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黃志明:逐步開放低空將催生萬億大市場
黃志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對快捷出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務航空、私人航空、緊急救援和農林航空等領域均存在巨大的潛力。
“在速度經濟時代,商業航空讓世界連為一體,而通用航空將使人們的生活發生深刻改變。”全國人大代表黃志明說,通用航空將讓人不僅可以更方便地在天空俯瞰城市,進行航空運動、航空拍攝或者航空物探、航空吊裝,還能享受及時的緊急救援,甚至“打飛的”去上班。
因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黃志明提出《關于進一步完善管理并逐步有序放開低空領域的建議》,呼吁有序放開低空領域,讓低空經濟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低空經濟】
我國尚未開發的“處女地”
“低空領域一般是指不影響運輸航線的空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唯一沒有開發的產業。”黃志明說,大型商業飛機好比是天空中的公交、地鐵,通用航空就是在天空中飛馳的私家車、出租車,因考慮到國家安全等種種原因,我國低空領域遲遲沒有放開。
黃志明說,我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多項經濟結構調整。未來低空經濟將繼汽車產業之后,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重要引擎。
國外經驗表明:通航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1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美國通航產業一年貢獻1500億美元,可提供126萬個就業崗位。
“低空領域的放開就意味著通用航空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黃志明說,預計我國通用航空未來的市場容量可以達到上萬億元。在今后的20年,航空工業對相關產業1∶10的投資拉動效應將出現,預計到2020年,我國通航作業飛機將超過5000架次,作業量將達到200萬小時,年均增長速度將達19%。預計五年內就可以提供至少10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
【惠民生】
有望帶動超萬億元市場
“低空領域管制是制約國內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最主要的瓶頸。”黃志明說,放開管制,國內低空領域的通用航空產業將面臨戰略性發展機遇,有望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以及整個通航產業鏈的10年黃金期。
“盡管對低空領域放開的呼聲已經存在了近30年,但畢竟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黃志明說,我國通用航空受制于機場數量少、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弱、通用航空人員匱乏等,發展較為緩慢,“美國通航發達的重要原因是通航飛機可以在全國大片空域自由飛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通航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公務航空、私人航空、緊急救援和農林航空等領域均存在巨大的潛力。
如果能夠在完善低空領域管理機制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放開低空領域,低空飛行器有望像的士一樣,人們可以“打飛的”隨時出行,將解決一些地面交通無法解決的問題。
【探索前行】
“低空飛行時代”即將到來
其實,我國開放低空領域一直在小心前行:2010年國家發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意見》,低空開放一直在有序進行。去年12月廣深珠城際直升機飛行航線正式開通,意味著廣深珠三城的“低空飛行時代”即將到來。
據悉,民航局在編的《通用機場布局規劃》中提出2030年通用機場總量將超過2000個,在省市一級層面,包括浙江、江蘇、福建、江西、重慶等都提出甚至頒布了通用機場規劃。除開已有機場,未來15年全國有望建設1600個通用機場。
“看上去低空領域放開離老百姓很遠,其實利益就在老百姓身邊。醫療急救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黃志明說,在臺灣,救護車在20分鐘內無法接到危重病人時,可向政府申請動用飛機,其費用47.5%由政府財政負擔,47.5%由全民醫保負擔,病人只需要支付5%。
黃志明建議,進一步完善管理并逐步有序放開低空領域。在低空領域建立起科學的理論體系、法規標準體系、運行管理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能符合低空空域管理規律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低空領域資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