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新疆:我的師父“潘高級”
潘軼在檢查飛機 羅豪 攝
2015年盛夏的9月,我進入南航新疆分公司航線部二車間開始了我的機務生活,“潘高級”成為了我的授業師父。潘師傅大號潘軼,中等身材,面容和善,中年的他頭發并不“充裕”,時刻笑意的眼睛是他的標志,工段的同事們都喊他“潘高級”,我對此感到疑惑,就問師父原因,他笑而不語。后來從其他師傅口中得知,潘師傅之所以被大家叫做“潘高級” ,一是因為他是我們工段目前唯一一個有高級職稱的師傅,二是因為他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敬業奉獻的工作態度,讓大家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潘師父從事機務工作二十余年,由他親自參與過的排故工作不勝枚舉,說是身經百戰那可一點都不假。在我初到工段的一個月里,潘師父都帶著我一起工作,從工作前的領取工作單,到工作結束后將工卡送回,從航前胎壓的測量到航后駕駛艙的總結,從航前工具的借出到航后工具的歸還,每一項工作都會很詳細地給我講解。仔細觀察,發現潘師父工作時隨身攜帶著一個小本子,起初我以為師父只是在本子上臨時記一些工作數據,后來強烈的好奇心讓我忍不住地向師父借來了小本子。這是一個封皮都被磨得掉色發白但很整潔的小筆記本,打開本子后的我不知用言語如何形容,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各類專業的數據和信息:有各種件號、手冊的章節號、甚至還有一些力學公式,本子的后面記著最近每架飛機出現過的故障以及原因。原來師父通過日常工作的常年積累總結,專門給自己制作了維護手冊,我從師父口中得知這已經是他的第18個本子了。潘師父從工作之后就養成了在工作中隨時記錄飛機各種數據,總結飛機各個故障原因的習慣。雖然現在已經有高級職稱,有很豐富的維修經驗,但師父常說留心處處皆學問,仍然勤于學習善于總結,我想這就是保證師父從業二十余年零差錯維修和維護每一個航班確保飛行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經師易遇,人師難求
時間推移到參加工作后的兩個多月,我已對日常的勤務工作有所掌握,能夠按照制度規定、師傅所教積極去完成每一道工序。一次航后工作中,飛機滑到位輪擋擋好之后,我立即去擦起落架鏡面和發動機風扇整流罩,并且手速很快,等師傅向機組了解完飛機狀況后,我得意地給師傅說已經把清潔工作完成了,師父檢查一遍后對我說:“小王你工作很積極呀。”我笑了笑,心想這點活對我來說小菜一碟。師父又問:“你知道為啥擦起落架鏡面嗎?”我想了想說:“工卡規定的。”師父問:“那你知道工卡為什么出這個規定嗎?”我徹底蒙圈了,自己從來都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師父耐心地說:“新疆風沙大,鏡面容易積灰,不及時清潔會導致起落架減震支柱封嚴破損而漏油,小則換減震支柱封嚴,大則飛機著陸時起落架受力過大損傷飛機結構,存在安全風險。年輕人工作積極很好,可是機務工作更加需要善于思考的工作方法和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否則你的技術只會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一名新員工就像一張白紙,如果引導的好,養成好的習慣,就會成長的很好很快;要是工作不求甚解,那肯定做不好工作,機務工作安全為先。”我聽完師父的一番話,慚愧的撓了撓頭,認真地進行反思。我從師父的身上看到的是他對工作的責任感和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讓我此后對機務工作多了一份敬畏。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的師傅“潘高級”就是我們工段這個小家的“寶”,他會在其他同事遇到故障排除不了的時候傾心相助,處理各種大大小小的飛機問題。每天上班,“潘高級”有兩樣東西不能少:對講機和車鑰匙。對講機就是他的另一雙“耳朵”,可以適時聽到飛機的動態和技術狀況;工段的皮卡車就是他的另一雙“腳”,便于去遠機位為飛機“把脈治病”、為安全飛行保駕護航。“潘師傅,28號飛機門滑梯預位燈在預位解除后沒有熄滅”,“清潔臨近電門傳感器”;“潘師傅,幫我拿個小桌板扣”,“好,稍等,馬上給你送過去” ……每天對講機里呼叫最多的就是潘師傅,他不停地穿梭在各個工作現場,忙得不亦樂乎。下班的時候,潘師傅喜歡拿出手機看一看自己的微信步數,然后樂呵呵的宣布,又是第一名。每個月“潘高級”都會寫一些工作心得、維護經驗,打印好后,放在工段桌子上,供大家翻閱學習,對提高年輕同事的業務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正是有潘師父這樣盡職盡責,吃苦耐勞,默默無聞的老一輩機務人,才能保證每一架飛機的順利起航。作為徒弟的我更是有幸遇到這位“術業有專攻”的師傅,我也要成為下一個“潘高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