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醞釀政策扶植“低成本航空”
今年上半年,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還在堅持低成本運營戰略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接受了來自民航局的兩次專題調研,以了解低成本航空的運營情況。
在春秋航空成立之初,低成本航空的運營模式,在國內并不看好,直到現在,也鮮有航企敢于明確涉足,國內低成本運營環境所面臨的各種阻力是重要原因。
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由于民航局的政策導向發生改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天獲悉,在剛剛召開的全國民航年中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就明確提出,中小航空公司要積極探索低成本運營模式,大型骨干航空公司也可以借鑒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做法改善管理,降低成本。“下半年,民航局將研究制訂鼓勵低成本航空公司發展的相關政策,為低成本航空快速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剛性成本有望降低
春秋航空是在2005年由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創辦的,創辦之前,春秋航空的董事長王正華就大量學習了美西南、瑞安等國外低成本航空的運營經驗,希望把其復制到國內。
在具體的公司運營上,春秋航空也的確繼承了“低成本航空”幾乎所有的血統,比如堅持“兩高、兩低、兩單、兩控”模式,即高客座率(開航以來平均客座率保持在90%以上)和高飛機利用率(高于行業平均20%)、低銷售費用(采用網上直銷為主)和低管理費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單一機型(全部A320)和單一艙位(只設經濟艙)、嚴格控制可控成本和日常費用。
此外,春秋航空也在不斷擴大輔業收入,增加服務即收費項目,如經濟艙不提供餐飲,超出規定服務需另外付費;低托運行李標準,超過即收費;同時開發機上旅游紀念品、特產銷售等項目。
低票價和差異化服務的“降本增收”模式,令春秋航空連續8年實現盈利。今年上半年,在全民航利潤總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春秋航空的盈利也依然與去年同期相近。
不過,春秋航空也有自己的煩惱。比如在航空運輸行業,燃油、飛機引進、機場收費等剛性成本占據了大部分的成本來源,即使春秋航空千方百計控制成本,與很多在飛機進口稅收和使用低成本航站樓的國外低成本航企相比依然是捉襟見肘。
因此,完善相關配套條件,也成為民航局調研后對鼓勵低成本航空發展提出的政策建議之一。民航局希望加大政府支持引導,鼓勵機場結合低成本公司要求建設低成本候機樓,為低成本運營提供保障。此外,民航局也建議對乘坐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旅客,以及機場、空管服務收費給予適當優惠。
而對于航空公司來說,航線時刻是決定運營品質的又一“生命線”,作為后進入市場的春秋航空等公司,在熱門機場航權、航線、時刻等方面,也同樣面臨難言的煩惱。
比如國內最熱門的京滬航線,像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民營航企一直希望能夠獲得運營權,但直到開飛六年后才得以如愿,但獲得的時刻仍不盡如人意,上海-北京的航班晚上近10點才起飛,到達北京已是第二天,北京-上海的航班則是一大早六點多就起飛。
民航局在調研后也提出建議在航班時刻等資源分配中對低成本航空公司至少要做到公平對待,有些情況下適當傾斜。
此外,對低成本航空來說,運營的關鍵是通過快速擴張機隊,形成規模經濟優勢以攤薄成本,但我國對新成立公司的發展速度控制則較為嚴格。比如早在2010年,春秋航空就曾提出到2015年機隊規模達到100架的計劃,但由于飛機的引進審批由民航局控制,目前公司的飛機引進速度比預期要慢得多,機隊規模只有36架。
而如果下半年低成本航空相關發展政策能夠出臺,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有望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在確保安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擴大機隊規模。
夾擊下的市場
目前在國內的航空市場,還沒有太多航企愿意介入低成本航空。中國國航董事長王昌順就曾明確指出,國航近幾年內暫不會涉足低成本航空,原因就是目前的政策環境等外部因素還不成熟。
而與此同時,國外低成本航空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卻愈發深入。在年中工作會上,李家祥就透露,目前國外航空公司紛紛進入我國航空市場,其中已有13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進入我國二三線城市,對市場格局影響很大。
“我們一直認為高鐵對民航產生巨大的壓力,蠶食民航市場,但低成本航空與高鐵的市場同質化很高,做大做強低成本航空完全可能搶奪高鐵同質客源。”民航局一位人士指出,而且隨著城鎮化戰略的推進,三四線城市對航空的需求也會快速增長,特別是對廉價航空需求會更明顯,這也為低成本航空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和條件。
據記者了解,民航局醞釀研究制定的鼓勵低成本航空發展的相關政策,可能還包括實施特殊國際航線補貼、支線航空補貼政策,引導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快國際化步伐,特別是加大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布局;此外,積極協調國家相關部門,為低成本航空科技創新爭取財稅優惠政策支持,鼓勵其加速開發新的電子商務產品,增加創收渠道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中國,對低成本航空公司還沒有明確的界定,因此,要想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首先要綜合運用收入、成本、客座率等量化指標,對低成本航空公司進行界定。
而在此期間,也已經有航企看到了低成本航空未來的潛力,邁出了試水的第一步。比如東方航空就在與澳航旗下的低成本航空捷星航空合資,申請在香港成立低成本航空,而海航旗下的西部航空也在向低成本航空運營模式轉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民航業呼吁設立航班延誤賠償基金
- 下一篇:美刊:中航工業令西方恐慌 或成全球航空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