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機場新航空塔臺封頂 115米創中國航空塔第一高
天河機場新航空塔臺主體結構封頂 攝影:張慶鋒、楊波
昨日,天河機場新航空塔臺頂板順利澆筑,標志著主體結構正式封頂。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高航空塔臺在漢誕生。
新塔臺高115米
是飛機升降控制樞紐
據建設方中建三局介紹,新建塔臺地下1層、地上22層,其主體結構形式為筒體結構,16層以上是功能區,用于指揮、控制、氣象觀測、調度運營等空管工作。接下來將進入鋼結構、幕墻以及裝飾裝修階段。
新建塔臺項目是天河機場三期項目的特殊配套工程,屬于機場的航空指揮和控制中心,飛機升降的控制樞紐,直接關系到T3航站樓能否投入運營。塔臺項目分塔臺、空管兩個部分,建筑高度115米,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高航空塔臺,建成后將成為中部航空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標志性建筑。對于武漢市打造中部國際航空港,沖刺全國航空“第四城”具有標志性意義。
老塔臺視線存盲點
新塔臺將一覽無余
目前,天河機場的空管塔臺高度為60米。為何新塔臺要建這么高?中南民航空管局湖北分局有關人士介紹,按照民航局規定的塔臺建設規范,在塔臺上必須能看到所有飛行機動區的飛機起飛、滑行、落地,做到一覽無余。原先T2航站樓修建得比較高,遮擋了部分滑行跑道,老塔臺的視線存在盲區。此次新塔臺建設前,就根據T3航站樓等建筑物的高度,進行了測算,最終算出塔臺高度達到115米才能滿足“一覽無余”的要求。
此外,目前的塔臺一天指揮500多架次飛機起降,待明年第二跑道運行后,武漢天河機場容量將大大提高,一天將指揮上千架次飛機起降。“機場變大了,飛機增多了,也是塔臺需要建得高的原因”。
塔臺如“空中交警”
最高層是“機場之眼”
塔臺擔負著指揮飛機、處理緊急情況、發布管制指令等職責,主要指揮飛機開出后,從停機位緩緩滑出,起飛至600米高度的這一段,安排飛機的起飛、滑行與降落,恰似機場的“眼睛”,如同“空中交警”。
民航空管部門透露,最高一層是塔臺管制室,好似“機場之眼”,負責整個機動區的飛機指揮和調配。管制室內配備了對空監視雷達、天氣數據終端和空管自動化系統。地面上還有場面監視雷達,作為惡劣天氣下的輔助手段。
大屏幕實時更新數據
塔臺明年6月30日前投用
塔臺內裝有多塊大屏實時更新著數據。大屏分別是助航燈光監控系統、機場信息自動通播系統、實時氣象自動觀測信息系統(包括風速、風向、氣壓、相對濕度、云高等)、機場生產管理系統(每個航班起飛時間、狀態、是否延誤、落地機位等)、氣象云圖。所有進、離場航班的滑行、起飛落地以及停靠機位,都在塔臺的精確指揮下完成。
空管員各司其職,分別指揮飛機推出、滑行,以及飛機起飛、降落,脫離跑道。武漢上空的每架飛機至少被2部以上雷達監控。新塔臺投用后,空管還會采用基于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數據的ADSB技術,將活動航空器的監視從空中一直延伸到機場登機橋,不依賴雷達,實現空中和地面移動目標管理。
新塔臺預計在明年6月30日前投用。兩座塔臺將會同時運行數月,隨后原有塔臺將被拆除。
世界最高航空塔臺
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航空塔臺高達132米。
世界首座遠程控制無人塔臺:瑞典恩舍爾茲維克機場是世界上首座運用遠程控制無人塔臺技術的機場。每天在這座機場起降的十幾架商業飛機都由攝像頭拍下,畫面傳送到90英里以外的Sunvsal機場然后接受空管員的指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