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單飛”: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航空發動機“大戰略”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10月14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工業”)旗下航空發動機業務“三劍客” 中航動力(600893.SH)、中航動控(000738.SZ)、成發科技(600391.SH)同時發布相關公告。三家公告同時表示,因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中航工業發動機相關資產重組整合等事項,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業下屬航空發動機相關企(事)業單位業務的重組整合方案,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15日晚間,“中航系”旗下的中航重機(600765.SH)也發布公告表示,因公司主業與航空發動機產業密切相關, 實際控制人正籌劃將公司納入航空發動機整合方案中。該籌劃事項具有不確定性。實際控制人的變更,不改變公司的國有控股性質。
隨著“中航系”公司的相繼公告,中國計劃單獨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來整合相關資產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有市場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因國內過往航空發動機等領域國家投入不足,國家成立航空發動機集團來單獨發展這一領域的概率較大,由于新公司何時成立及發展戰略尚不知曉,所以短期內能對上述上市公司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兩機專項何時落地及資金扶持力度。
單獨整合?
“中航系”旗下航空發動機資產的整合,本在外界意料之中。而整合的方式,卻似乎又在意料之外。
目前,“中航系”旗下發布公告的這四家上市公司中,中航動力為整機龍頭,也被認為是中航工業發動機整合平臺公司。據了解,中航動力曾參與我國多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科研、制造任務,如“太行”發動機和“秦嶺”發動機。公司產品范圍覆蓋了渦噴、渦扇、渦軸、渦槳和航模發動機等幾乎全部型譜。
而中航動控主做控制系統、成發科技主攻零部件,而中航重機主要涉及航空鍛造、液壓等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資改革的大背景下,通常是一家國資集團將其控制的資產進行統一整合,整合后實際控制人不會發生變更,屬于集團內資產整合。按照此前業界的預期,“中航系”航空發動機資產的整合,很有可能在其內部以中航動力為平臺進行。中航動力也曾一度被認為是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事實卻超乎預料。因為據上述公司的公告,四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變更。
隨后彭博社報道表示,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稱,中國正計劃成立一家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
就上述問題,記者向中航工業新聞辦求證,得到的回復是目前沒有信息提供。
有市場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的報道還沒有得到官方確認,但從中航動力三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的情況來看,新成立的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脫離中航工業的可能性較大。
國家戰略
中泰證券分析師篤慧在成發科技此次事項停牌時曾指出,國家有可能將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成立中國發動機公司,這相當于把航空發動機提高到了與飛機相同的層次,從國家層面予以關注。
而有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國家層面如此重視航空發動機業務,除了國內航空發動機(軍用、民用)與歐美國家有著較大差距外,主要原因還有兩個。“一方面,目前國內的航空發動機業務和飛機業務合在一起,都在中航工業旗下,而在歐美發達國家這兩項業務分開發展,在先做飛機的情況下,國內航空發動機只能跟著飛機走,所以航空發動機始終滯后于飛機的發展,這是破解航空發動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國家對航空發動機投入比較少,美國一年的航空發動機投入等于我國前20年的投入。”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是飛機性能的重要決定因素。事實上,航空發動機集中了機械制造行業幾乎所有的高精尖技術,因此航空發動機也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志。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和國防的發展,國家對航空發動機越來越重視。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指出,引導飛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等國產化,形成與我國民航業發展相適應的國產民航產品制造體系,建立健全售后服務和運行支持技術體系。
