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中航工業令西方恐慌 或成全球航空領袖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7月22日報道,美國國內有人擔心,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飛機制造業領袖,正如日本于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手中搶走汽車市場一樣。這些擔憂既有真實的一面,也有想像出來的一面。
美媒稱,這些擔憂包括,有人抱怨美國飛機制造公司將制造活動轉移至中國,教中國公司如何制造更好的飛機并允許中國公司收購美國飛機制造公司。
針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的憤怒和恐慌比其他任何中國公司都多。該公司是一家制造商用飛機和軍用飛機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空中客車、波音、塞斯納飛機公司、巴西航空工業公司、通用電氣和西科爾斯基飛機公司等西方公司與中航工業進行著大量商業交易,在很多情況下,將就業崗位和軍民兩用技術轉移至中國。
過去數年中,中航工業收購了一些較小型西方公司,例如西銳飛機工業公司、大陸汽車公司、德爾塔馬林船舶設計公司、史詩飛機工業公司和耐世特汽車系統公司,涉及眾多制造領域。
報道稱,雖然中航工業努力改善形象、希望被視為一家可靠的飛機制造商,但該公司仍在費力進行質量控制,并要應對未經莫斯科同意仿造俄羅斯飛機這一名聲。雖然中航工業最近推出了兩種新型隱形戰斗機以及首架艦載戰斗機殲-15“飛鯊”,但一些分析人士并不認為其商用或軍用飛機有著廣闊市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邁克爾·拉什卡說,與一兩年前相比,中航工業如今的地位要強大得多。近期,“其收入持續增加,產品領域在擴大,改革在深化,商業合作伙伴關系在擴展”。
拉什卡說,中航工業的業績自2005年來有所改善。2012年,中航工業稱營業收入增長14%,達到477億美元,利潤增長5%,達到20.6億美元。
他說,中航工業的總收入超過了一些西方飛機制造公司,例如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但沒有超過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以及波音公司,這兩家公司的銷售額分別達到684億美元和687億美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民航局醞釀政策扶植“低成本航空”
- 下一篇:民航大量誤點天氣非主因:空域僅有兩成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