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鹿公務航空有限公司副總裁 方新宇
IFLY:請與我們分享一下金鹿公務航空2014年在中國公務航空市場上的收獲與感受;2015年,金鹿對市場發展有何期待?
方新宇:金鹿公務是中國公務機行業的開創者與引領者。2014年金鹿榮膺由WTA組織評選并頒發的“亞洲領先公務機公司”大獎,成立了專業的“金鹿救援”公司和公務機代理“尊捷航服”,并與霍尼韋爾在維修領域達成了深度合作。2015年是金鹿成立20周年,這20年間金鹿的發展,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我們堅持下來并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對于未來,我們依舊看好中國商務航空的前景。當然,我們不會完全局限于飛機運營這一小塊,一方面,我們會向縱深發展,在服務上進一步做精,并進一步完善商務航空全產業鏈的業務;另一方面,我們將拓寬視野,繼續發展國際業務,為中國創造一個世界級的商務航空運營商品牌。在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金鹿公務也進一步明確了新的發展目標,要做“世界級的高端生活方式服務商”,這也會直接促使公司在新的一年里謀求更多新的發展。
IFLY:金鹿公務航空目前機隊規模有多大,其中托管比例是多少?
方新宇:金鹿目前機隊規模總計84架(含上海和香港),其中托管56架,占67%。用戶目前對二手飛機需求增大,集中體現在選擇2—4年期較新的飛機,機型選擇方面,仍然以主流機型如灣流、龐巴迪、達索為主。
IFLY:您認為在公務機運營方面,金鹿公務擁有哪些優勢?
方新宇:金鹿的核心競爭優勢是高效的運行保障能力、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個性化的高品質服務和出色的國際運行能力。金鹿已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640多個機場有運行經歷,且20年來保持良好的安全紀錄。
IFLY:2014年底,金鹿在多家機場的FBO相繼開業。金鹿在全國布局FBO網絡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方新宇:在通用航空發達的美國,FBO的建設已經相當成熟,但在中國,FBO的發展才剛剛起步,想要盈利十分困難,尤其是位于商務航空需求中心城市之外的FBO。金鹿公務的FBO在運營初期可能無法盈利,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中國公務機的地面服務水平。目前隨著商務航空的發展,對FBO服務都將有明顯的需求。FBO的發展與商務航空的發展相輔相成,沒有FBO作為保障基礎,商務航空很難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沒有商務航空發展所帶來的市場需求,FBO也很難實現良性成長。
IFLY:金鹿與灣流在北京合資成立北京灣流服務中心,提供MRO(公務機維護、修理和大修)服務。此舉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方新宇:作為亞洲最大的公務航空公司,金鹿在提供頂級的公務航空服務的同時,注重為公務機客戶提供滿意的配套服務,這也標志著金鹿公務從公務機飛行到保養維修等服務,已經達到了國際標準水平。金鹿MRO項目的實施有助于金鹿公務樹立技術門檻,以高品質的維修實力直接大幅拉動飛機執管核心業務的發展,從而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快速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為公司實現戰略轉型和全產業化鏈條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延伸產業鏈現已漸成為業內共識,產業鏈后端的公務機售后維修板塊被視為重中之重。如果未來存在機遇,我們肯定會抓住機會不斷完善業務布局,為實現世界級的公務航空品牌作出新的貢獻。
IFLY:中國商務航空市場經歷高速增長后,目前進入了相對平緩的調整階段。您認為目前市場上困擾運營商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方新宇:中國作為新興商務航空市場,方興未艾,潛力巨大。行業發展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首先是國家政策及機場等硬件設施還有待完善,這方面目前政府部門已經發布了相關政策支持,我們將拭目以待;其次是不夠規范的市場環境,發達國家成熟的產業鏈以及商業運作模式值得我們分析討論,仔細研究如何借鑒并結合中國國情、經濟發展形勢開辟出一條屬于中國的公務機“航線”值得我們思考;最后是行業認知的匱乏,目前中國的商務航空市場在對豪華公務機的熱度只增不減或存在攀比的心理因素,這些需要我們向發達國家更為理性的行業導向以及大眾認知學習。
IFLY:展望2015年,金鹿公務機公司將會在市場布局、模式創新等方面有何種舉措?未來5年,您認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發展會出現哪些新變化和新趨勢?
方新宇:金鹿公務的業務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形成了全球運行、全產業鏈服務的態勢。而且金鹿已將自己從單純的公務機運營商重新定位為“世界級的高尚生活方式服務商”,讓我們更有可能從客戶角度出發看待市場,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而順應國家“新常態”的發展思維,商務航空行業從宏觀來講要理性發展,既保持定力、又需及時預調戰略方向,尋找新機遇;落實到業務中,則要著力于改革創新,運用新技術實現增長。在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金鹿公務也在不斷地調整企業和產品,探索新的發展方式,做行業的領軍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