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空域優化方案實施 國家空中高速網逐步成型

示意圖說明:1、深藍色實線代表原航路航線;2、紅色實線代表新辟并對外開放航路航線;3、粉紅色實線代表調整航路航線;4、紅色虛線代表對外開放臨時航線;5、取消航線、臨時轉固定航線以及固定轉臨時航線示意圖中無法顯示
對于正在著力推進的烏魯木齊國際樞紐建設而言,對于被定義為“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新疆而言,當地民航在發展中面臨著一大難題就是——發展需求巨大與關鍵資源不足的矛盾。而6月23日開始實施的新疆地區空域優化方案,為解決這一難題開辟了“新路”,從根本上為新疆民航發展增添動力。
6月23日開始實施的新疆空域優化方案,成為新疆地區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航路航線調整。此次優化為新疆地區新辟航路航線4條,航路總里程增加1750公里;烏魯木齊機場繁忙終端區在主要方向上實施進離場分離;調整優化了烏魯木齊飛往內地的所有班機航線走向,實現了烏魯木齊往返內地航班高空階段的單向運行;調整優化了南疆5個機場(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和田)往返內地的班機航線走向,避開了繁忙的烏魯木齊終端區。
烏魯木齊樞紐建設需要更多關鍵資源
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行大背景下,潛力十足。新疆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向東與東亞相通,向西與中西亞及西歐握手,向南與印度、巴基斯坦接壤,向北與俄羅斯、蒙古國相連,是我國通往中西南亞、西歐和俄羅斯繞航系數最小、最省時便捷的通道。一名旅客從烏魯木齊出發,5個小時就可以飛到迪拜。
也正是基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近年來,新疆民航的航班量增長速度遠超過中國民航的平均增長速度。其中,2014年,新疆地區的航班量同比增長了16%,位居全國之首。今年5月出臺的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烏魯木齊機場為核心“東西成扇、疆內成網、四通八達”的航線網絡,旅客吞吐量超過3200萬人次,通航城市達120個以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突破。
“當新疆民航業快速發展階段積累一定時間后,航班量快速增長與空域資源緊張的矛盾就會逐漸凸顯,成為制約新疆民航發展的瓶頸之一。”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隨著烏魯木齊國際樞紐戰略規劃的明確,國內、國際航線及疆內支線將不斷加密,對民航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情況下,民航空管系統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為依托,以‘軍民航融合’思路為指引,充分落實民航局關于加快新疆民航發展指示精神,啟動了此次空域調整工作,助力新疆民航發展。”民航局空管局空域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仿真評估的初步測算,此次空域優化后,新疆主要管制扇區沖突機率下降47%;軍民航同時飛行時沖突機率下降69%;高峰時段,管制員工作負荷在高峰時段下降10%左右。
“單向車道”建設避免新疆天空擁堵
業內專家介紹,緩解空域資源緊張,一方面需要盡可能地新辟航路航線,拓寬天路,另一方面則需要對已有天路進行優化,引導航班繞開擁堵地區。“正如地面交通,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一方面需要不斷增加新路,一方面也需要對現有路網進行聯通整合,從而滿足車輛通行的需求”。此次新疆地區空域優化正是從這兩面入手,緩解空中擁堵,確保運行安全。
“簡單的說,此次空域優化就如同為新疆地區的航班修建了空中高速公路,避免了對頭穿越等影響航班運行情況的出現。”新疆空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比如,對烏魯木齊機場繁忙終端區實施進離場分離,是指讓降落烏魯木齊機場的航班和從烏魯木齊起飛的航班分別走不同的航路。“在一條單行道上,雙向車輛對頭開,很容易出現危險情況。此時,司機為確保安全,自然就會降低行駛速度,那么這條路的通行能力也就很低。如果進離場航線不分離,起降航班都在一條航線上運行,運行情況如同單行道上對頭行車。”該負責人表示,而一旦進離場航線分離,那么起降航班各有“專屬通道”,一方面沖突減少了,確保了運行安全,一方面運行效率也提高了,烏魯木齊機場的起降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滿足航班量增長的需求。同理,新疆至內陸航班在高空航路階段的單向運行,則讓進疆航班和出疆航班分別在兩條航路上互不影響,大幅提高進出疆航路的通行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與軍方進行了航線置換,讓疆內其他機場往返內地航班的航線繞開烏魯木齊機場周邊區域,改走其他比較空閑的空域。”民航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能為航班運行提供更好的飛行高度,同時避免了上述機場受烏魯木齊終端區繁忙運行情況的影響,有利于確保航班正常。
國家空中交通路網新格局逐步成型
此次新疆地區的空域優化不僅服務新疆民航業的發展,更是我國民航干線航路網規劃大格局下的一次大范圍空域優化,讓國家空中交通路網新格局逐步成型。
民航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干線航路網絡如同國家高速路網一樣,是空中交通網絡的動脈和關鍵,只有在干線網絡得到優化和理順的基礎上,才能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國家空中交通路網。
近年來,民航空管部門結合我國軍民航空域管理的實際情況,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了以單向循環運行為主要思路的航路網規劃新理念,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動規劃實施。民航空管部門在軍方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緊緊抓住干線航路網規劃這個“牛鼻子”,不斷推進重要機場群、城市群交通流之間的空中大容量通道優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13年以來,民航空管部門先后已實施了京昆、廣蘭、京廣等空中單向大通道空域優化工作,實現了相關城市對之間的空中往返實現了單向運行,降低了安全風險,為增加空域容量奠定了基礎。
目前,民航空管部門規劃的10余條空中單向大通道方案,基本涵蓋了我主要城市對之間的交通流運行。民航局空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堅持按照規劃,逐步推進實施,不斷更新完善,預計通過三五年的規劃實施,全國將基本形成‘整體大循環、局部微循環’的國家空中路網新格局。”
就后續新疆地區的干線路網規劃而言,民航局空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此次新疆空域調整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相關一系列空域調整工作:一是繼續推進滬蘭大通道建設和陜甘青寧地區航線優化方案,徹底打通新疆地區聯結內地的空中通道;二是不斷優化歐洲、中東、中亞等國家經新疆至南亞、東南亞、東北亞等地區的航路航線網絡銜接;三是推進研究跨越外蒙古空域至我國東北地區跨國界航路建設可行性方案等。“通過一系列空域優化方案的實施,預計在2018年,一條更加安全、高效的‘空中絲綢之路’將建成,為更多航班提供更安全、順暢的空中飛行體驗”。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