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機飛行員:缺口多大?
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主席艾德·博倫在2015年亞洲商務航空展期間曾表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應將更多目光投向一些基本服務,如飛行員、機務以及航空管理人才的培養。
目前,中國的公務機保有量已超過250架,以每架飛機配備兩套雙人機組估算,現有機隊規模至少需要1000名飛行員。而據《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14》統計,我國135部(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航空公司僅有975本駕駛員執照。
公務機飛行員供需缺口在我國商務航空市場已經顯現。
機長:越成熟,越被愛
“再資深的民航客機飛行員在公務機面前,都是新兵!”
這是記者從多位商務航空運營商管理者口中得到的近乎一致的回答,這是因為商務航空飛行的任務屬性對飛行員有著特別的要求。
據了解,國內公務機飛行員目前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從大型公務機運營商或民航運輸航空公司聘用;二是公務機運營商自身培養;三是簽約自費學飛的已成熟的飛行員。
漢華公務機航空的飛行員除自己培養和聘用運輸航空飛行員之外,還有退休機長和飛行學院教員。
那么,商務航空為何偏愛成熟的“老機長”?
蓮航亞洲是一家專門從事外籍飛行員引進代理的公司,其市場負責人岳千荷表示,公務機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市場中特定型號公務機的機長處于“奇缺”狀態,如灣流機長、龐巴迪機長。國內培養的飛行員大多針對民航客機和一般通航飛機,缺乏公務機駕駛經驗。
“飛行操作之外,公務飛行對飛行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如航點選擇就考驗機長的決策能力。”岳千荷舉例說,紐約周邊有多個機場,選擇在哪個機場降落能讓客戶盡快到達目的地,就需要機長通盤考慮地面交通、天氣等因素。
飛行過程中,飛行員也常常被要求與客戶面對面,提供私密、一對一的服務,“這對飛行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個人都需要是全面的人才。”岳千荷說。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務機飛行員透露,公務機飛行員遠沒有航線客機飛行員“舒服”,除去飛機駕駛工作,公務機飛行員還要負責如地勤服務費繳費、配餐,甚至充當地勤人員,去加油、加水、排污等工作。
高薪:光鮮背后的成長困境
公務機飛行員承擔了更多的任務和角色,他們獲得的回報也更豐厚一些。
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公務機飛行員實行兩種薪酬制:一種是年薪制,無小時費;一種是基本薪資,外加小時費。部分企業做了優化,飛到一定小時數,拿百分之百的年薪;飛不到,根據時間差額,折合成年薪的百分數發放。運營企業會根據飛行員的資歷深淺制定相應的標準,總體來說,公務機飛行員普遍要比航線客機飛行員高。
然而,運營商開出高薪,卻不一定能招到合適的飛行員,從航空公司“挖”人面臨著不小的阻力。這是因為大多數民航飛行員都是航空公司以委培的方式培養出來的,他們與航空公司簽有服務協議,有的甚至是終身合同。
岳千荷告訴記者,考慮到高額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在國內公務機運營商中,只有金鹿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運營商能夠自行培養飛行員,而由于自費學飛成本太高,這類飛行員也不多。相比重金培養飛行員,公務機運營商更傾向于從航空公司聘用成熟飛行員。
高薪是很大的誘惑。但在待遇之外,職業發展也是他們考慮是否跳槽去飛公務機的重要因素。
在國內,飛行員的成長需要經歷飛行學員、副駕駛和機長三個階段,副駕駛需要5年左右時間積累飛行小時數獲得考取機長資格的機會。民航客機由于航線航時固定,飛行頻率高,有利于飛行員快速積累經驗。公務機的飛行頻率要低得多且不固定,不利于飛行員短期內積攢飛行小時數。一位公務機運營商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務機飛行員一個月的飛行量在20~40個小時,很少有超過60小時的。
救急:外籍飛行員來中國
面對成熟飛行員的缺口,國內公務機運營商不斷拓寬飛行員來源,觸角也伸向了國外。2014年6月,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就為其挑戰者300公務機首次聘任了外籍機長。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外籍飛行員技術成熟,有語言優勢,便于公司開拓國際市場;同時能夠學習國外發達航空市場的運營經驗,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
岳千荷從事飛行員代理引進有3年多的時間。她認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剛剛起步,對人員需求量較大;而幾年前,世界經濟比較低迷,許多沒有穩定工作的國外飛行員,對來中國飛公務機抱有很高的熱情。
目前,包括金鹿、民生、中一等在內的多家國內公務機運營商,都會通過專業的代理公司招聘飛行員。但“找到合適的飛行員并不容易,”岳千荷坦言,“真正愿意來中國的外籍機長數量是有限的。”
一位外籍灣流G200機長在表示,中國的空中管制非常嚴格,公務機往往不能達到可以達到的飛行高度,而且有些地方不能飛。
此外,適應中國的生活對外籍飛行員來說也是個挑戰。語言、飲食等多方面問題,讓很多外籍飛行員“知難而退”。
“現在選擇來中國的飛行員比幾年前少多了。”岳千荷說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外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需求逐漸恢復。美聯航在2013年曾一次性召回了近600名飛行員,這批飛行員是在2008年~2009年期間被暫時解雇的。
“在短期內,外籍飛行員可以作為填補國內商務航空飛行員缺口的一種有效手段,但這不是長久之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針對商務航空存在的飛行員缺口,最主要的是要完善國內飛行員的訓練機制。在他看來,國內飛行員訓練機制不夠系統,尤其是對于公務機如何管理還不成熟,需要院校或者企業用飛公務機的思維來訓練自己的學員,而這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
同時,“人員的有序流動,也是解決飛行員缺口的有效方式。”上述專家認為,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都在培養飛行員,通過國內市場內部以及與國外市場之間的有序流動,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也能最終實現飛行員資源的合理配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