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常委張大衛:鄭州航空港建設 須重視信息化發展
在3月28日結束的第十一屆“中國信息港論壇·信息港支撐航空港”專題峰會上,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大衛發表了題為《邁進信息化時代——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的新坐標》的演講,分析了信息化建設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對實驗區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建議。
“從鄭州到紐約、莫斯科、倫敦等13個國際城市,已經實現了‘當日寄出、次日即達’。”張大衛介紹說,2013年,鄭州機場新開國際貨運航線14條,國際貨運航線達到19條,全貨運航線達到23條,基本形成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和歐美亞的航線網絡。2013年,航空港區生產總值增長3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增長58.2%,完成貨郵吞吐量25.57萬噸,增速達69.1%。目前,實驗區已經吸引了蘋果、富士康、UPS、阿里巴巴、eBay、亞馬遜等知名企業入駐。
信息化為航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張大衛認為,航空經濟有四大特征:以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支撐,快捷、時效性強,使資源要素在全球配置、產品在全球銷售成為現實;以現代產業體系為基礎,使關聯度緊密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的產品生產與服務聚集起來;以信息化為平臺,使設計、采購、加工、交易、運輸、配送、結算、服務等成為一個完整的網絡化的系統,從而達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更生態環保的目標;建設并形成與之相配套的航空都市,促進投資、貿易的便利化,以適宜于人的居住和創業,適宜于要素的配置和流動,適宜于產業和生態持續發展,信息化也在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信息港與航空港、物流港必須高度融合,才有無限的未來。
張大衛表示,實驗區全面實施規劃時,應更多地支持信息化發展。對此,他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繼續提升信息制造業,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形成基地和集群優勢,打造產業供應鏈的中心,向中高端攀升。二是大力扶持信息服務業發展,健全安全保障和高效服務體系,在口岸、通關、研發設計、物流、展示、結算支付、電子交易、金融支持等方面搭建服務平臺,培育、扶持企業,促進網絡的線上線下銜接。三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實驗區已經開始了綜合保稅區、鐵路港、跨境電子商務的電子口岸建設,但做得還很不夠,這仍是制約“E貿易”、陸地運輸和航空物流發展的瓶頸。在大數據、公用云的發展上,政府要及早研究部署。要加快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驗區需要有寬帶發展計劃、大數據收集利用和開發計劃、信息化人才計劃等。四是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鄭州E貿易經過艱難的試錯實驗,已經有了重大突破和進展;在跨境電子商務中,物流成本占60%,而E貿易試點可降低物流成本40%左右。實驗區應盡快建立起政商一體化的E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建立起線下展示展銷、線上選購交易的O2O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使河南成為中國的時尚類消費品和電子消費品的旅游購物之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