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明:賣飛機不是靠一個人的英雄主義
1994年,彼時的中國天空中只能看到為數不多的空客飛機,其機隊規模僅占中國100座以上飛機總數的6%。正是在那時,空客決定成立中國公司深耕中國市場,而年輕的陳菊明則成為了空客中國公司的一名銷售總監。
事實證明,空客作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作為中國民機市場的后來者,自1985年中國引進第一架空客飛機以來,空客用了30年的時間在中國市場實現了從“零”到“半壁江山”的飛越。而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陳菊明功不可沒。同時,他也借此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蛻變——自2013年1月1日起,陳菊明開始擔任空客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成為了出現在世界500強企業在華CEO中為數不多的華人面孔。
5月16日,陳菊明被授予了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以表彰他領導空客中國業務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其為中法兩國在航空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這是空客中國整個團隊的集體榮譽。”陳菊明說,“從事航空制造業對人的要求很高,我很珍惜可以在這樣一個平臺上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所以從沒有考慮過是否離開,一晃就20多年了,頭發都白了。”
正確的戰略決策
記者:您剛剛獲得的榮譽軍團勛章是法國最高榮譽勛章,這應該是對您職業生涯和空客在中國發展的充分肯定及褒獎,能否分享一下您此時的感受?
陳菊明:首先,這一勛章并非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褒獎,而是對空客中國整個團隊的認可,是對空客中國團隊這一集體為推進中歐航空合作所取得的業績的認可。
事實上,在多年之前,我本人也沒有想到中國的經濟、中國的航空市場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在20年前剛加入空客時,我覺得能賣20多架飛機已經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了。而在今天,一家剛剛成立的民營航空公司的飛機訂單數量就可以輕松達到兩位數。20年前,全中國民航的客運總量只有4000萬人次;而如今,僅北京首都機場的數字就達到了8000多萬人次。
這充分說明了戰略眼光和決策是多么的重要�?湛驮�20年前能夠看到未來中國民航市場將有巨大的能量需要爆發,于是開始持續在中國進行投資,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說中國航空業過去20年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未來20年將是從大到強的過程。
記者:今年是空客進入中國市場30周年。1985年引進第一架空客飛機,1994年成立中國公司,2006年天津總裝線項目獲批準,似乎在這30年中,每10年都是空客在中國發展的一個節點,您是如何評價空客在中國的快速成長的?
陳菊明:這不是一種偶然,和中國宏觀經濟的5年計劃有關系,兩個5年計劃就是10年了。由于航空業的周期比較長,所以正好一個周期也是10年。比如說,在1994年,我們作了一個戰略決定,和中航材成立合資企業華歐航空培訓及支援中心。由于當時空客在中國的機隊規模很小,很多人不理解,但到了2003年、2004年,幾乎再沒有人質疑10年以前作的這個決策了,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正確的決策。
如果要把空客自1985年進入中國至今的30年作一個總結的話,我認為,第一個10年是空客作為飛機制造廠商在中國市場上出現的10年,盡管機隊規模很小,但是我們能夠向未來潛在的用戶展示自身存在的價值。第二個10年是打基礎的10年,即贏得客戶。2004年,我們的客戶數目從3個已經覆蓋了所有的中國運營商(現在是17個)。第三個10年則是迅速發展的10年。
未來的第四個10年,即2015年到2024年,有一些東西現在基本上能看清楚了。比如天津總裝線的二期合同是2016年~2025年,并將從2017年開始總裝空客A320neo。我們也很期待寬體機的項目真正得到落實,能夠形成真正的產業鏈,這個項目是極具戰略意義的。我們認為,未來10年中國的航空業發展依然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靈活的銷售策略
記者:盡管是中國民機市場的后來者,但憑借出色的銷售策略,空客在中國的民機市場上迅速占據了半壁江山。您認為,在這些成績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陳菊明:第一個是本土化,空客高層敢用中國人。想要知道中國客戶需要什么,用中國人做銷售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連這個都沒有搞明白怎么去滿足客戶需求?當時,空客中國的銷售團隊里有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出身背景各不相同,而我是空客第一位華人銷售員。當時招聘我的人說,祝賀您成為空客第32個國籍的員工。
第二個是權力下放,讓當地的團隊作決策。我認為,這是我們取得成績的最重要的兩個元素�,F在,我的銷售團隊里面沒有一位西方人。
第三個是高質量的產品。當早期的客戶都使用的是競爭對手的產品時,我們必須保證自身產品的高品質,這樣才有可能使得客戶動心來改變自己所作出的決策。
記者:能否展望一下未來二三十年中國航空業的前景?
