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停車樓主體結構封頂
停車樓照片
武漢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停車樓工程將于2月29日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該工程位于機場交通中心與T3航站樓的之間,上方為航站樓樓前高架橋,下方城鐵、地鐵五條隧道沿中軸線穿越而過。工程總投資為2.25億元,為地下2層結構,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主要功能為航站樓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共設有594個停車泊位。該工程伴隨年底T3航站樓投用后,除了緩解旅客出行停車難的問題,還可作為城際鐵路、地鐵等軌道交通的換乘停車場。
停車樓工程所處位置為整個三期擴建的咽喉部位——南接交通中心、北接航站樓、上有高架橋、下有城鐵、地鐵五條隧道。施工時間緊,計劃總工期36個月,因其所處位置為屬多家業主共建區域,2015年8月才分期分批移交出施工段面,最晚的段面2015年底才完成移交,此時距離T3航站樓建成投用已不足12個月,施工工期異常緊張;施工難度大,該工程共有鉆孔灌注樁基礎280根,抗浮錨桿7128根,且結構部分與樓前高架橋及交通中心廊橋共用基礎,樁基直徑最大的達到1米,其中離城鐵最近的樁基距離不到30公分;施工組織困難,因處于共建區域,多家業主同時進入作業,施工時序安排、施工道路規劃都必須緊湊高效,施工協調難度大;天氣影響大,在施工過程中,遭遇連續陰雨天氣,基坑長時間泡水導致地基土嚴重擾動,-8℃的極寒天氣又使得混凝土無法凝固導致結構混凝土施工難度增大,給現場施工帶來較大阻力。
面對影響工程推進的諸多不利因素,擴建工程指揮部精心組織、集思廣益,多次會同設計院、監理、施工單位優化施工設計,對停車樓與交通中心之間邊坡支護、連接通道及與基坑回填等進行了優化;重新部署、調整施工組織,將停車樓共建區樁基施工順序優化,調整至共建基坑回填后統一施工,在共建基坑回填土地質復雜情況下改用沖擊鉆進行成孔作業;在施工過程中,實行“5+2”、“白+黑”、“24小時三班倒”連續施工作業,提高施工效率。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結構封頂。其中共建區域在優化設計并經五家設計院論證及省市權威專家評審后,共建區按照評審后的施工時序,科學的縮短了施工工期,避免了交叉施工相互影響,有效保障了施工質量。同時,在地質復雜情況下運用沖擊鉆鉆孔灌注樁施工等新工藝,將原本半年的工期縮短至3個月完成。
武漢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中停車樓的結構封頂,實現了T3航站樓與交通中心的地下貫通,為高架橋54米主跨區域、連廊承載力提供了基礎,為后續施工爭取了充分時間,標志著整個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工程已全面進入沖刺階段,為2016年順利建成的總體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塔城機場改擴建項目獲正式批復
- 下一篇:怒江機場力爭年底開工建設 2018年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