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夾縫”中探索流量管理新道路
西安地理位置坐落于中國版圖的正中央,管制區域內航路、航線阡陌交通、錯綜復雜。在西安管制區20.56萬平方公里的空域中,航路、航線總長約2500公里,每天有近650架次的航班往返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1400余架次航班在陜西上空交織飛行。
與此同時,西安管制區地處華北至西南、西北至華東方向的交叉點上,近年來,周邊區域的航班量迅猛增長,所帶來的空域與容量之間的矛盾極為突出。
面臨這一系列的困難與壓力,若是航班放行仍然沿襲以往的傳統方法,由扇面協調席位去完成,將會極大地增加扇面管制員的工作負荷并且降低航班放行的效率。為了探索西安流量管理的新道路,2012年2月29日,西安區域管制室流量動態管理小組應運而生。
這個總計10人的小組,8位都是最近幾年新入職的員工。這群年輕管制員開動腦筋、積極創新,憑借著一股子堅韌不拔的干勁兒和敢為人先的精神,開始在“夾縫”中探尋流量管理的新道路。
最初,流量管理小組參照原先動態席位的規范來管理流量,但周邊復雜的流量情況迫使大家改變了過去的工作模式及方法。在反復驗證后,流量管理小組的新工作模式逐漸有了眉目。為了增加航班流量,流量管理由先前的塔臺、進近、區域管制分頭發布信息,改為由流量管理小組統籌完成,并與民航局空管局運行控制中心建立了直接協調關系。這樣一來,在流量管理中避免了航班放行時由于中間通報部門過多,從而冗余計算放行余量而造成航班在地面的等待時間過長的情況,極大地提高了航班運行效率。
在自動化設備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流量管理小組還自行開發研制出一套航班流量管理軟件,通過人工統計航班架次(精確到每30分鐘的航班量),結合軟件分析航班數據,適時對外發布流量管理措施。這就使得西安區域對外的每一個流量管理措施均是有數據支持的,有據可依。如果外區域所發布的限制措施在經過流量管理軟件分析后,僅影響到個別航班,流量管理小組就會只針對受控航班計算放行時間,而不再對整條航路上的所有航班給出限制,盡可能減少受影響的機場和航班數量。
以8月30日為例,西安區域在接到外部流量限制88條的基礎上,經過該小組成員的細心統計和分析數據,最后只對外按有影響的時間區間發布了6條限制,從而將放行間隔的浪費徹底杜絕。
為了進一步規范運行標準,流量管理小組實現了所有工作業務電子化記錄、處理、存檔,相比以前紙質化的辦公模式,更加便捷、有序,效率明顯提高。
小組還編寫了《西安區域流量動態管理小組運行規程》(第一版),明確了結構運行圖,確立了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權限,制定了工作運行標準與工作程序。如果說該小組的成立是適時而為的,那么編寫這份運行規程則在制度上保證了其能健康地發展下去。
幾個月下來,系統、科學、合理的流量管理所帶來的便利已體現在管制運行的方方面面。流量管理小組合理發布的流量管理措施,擔負著對本區域及周邊區域航班量的調控,使得空中航班流更加平穩、順暢;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一線運行壓力,使管制員能夠全力以赴投入到飛行管制工作中;流量軟件的開發和CDM系統的運用,使流量控制信息的發布數據更加精準。
西安區域管制室流量管理小組已經成長了一年八個月,由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獨當一面,得到了社會各界和航空公司等多方面的好評。邁出第一步永遠是最艱難的,既然步伐已邁出,西安區域管制室流量管理小組定將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積極創新,讓今后的路子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機場建設是構建通航運營環境的核心要素
- 下一篇:推進機場班組建設 提升國企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