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京津冀機場群管理體制已理順 重在協調三地客貨源
日前,順義區“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引領全國臨空經濟發展的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北京新機場預計2019年建成,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復和中國民航局《關于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意見》,明確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經濟及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這給京津冀臨空產業格局帶來新的變化。
北京市以及京津冀的臨空經濟下一步如何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馬劍。
“一市兩場”下的順義難題
《21世紀》:順義發展臨空經濟面臨什么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應該如何發展?
馬劍:順義目前發展臨空經濟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是體制問題,也就是行政切割。因為順義區、首都機場及駐場單位(比如國航)都分屬于不同的行政主體。機場是民航局直屬,行政級別與順義區相當,而機場的行政管轄權隸屬朝陽區,順義區想要協調事情就需要跨區。國航的行政級別比順義區還高,所以區域內多個利益主體發展目標很難達到一致。比如機場周邊的交通路網時至今日并不是很通暢,這是一個典型的反映。
第二個問題就是北京新機場的壓力。目前有7個大的航空公司,包括貨航,都準備把基地放在新機場。帶來的問題就是航空公司的資源傾斜,把基地放在新機場,航線布置肯定會調整,這就會直接影響順義的下一步發展。
順義區感覺到了壓力,希望研究兩個機場的差異化定位。上海虹橋與浦東兩個機場的定位區分就很明確,但是北京“一市兩場”就存在問題。首都機場和新機場都在郊區,而且新機場的客流量、貨運量規劃都很大,所以在特定時間內這兩個機場存在競爭關系。
雖然兩個機場都是首都機場集團經營的,但是航空公司會來選,依托航空公司的下游產業也會選,這是聯動關系。順義現在正在升級調整園區的產業,以便更符合京津冀一體化的要求。
順義空港園區已經建立快20年了,最早是原空港經濟開發區、空港物流基地等,去年把三個產業區整合成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現在入園企業很多,面臨自然迭代升級。京津冀一體化提出了產業轉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的一些產業往外搬遷,對于順義來講也面臨這個問題。
同時,順義自身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北京的城市化進程比較快,用于產業發展的區域面積是有限的,這也是所有臨空經濟區發展產業園面臨的問題。為什么很多城市建“一市兩場”,因為機場周邊土地是有限的,拆遷比再建的成本還要高。
順義的優勢和資源遠沒有挖掘出來,不乏知名企業,但還是產業園的理念,落地完成稅收就可以了,很多企業到園區里都是物理上的聚集,接下來就是怎么產生化學反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整合現有企業資源,將原來的基本服務、土地政策等升級為深層服務,從產業鏈的角度考慮進行要素整合,降低交易成本,發掘新的市場。
京津冀機場管理體制已理順
《21世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對于北京向周邊產業轉移、重新布局有何影響?京津冀地區面臨怎樣的競爭與合作?
馬劍:機場群應該支持城市群的發展,河北已經將機場托管給首都機場經營了,天津機場也是首都機場在經營,包括北京新機場都是它一家來經營的。這是一種優勢,首都機場能夠協調這幾個機場的優勢資源。但是也有弊端,原來好的機場地方政府不放手,虧損的都由民航局交給首都機場整合,現在民航發展越來越重要,很多地方又想要把機場收回。
現在京津冀的產業轉移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對臨空經濟來說,重要的是協調好三地的貨源客源,交通的完善將來一定可以將這三家機場銜接起來。這三家機場一定要符合三地城市的定位去發展,協調起來才是真正的京津冀一體化。
北京要錯位發展,不能以制造業為導向。天津的優勢在于制造,它的臨空產業就是以制造為導向的,自從空客A320生產線落地天津,它的航空航天產業從2億元翻到200億元產值,帶動特別明顯,空客馬上也要把A330生產線也放過去。
如果石家莊機場能夠自己運轉,天津機場發展起來,三個區域發展差距縮小,我相信未來三方的機場還是要回到城市母體中去。
《21世紀》:2019年北京新機場建成后,對京津冀地區臨空經濟有什么影響?
馬劍:從制度上看,京津冀已經達到最優組合,是一個機場來管理的。上海的兩個機場雖然都是由上海市政府來管理的,但是和周邊的南京、無錫,都屬于不同管理方。未來京津冀的機場管理已經理順了,但是機場的發展能否能夠支撐城市的發展,我覺得難度比較大,因為這個地區不像長三角城鎮化程度高。
京津冀中北京、天津是點,要想帶動整個面,要花很長時間。相信隨著京津冀這三個機場體制的形成,通過航空未來可以給京津冀地區帶來發展。北京有政治優勢,是國內外開通航線的首選,要有效利用航線資源,真正能給京津冀這些企業帶來運輸機遇、快速通道以及有競爭力的選擇。要打破地域概念,加入全球經濟產業鏈。
新機場的建設以及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的事情主要是國家發改委在主導,其中臨空經濟的規劃還沒有正式定,因為是跨了北京和河北兩個地方,不是某一個地方的政府可以決定的。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是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北京占50平方公里,河北占100平方公里。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是出于帶動京南地區、河北和天津一帶的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統籌安排。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莊辰超:去哪兒的故事結束了
- 下一篇:馮正霖會見盧森堡可持續發展及基礎設施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