陳菊明:如果放眼未來20年、50年甚至更長時間,我認為,中國航空市場的第一個特點是競爭,即可能出現兩家以上的制造商,從而改變目前兩家制造廠商競爭的格局。
第二個特點是航空業將會越來越有朝氣。這是一個朝陽產業,在未來二三十年,它依然是在一個飛速發展的軌跡中。飛機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安全,乘飛機出行會越來越大眾化。只有這樣,發展的基礎才會越來越好。尤其是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規模很難想象。
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的貿易來往、文化交往將會越來越多,地球村的概念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現實,空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短。飛機會飛得更遠、更快、更經濟、更安全、更安靜。
“一帶一路”的機會
記者:近期,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各個行業都在其中找到了屬于自身的發展機遇,那么空客將如何對接該戰略,并從中借力與助力?
陳菊明:我認為,未來伴隨中國的崛起,“一帶一路”將會是非常精彩的戰略思想,它與歷史契合,與未來對話。
“一帶一路”也給空客帶來了相當珍貴的發展機會。“一帶一路”主要是西進,偏南也好、偏北也好,都是向西邊的腹地挺進。隨著“一帶一路”的推廣,中國和這些國家的來往越來越頻繁,各種商貿項目有了,隨之帶動物流、人流的來往,航班的頻率也將隨之增加。
空客A330的航程正好與“一帶一路”的范圍相契合。A330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99噸~242噸,可以隨著客戶運營要求的變化而變化,相當靈活。目前,起飛重量達到242噸的空客A330能從北京起飛,航程覆蓋“一帶一路”所有的航點。
記者:去年空客提出了要在天津建立空客A330的交付中心,這個消息還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更新?
陳菊明:我們正在積極地和天津合作方就有關細節進行探討。去年10月份,我們和天津方簽署了意向協議,雙方繼續本著雙贏的局面展開討論。我相信,在技術層面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了。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投資,我們對市場的評估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做。但是,我們相信很快就會有所突破,因為這么大規模的投資,如果在商業上沒有相關支持的話,這肯定是有問題的。
用更新代替革新
記者:隨著全新機型空客A350XWB的交付,短期內空客還有推出新機型的計劃嗎?
陳菊明:事實上,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空客的產品戰略將是在現有機型基礎上進行改進,因為發展一種全新的飛機需要巨額的投資,而且現有的技術中能夠迅速地提高經濟效益的技術還不成熟。而發動機的進步則更快一些,所以我們為了能夠迅速從發動機的技術進步中獲得益處,先后開展了空客A320、A330的換發項目,通過換裝新一代的發動機來迅速提高燃油效率,因為當每桶石油超過100美元的時候,燃油成本對航空公司運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目前,盡管油價有所下降,但燃油經濟性對于運營商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一步步增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改進產品,而不是激進地去生產一款全新飛機。在沒有特別成熟技術的前提下,我們還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堅持這一個主導方針。也許到2025年,空客會利用新的技術設計,生產新的窄體機甚至寬體機,但那時候我已經退休了,空客的年輕人將跟上,這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大師眼中的“航空大都市”
- 下一篇: 順豐發家史 比你想象的還要野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