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茨:飛行員短缺是世界性難題
“現在全球范圍內都面臨著飛行員短缺的問題,中國更是如此。德事隆在珠海和石家莊設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可以為中國培養本土飛行員出一份力。”
“來到中國,非常振奮的一點是,這里的商務伙伴都很具有創新意識,都意識到了通用航空業的發展趨勢,都想著加入到這個新的產業中來。”2014年4月16日,在上海舉辦的亞洲通公務航空機展上,擁有包括比奇、賽斯納和豪客等代表性品牌、占著通用航空飛機半壁江山的德事隆中國區業務發展部高級副總裁比爾·舒爾茨(Bill Schultz)接受了《國際金融報》的采訪。
從2010年國家試點低空空域改革,并將“通用航空規模快速擴大”列入民航“十二五”規劃,到2013年12月實施的《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再到全國低空空域的劃設方案的籌備,中國通用航空業政策利好不斷。
“中國政府很希望發展通航產業的,我們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特別是新推出的飛行法規,對市場的發展很有幫助的。”舒爾茨言談中透露著對中國市場的充分信心。
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中國通航產業在研發能力、基礎設施建設、飛行員培訓還存在機制上的不足。就人才配備來說,目前,中國通用航空飛行員跟不上發展,教練機、培訓機場及飛行教員的匱乏阻礙了通用航空飛行員的培養速度。資料顯示,2010年末,中國擁有通用航空專業人員4000人,而美國擁有通用飛機22.3萬架,飛行員數量約40萬名。中國每年需新增飛行員400名,機務人員800名,而極少航空院校畢業生自愿從事通航工作。國內培訓機構受限于空域、機場以及教練人才等問題,培養飛行人才跟不上通航發展。
據記者了解,很早進入通航領域的賽斯納,在美國創建了飛行員培訓基地。“現在全球范圍內都面臨著飛行員短缺的問題,中國更是如此。”有著資深公務機駕駛經驗的比爾·舒爾茨透露,“德事隆在珠海和石家莊設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可以為中國培養本土飛行員出一份力。”
2012年7月,賽斯納計劃把噴氣公務機生產線建到珠海,這意味著珠海成為賽斯納除在美國總部之外的第二大通用飛機生產基地。2012年11月賽斯納與中航工業通飛、石家莊市政府簽署一項協議,下一步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組裝、銷售賽斯納和大篷車產品系列。
其實,中國要想在通航的產業上取得長遠的發展,國際合作成為必然。“德事隆在中國已經有10多年了,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一直和中國的航空產業在尋找新的機會。”舒爾茨透露,賽斯納和比奇則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合作的一批,“短期內在中國的重心放在石家莊和珠海合資公司,負責生產和售后服務,此后將會嘗試任何可能的機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