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都市區規劃發布擬建鐵路接駁江北機場
你的家鄉可能納入“大都市區”了喲!昨日,市規劃局在重慶規劃展覽館舉行的第二堂“市民規劃講堂”上,200余名市民參觀了規劃展覽館后,與專家互動提問。并首次發布《重慶大都市區規劃》,以后,“大都市區”內的區縣,將在交通、產業、功能、空間尺度、空間結構五大方面一體化發展。
未來不僅可以開車走高速公路去周邊區縣,市郊鐵路、城市干道等也將延伸,出行選擇更多。客運方面,研究市郊鐵路接駁江北國際機場,從合川、江津等周邊區縣乘飛機更方便;貨運方面,“公路+鐵路+水路”等多式聯運,比如,鐵路、公路無縫連接港口,通過“黃金水道”到達世界各地。
范圍包括哪些?
主城區+12個周邊區
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何波介紹,重慶“大都市區”,是我市規劃體系的一個新概念,包括了重慶五大功能區域戰略中前三個圈層,即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
簡單地說,主城區加上涪陵、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這12個行政轄區,包括萬盛、雙橋經開區,今后都將成為我市規劃的“大都市區”。
以前,各區各自規劃,容易出現重復建設,或者道路建設時序不一致,出現斷頭路等;產業方面重疊過多等。因此借鑒巴黎、倫敦、東京等大都市區,制定了《重慶大都市區規劃》,7月通過市政府常務會審議。
“這是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何波說,也是我市實現國家中心城市功能,落實五個功能區域戰略的重要載體。
如何規劃都市?
呈“一心多極網絡狀”
重慶大都市區將形成以山水、田園、森林等生態空間為圖底,長江、嘉陵江、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主要交通廊道為發展軸帶,“一心多極網絡狀”、高度一體化的空間結構。
“一心”即主城區,由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組成,是我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載體,面積約5473平方公里。
“多極”指依托城市發展新區現有(城區發展起來)的12個行政轄區,包括涪陵、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等,是承擔主城區功能疏解、集聚新的產業和人口、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和規模化城市地區。
“網絡化”指由環形和多條放射狀城鎮發展軸,聯結形成的軸帶圈層網絡化空間形態。
交通如何連接?
規劃到鄭州昆明長沙西安的高鐵
重慶大都市區內,將以城市軌道、市郊鐵路、鐵路環線為骨干,各級換乘樞紐和場站為節點,組織客貨運輸。
客運方面,內部構建以城市軌道、市郊鐵路為骨干的運輸網絡。正在研究市郊鐵路接駁江北國際機場,以后從一些區縣到機場,就更方便了。江北國際機場幅射周邊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貨運方面,推進客貨分線,依托鐵路樞紐環線和鐵路外環線,布局涪陵、合川、永川、綦江等大型貨站,疏解主城區貨運壓力,增強區域輻射能力。并且將使用“公路+鐵路+水路”等多式聯運,打通貨運“最后一公里”,讓鐵路、公路無縫連接港口,通過“黃金水道”到達世界各地。
外部則是構建“米”字形的高速鐵路,除成渝客專外,還將規劃加快建設到鄭州、昆明、長沙、西安等地的高鐵,可以達到350公里/小時。
根據功能優化組合的需要, 城市發展新區分為五大板塊。
銅梁—潼南板塊:重點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承接主城區傳統工業轉移,發展電子配套、汽摩零部件、機械制造等產業,培育商貿物流、生態文化旅游等功能。
永川—大足—榮昌板塊:重點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培育完善商貿服務、綜合物流、職教研發等區域性服務功能,培育消費品、汽車、裝備、電子等產業集群。
江津—合川—璧山板塊:重點實現與主城區融合發展,承接主城區外溢的區域性服務、物流及科教研發功能,布局國家級產業開發平臺,發展電子配套、汽車零部件、機械裝備等產業。
主城區:突出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現代服務業、高端研發及創意產業。集聚高端服務業,布局金融商務、商貿物流、文化創意、都市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建設電子信息、汽車和高端裝備等支柱產業的研發與總裝基地,引導大型專業市場及物流設施向二環周邊地區疏解,限制一般性制造業進入,并加快引導其向主城區以外轉移。
涪陵—長壽板塊:重點打造綜合產業基地,引導化工、鋼鐵、裝備、材料、汽車等產業集群發展。
綦江(萬盛)—南川板塊:重點打造資源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基地,承接主城區外溢的商貿物流、現代制造功能,培育休閑旅游與文化交往功能,完善材料工業、能源工業和城郊休閑旅游業。
新聞縱深>
大都市區 如何與周邊省市協調?
“為了發揮大都市區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內陸開放高地的作用,引領周邊地區對外開放,本次規劃還重點加強了與四川、貴州等周邊相鄰地區的規劃協調”,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何波說。
一是加強交通銜接,開行城際列車線路,構建與周邊重點城市聯系的城際鐵路網。
二是加強產業協作,吸引周邊腹地企業總部向大都市區集聚。
三是加強生態共治。
四是加強資源開發。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