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航空發展不能承受生命頻失之重
最近,通用航空領域不平靜,好消息固然讓人振奮,但接連不斷傳出的壞消息同樣令人擔憂——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以來,已發生14起墜機事故(含運動飛行器),其中致命事故9起,導致11人死亡。盡管在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在所難免,但從概率論角度看,如果事故高發、事故率超過正常值,那就有可能存在系統性的問題,就值得行業去重視和反思。
從美國通用航空發展歷史看,也曾經歷過一個事故高發期。美國通用航空發展剛起步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致命事故率(指10萬飛行小時致命事故次數,下同)接近10,隨著通用飛機安全技術的日益提升,安全管理規章的日益完善,飛行員安全意識的日益增強以及安全飛行行為的養成,使得美國通用航空飛行安全紀錄越來越好,近10年來其致命事故率保持在1.2,且10萬飛行小時死亡人數保持在兩人左右。以2011年為例,美國通用航空飛行量為2251萬小時,發生事故1466起。其中,致命事故263起,致命事故率1.17,死亡人數444人,應該說這一紀錄處于美國歷史最好水平。
以目前我們的飛行小時數估算,今年以來,我國通用航空致命事故率接近3,差不多是美國目前致命事故率水平的3倍。致命事故高發,我們不希望這是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必然過程。退一步講,即使這一過程難以避免,也應該盡最大努力來縮短這一痛苦期。事實上,作為通用航空發展的后起之國,我們的一個幸運之處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學習借鑒先進國家在通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尤其是在安全管理體系與規章、飛行員安全飛行行為養成方面,要知道導致飛行事故的大多數原因不是飛機本身的技術硬傷,而恰恰是這些軟性的因素。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可以說先進國家用鮮血和生命寫就了今天較為完善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規章體系,養成了良好的飛行員飛行行為——事故的不斷發生,促使民航管理當局不斷修正和完善規章體系,促使飛行員群體不斷矯正飛行準則及行為,在這方面的每一步進展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研究學習國外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經驗,實際上就是在吸取國外通用航空發展中血的教訓,以增強我們航空安全的自覺意識,提高和完善我們的安全保障措施及手段。
必須承認這樣一個我們不愿意承認的事實,即中國通用航空發展正在也必然會付出一些慘痛的代價,但總體上我們應該竭盡全力達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安全指標。數字是冰冷的,而人的生命是鮮活的,每一起事故都是對生命的威脅、對一個家庭的災難性打擊,保證安全、尊重生命是行業崇高的職責。民航管理當局應盡快建立起針對通用航空的系統化的安全管理體系與條規,不管是“白飛”還是“黑飛”,都要被納入系統化的管理軌道中,同時要掌握好“度”,不要步入像某些行業那樣“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魔咒;每個通航單位都應該踏實前行、照章辦事,對飛行安全予以高度重視,奉行“安全第一”的管理要義;作為飛行員群體更應該遵守飛行行為準則,并養成良好的安全飛行意識和飛行行為。
總之,我國的通用航空事業才剛剛興起,如果因為事故高發影響行業發展甚至被“叫停”,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中國通用航空發展不能承受生命頻失之重,增強安全意識,完善安全保障措施,踐行安全準則,推動我國通用航空健康快速發展是行業共同的責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航延糾紛亟需解決機制
- 下一篇:同線價格懸殊一半 宜賓民航拿什么與瀘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