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安檢高效實驗通道:為了旅客安全、快速、無感、友好過檢
目前民航業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中,我國同世界民航先進國家處在了同一起點,且具有后發優勢。依托這一優勢,首都機場乘勢而上,在安檢技術方面推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民航安檢運行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助力首都機場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的建設工作。
當前,首都機場安檢工作面臨著安全與效率的矛盾、安檢資源擴充受限、安檢人員工作強度大等問題,因此,為提高首都機場安檢資源保障能力,為廣大旅客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愉悅的安檢服務,進一步助力首都機場國際樞紐建設,首都機場不斷摸索構建適應現代化大型樞紐機場運行的安全檢查模式和解決方案,于2017年聯合機場公安分局、安保公司成立了“首都機場新技術、新模式實驗小組”,并先后完成了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樣機試制、系統集成、聯調測試、模擬測試等工作。
2018年8月8日,高效通道通過民航華北局公安局、民航北京監管局、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等單位的聯合技術驗收,具備了試運行條件,隨即高效通道正式投入運行。
據了解,高效通道融合了面部生物特征識別、安檢防漏驗、集中判圖、手提行李自動傳輸、雙視角X光機等一批安檢新技術、新模式,在解決安檢現場過檢效率慢、員工工作負荷大、防止單點突破等一系列“痛點”問題的同時,真正實現了“智慧安全、智慧服務、智慧高效”的功能,不僅更加確保了安全底線,而且可以讓旅客快速、無感、友好過檢。同時,這也是國內首條應用集中判圖技術的智能安檢通道。
整合前沿技術 引領安檢更“平安”
生物特征識別全流程綁定旅客關鍵信息。通過應用旅客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旅客驗證環節系統能夠在毫秒級內自動識別旅客身份信息,在動態視頻流中選取高質量照片確保人證匹配,并通過物聯網綁定旅客手提行李信息,從而實現旅客乘機信息、身份信息、行李信息、安檢員信息全流程自動綁定,并可進行實時倒查,提升了應急處置能力。此外,通道還配置了防漏驗設備,若旅客未經過驗證崗惡意逃避安檢員查驗,系統還能根據識別到的旅客生物特征立即報警提示安檢人員,避免漏驗情況發生。后期,首都機場還會將旅客歷次過檢數據進行整合,勾畫旅客過檢肖像圖,通過大數據整合實現建立首都機場旅客信用庫,探索安檢數字化運行新模式。
新技術應用確保安全底線。隨著集中判圖技術首次在旅檢現場的應用,可有效避免員工被單點突破導致的空防反恐事件發生。此外,通道還配備了雙視角X光機,較單視角X光機而言,其能夠提供水平和垂直兩個X光視角,從而有效避免危險品或違禁品由于無法正確識別造成漏檢。
優化資源配置 推進安檢更“高效”
有效提高單通道通行能力。2008年以來,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連年持續增長,但是安檢資源受現場環境的限制,無法增加新的安檢通道,急需提高單通道的過檢能力。為此,高效通道設計6個投筐位、4個行李提取位以及6個獨立整理臺,同時行李框能夠自動傳輸及回傳,在人包比1:1.21的情況下,通道設計旅客過檢效率為566人/小時,較首都機場現有安檢通道最大通行效率提升約214%。
縮短證件驗放時間。目前,安檢員工驗放一名旅客需完成四個規定動作:查驗證件、核驗旅客信息、核驗證件信息與旅客信息匹配以及檢查無誤拍照蓋章放行。高效通道通過動態捕捉旅客面部生物特征,系統能夠自動將從30張旅客面部圖像中選取一張高質量抓拍結果,并與旅客證件照片進行比對,同時提示安檢員,即能夠將四個驗證步驟縮短為一個步驟。后期,首都機場還將依據相關法規,適度研究并實施旅客自助查驗技術。
突出細節設計 促使安檢更“貼心”
向旅客服務做加法。在驗證員處增加了旅客視覺引導小屏,旅客能夠通過引導小屏實時看到本人面部圖像,抓拍成功率達99%以上;在旅客取筐位處,系統能夠自動識別旅客生物特征,旅客手提行李與旅客身份信息的綁定無感知化;在投筐位處,通道定制化行李筐尺寸較目前在用行李框增加約20%,使旅客有更充足空間的放置充電寶、手機、化妝品等隨身物品;在行李提取位,旅客能夠直接提取安全行李,而無需等待安檢員的提示。以上種種技術手段和做法,雖然增加了設備成本,但旅客的體驗更好,也更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出行需求。
向員工操作做減法。手提行李自動傳輸設備的引入,不但降低了員工搬運行李筐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系統能夠自動分別安全行李與可疑行李,消除了旅客接觸可疑行李的風險,也減輕了員工的精神壓力。此外,“一鍵存圖”、“人證匹配”等輔助技術的實施,也減少了員工的操作步驟,提升了檢查品質。
安檢高效實驗通道的實施,是首都機場在民航局建設“四個機場”的背景下,響應民航局對安檢“提質增效”目標要求的具體舉措。高效通道能夠有效提升廣大旅客對真情服務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同時也標志著首都機場安檢進入了“安全+高效+服務”的新階段。
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首都機場借助技術創新,也將由模仿者變為開創者,從追隨者轉為引領者,為將我國民航建設為“民航強國”貢獻應有的力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呼和浩特機場:消防大隊針對首航航班事故召開分析研討會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