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成都新機場爭取年底前開建
新機場何時建?
爭取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新機場首期建設規模是客流量4000萬到4500萬,3條跑道,然后根據客流量增加,第二期再上3條,就是6條跑道,規模達到9000萬人次。
公車改革進展如何?
省級機關單位在6月30日結束。目前已經在征求各個廳局意見,初步方案已經有了,我們在給國家發改委報告。全省的公車改革是在12月31日完成。
新機場建設的起點一定是國際視野。我們也考察了很多國際機場,會吸收借鑒。
———唐利民
成都新機場什么時候開建?新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分工如何劃分?四川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公車改革何時完成?昨日,全國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回答了這些熱點問題。他表示,成都新機場一、二期共規劃6條跑道,規模將達到9000萬人次。
關于新機場:
爭取年底前開工建設
成都商報:成都新機場什么時候開工建設?
唐利民:爭取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
成都商報:新機場有幾條跑道?
唐利民:新機場首期建設規模是客流量4000萬到4500萬,3條跑道,然后根據客流量增加,第二期再上3條,就是6條跑道,規模達到9000萬人次,加上雙流國際機場的4000萬人次,一共可達到1.3億人次。
成都商報:雙流國際機場和新機場的分工有沒有確定?
唐利民:現在還沒有做過細的考慮,會有一個具體分工。對于新機場,國際航線、國內航線都會更多地補充進來,可能國際航線會多一些。新機場是高鐵、地鐵都要無縫銜接的,負一層是動車,負二層是地鐵,就是零換乘、零交換。
成都商報:對新機場建設的起點,有什么具體的設想?
唐利民:起點一定是國際視野。現在開始邁入4.0工業時代,智能化水平、自動化水平、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包括整個網絡的考慮等,給整個航空業發展的影響,就是飛行區和空港經濟區怎么實現互動和無縫銜接的發展,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也考察了很多國際機場,會吸收借鑒。
關于長江經濟帶:
四川涉及7900多億的項目、規劃
成都商報:在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方面,目前四川有何進展?
唐利民:在長江經濟帶的指導性意見和實施意見里,有四川很多項目,比如沿江的一些公路、鐵路、還有航運的疏浚等7900多億的項目、規劃。
成都商報:各省之間在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下如何進行合作?
唐利民:從東部到西部,長江經濟帶分三個城市群,一個是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主;第二個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第三個是上游的成渝城市群。三個城市群互動,參與開發,這一次更注重環境,都是在轉變發展方式大前提下進行互動。
過去是按照東、中、西梯度推進,現在是根據自己城市群的特點,和它的資源稟賦的優勢、現有基礎的條件來選擇自己的高端產業的定位。和原來發展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不像過去那種由東部到中部再到西部梯度推進,現在是都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產業升級、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在這種大的條件下,自己選擇定位。
成都商報:如何在制度層面把競爭更多地轉變為合作呢?
唐利民:形象地說,長江兩岸的城市就像散落的珍珠一樣,要通過我們建立一種科學的、合理的、也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一種規律,具體來講就是通過改革,把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來。串起來就是一種合作的方式,再一個就是交通,把沿線的交通連起來。我們也將通過經濟體制改革來釋放發展的潛能、加快發展的動能。
關于吸引社會投資:
川南鐵路最晚8月份開建
成都商報:去年,四川公布了兩批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的項目,您覺得如何才能有效吸引社會投資?
唐利民:首先是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把政府過去大包大攬的一些好的基礎設施項目、重大民生項目,現在通過改革,一是提高效率,一是讓社會的資本參與進來一起開發,尤其是把政府部門手中掌握的一些項目向社會示范、公布,政府出一部分錢到項目里去,更多地讓社會資本來參與,放大它的投資效果、效益。
過去都是政府大包大攬,現在通過改革沖破過去這種投資固化的藩籬,真正要跟社會資本、民間資金融合起來,做更多的事情。
成都商報:去年公布的兩批項目,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唐利民:現在有一個大的項目要談判了,有一批項目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尤其是那些快速通道、水的項目,還有鐵路的項目,現在都已經在開始,有些都引進來了,比如說川南鐵路,它就是用股份制建設運營,這是在全國走到最前面的鐵路體制改革的一個范本,目前央企比如三峽公司在跟我們談合作,還有幾家企業也在談合作。這條鐵路是客貨兩運的。還有一條就是從威遠到樂山的那條鐵路,也準備拿出來讓社會資本參與,它的貨運量很滿。還有一條就是到貴州的隆黃鐵路,也是以貨運為主,同時兼顧客運。
成都商報:川南鐵路什么時候可以開建?
唐利民:最晚應該在今年七八月份。
成都商報:除了鐵路,還有哪些類型的項目比較受社會資本關注?
唐利民:比如說新機場,跟新機場配套的快速公路、地鐵、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報名的企業非常多,他們已看到了新機場的發展潛力。
關于公車改革:
省級機關單位6月30日結束
成都商報:目前公車改革進展如何?
唐利民:對,省級機關單位在6月30日結束。目前已經在征求各個廳局意見,初步方案已經有了,我們在給國家發改委報告。
成都商報:公務出行補貼如何制定標準?
唐利民:補貼分幾個檔次,省一級領導不參與,主要是廳級、縣處級、還有就是科級,分幾個層級。全省的公車改革是在12月31日完成。因為四川幅員比較大,有些地方出行確實也很不方便,那么它的公車改革怎么做,我們還正在考慮,是不是先放一放,還是采取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先搞,其他的不動,現在都還在研究考量的過程中。
關于收入分配改革:
省管干部企業家薪酬將有所下調
成都商報: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四川也提出國企領導限薪,具體如何操作?
唐利民:央企的限薪,是中央管的,中管干部限薪,是從市場引進人才,那么根據崗位的報酬,根據效益來定收益。省上就是省管干部那一塊兒,企業家工資的調整,有一個非常科學的計算公式,它的貢獻率和跟行業有關系,還跟要素的分配和占有有關。省管干部的企業家,一定是要按照中央精神有所下調。但是除了省管干部,下管二級的則可以適當高一些,比如從國外引進的高端人才,又是競爭性行業,那么他對社會、企業的貢獻,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倍增,像這種人才收益就可以高于他的總經理。
關于鐵路:
成渝客專7月試運行
成都商報:您覺得成綿樂客專開通之后,對四川的經濟發展有哪些作用?
唐利民:我認為對成、德、綿、樂這幾個城市,包括峨眉、眉山、樂山的沿線人民來講,他們的出行方便了。我也從網上看到大家提的一些很好的建議,一個是車次少了,我認為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剛進入動車時代,很多人還不太適應,覺得四五十塊錢還是比較貴;二是沒有做好充分的車輛方面的準備,這方面已經在做工作了,要加快生產更舒適、更好的新動車,來保證已開通的線路,要加密它的班次。第二,對于旅游產業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從雙流國際機場下飛機到負一層坐車,40分鐘就到峨眉山。這為四川旅游事業發展起了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成都商報:接下來四川還有沒有其他城際鐵路開通?
唐利民:有,今年要開通成都到重慶的(編者注:即成渝客專),7月份試運行,一個小時成都就到重慶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