“十二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一號工程和民航“十二五”規劃重點工程。
據了解,新機場工程于2015年2月啟動建設,目前拆遷工程正在推進,第一批涉及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共13個村。“我們的工作是趕在拆遷之前,把村落歷史原貌拍攝記錄下來,存進北京的城市建設檔案里。”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拍攝內容包括村子的四至位置、主要交通道路、主要建筑等。為了記錄民宅風格,還要進入幾家極具代表性的老百姓家中進行拍攝。
“根據工程進展,目前已經完成了一期13個村落風貌拍攝。”這位負責人說。統計顯示,目前已完成榆垡鎮郭家務、東宋各莊、南莊村、北化各莊、西宋各莊、公各莊、南化各莊、南黑垡、東莊營、朱家務、南各莊11個村,禮賢鎮大馬坊、辛家安兩個村的村界范圍內的住宅、非住宅及地上物的拍攝工作。其中,榆垡鎮拆遷總規模約為405.76萬平方米,涉及到3042個院落;禮賢鎮拆遷規模為住宅面積28.13萬平方米,涉及439個院落。
風土人情均記錄在冊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城市建設檔案的,既有“風土”,又有“人情”。除了拍攝村容村貌和房屋院落以外,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也獲得了涉遷村落所在鎮相關部門提供的歷史資料,這些年來村民舞龍、扭秧歌、全家福等照片、視頻內容,也會留存下來。
按照正常情況,本市重大建設工程開工后的全過程都會通過照片、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為例,當年記錄這項工程,拍攝了8000多張照片,同時還有幾百分鐘的視頻資料一同留存。“鳥巢的新技術特別多,這些很值得記錄。每一項新技術從專家論證會到車間試驗,再到試驗檢測,最后到現場安裝施工都全部留下了影像資料。”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以前,這些重大建設工程的資料一般都是以開工時間為起點,很少關注到建設前的風貌,這些風貌如果不留存,也就會永久消失。”這位負責人說,目前一期拍攝共形成歷史原貌照片1458張,視頻資料98.4分鐘。未來,也會根據工程進展,對其它涉遷村落啟動類似的拍攝留存工作。
新機場建設也將拍“紀錄片”
“1958年北京街景”、“1996年上地信息產業基地”、“2009年長安街改造后風貌”……只需輕點幾下鼠標,這些北京城市建設的記憶便在城建檔案館的數據庫里盡收眼底。除了照片本身,攝影者、保管期限、樣式、拍攝時間等介紹也都一查便可知。
在經過一番整理后,新機場建設前這些村落的影像也會導入數據庫,成為里面的一分子。與此同時,這些資料的保存會有“雙保險”,除了電子版,紙質版的照片也會一張張整齊地貼進檔案資料文件夾中。
近年來,北京的城市記憶越來越豐富,城市化進程中的首都變遷,更多地開始通過聲像形式被記錄保存。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紙質檔案數字化145916卷,共計4148GB;照片檔案35751張。
新機場建設也將有自己的“紀錄片”。這位負責人透露,根據計劃,城建檔案館將負責拍攝新機場建設過程紀實,留存珍貴的聲像檔案資料。在此之前,《國家體育場規劃建設紀實》、《北京地鐵大興線》、《北京地鐵6號線規劃建設紀實》等“紀錄片”都已經以同樣的方式出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青藏高原年內將再添一座民用機場
- 下一篇:“巨無霸”交通樞紐將現廣州白云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