2015年兩會期間,由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發展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首次將發展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列入其中,并提出要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
5月份,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指出,突破高推重比、先進渦槳(軸)發動機及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技術,建立發動機自主發展工業體系,開發先進機載設備及系統,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產業鏈。
另據資料顯示,發達國家無不將航空發動機產業視為保持大國地位核心,給予長期穩定投入,美、英、法的航空發動機年均科研投資達30億、10億和9億美元。美國僅IHPTET一項預研計劃就持續17年總投資達50億美元,相當于我國20年發動機預研總投入的6倍。
齊魯證券指出,類似于大飛機專項與中國商飛的關系,此次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與航空發動機重大專項關系密切。預計重大專項是千億元規模,其投資周期可能縮短至10年以內,甚至達到5年,投資強度大幅提高。這樣的投資規模應可持續20年或更長。在未來20年的時間里,中國最終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投入將可能多達3000億元。
萬億潛在市場
隨著國內航空發動機資產整合正式拉開序幕,哪些細分行業和上市公司能從中獲利成為投資者關注的話題。
中銀國際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一方面,國防建設裝備需求迫切,軍用發動機市場潛力巨大,未來10年,預計我國空軍、海軍新增的軍用飛機總數將在3000架左右,對應發動機需求量超過6000臺,軍用航空發動機市場銷售需求將超過1700億元,發動機后期維修市場需求超過1100億元。另一方面,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未來10年,預計中國民航發動機銷售需求量可達4800億元以上,相應維修及更換零部件服務市場需求可達3200億元以上。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根據中銀國際預測,未來10年,國內軍用、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規模合計將達到10800億元。
在“中航系”發布公告的上述四家公司中,中航動力是國家航空發動機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生產的渦噴、渦扇、渦軸、渦槳、活塞發動機廣泛配裝于各類軍民用飛機和直升機上。今年上半年,公司航空發動機及衍生產品營業收入為57.6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1.94%。此前,有分析師表示,公司作為航空發動機的整機制造和維修的唯一平臺企業,體大質優,有望享受最大政策紅利。
中航動控,是國內唯一專業從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研制、生產、銷售及服務企業,具有獨特的產業優勢。數據顯示,上半年,中航動控發動機控制系統及部件營業收入為9.55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為80.11%。海通證券曾在3月份表示,中航洞孔將充分受益航空工業大發展,預計未來3~5年公司發動機控制系統業務將保持15%~20%左右增速。
成發科技半年報中募集資金承諾項目情況顯示:收購成發集團航空發動機業務資產項目已于2011年按計劃履行完畢;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專業化建設-COE 項目期末投入進度為95.40%。而從目前媒體報道的國家將成立航空發動機集團消息來看,未來航空發動機業務分工將會更精細化,包括生產航空發動機的零部件制造商成發科技也將從中獲益匪淺。
而中航重機的公司發展愿景是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頂級供應商。海通證券分析師徐志國表示,看好公司由基礎零部件供應商向這一角色轉變。
徐志國在報告中稱,中航重機通過“定增加碼鍛造及液壓能力建設,高端制造能力再升級”。徐志國稱,中航重機“通過加快鍛鑄企業老舊設備改造升級,拓展鍛鑄業務鏈和市場空間,合理完善產業鏈布局,推動鑄造業務可持續發展;通過對高端液壓集成產業,擴充生產面積、新增先進工藝設備、優化改造生產、質量管理信息化平臺,推進高端液壓集成產業升級換代,實現為海、陸、空三軍的基礎件配套,拓展高端智能裝備業務”。
不過,上述券商分析師指出,2014年中航工業整合航空發動機資產注入中航動力,使得公司發動機產業鏈得到延長,譜系型號得到擴充,中航工業資產注入預期得到兌現,未來再能注入到中航動力的整機資產已經不多,加之新航空發動機集團合適成立及其發展規劃尚不知曉,因此對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的發展有何影響尚未可知。
該分析師表示,從短期來看,對上述上市公司影響較大的是兩機專項(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的出臺及資金扶持資。
東北證券分析師蔡維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預期專項資金1000億元,加上配套資金,預計未來5年航空發動機扶持資金超過2000億元。有政策和資金的有力支持,未來5年整個航空發動機行業步入歷史機遇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江西規劃2020年通航產業收入達400億元
- 下一篇:華夏航空構建“通達”交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