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星一號”主創陳墨:翱翔藍天書寫飛天傳奇

陳墨和他主創的“澄星一號”

陳墨在生產車間檢查無人機

陳墨向采訪團隊介紹飛機機翼蒙皮的制作細節

陳墨感言
◎何謂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術做成藝術。
◎以一生為代價去做成一件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尊敬。用淡泊名利的價值觀去替代浮躁功利的價值觀,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甚至到絕招。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邏輯。態度決定一切。
◎無論思想有多超前,目標一定要落在地上。中國太缺少匠人了,學無所用是最大的悲哀,實實在在甘當一顆螺絲釘吧。
2012年12月,他成功組裝出一架全木制超輕型飛機并成功首飛,成為國內造出輕型飛機在校大學生第一人;
2015年12月,作為飛機總工、制作者,他親自駕駛粵東首架載人固定翼飛機“澄星一號”,在汕頭萊蕪海邊成功試飛。
他,就是廣東澄星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墨。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如今,陳墨帶領“澄星”無人機設計團隊,正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飛奔,續寫飛天夢想的新傳奇。
積攢10萬元苦干16月
首架獨立自制飛機成功飛天
2010年,陳墨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機電工程系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
“一個農民自己制造飛機飛上了天!”大一時,這樣一則在旁人看過即忘的新聞,卻在陳墨心里掀起滔天波瀾:人家農民都能造出飛機,自己還是學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的,為什么就不能做呢?!2011年8月底,頂著眾人狐疑的目光,陳墨的飛機制造工程啟動。
一架自制飛機,僅材料費就要十萬元。對于出身農門,靠國家助學貸款交學費的陳墨來說,這筆錢無異于天文數字。打工,擺攤貼手機膜,自制軟件開展手機充值業務,承包校內便利店,陳墨想盡辦法積攢資金。大三第一學期,他終于把造飛機的所有材料買齊了。學校大力支持,提供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工作室。
制作過程困難重重。幾百頁的英文圖紙以及資料,5000多個零部件,讓人望而生畏。接下來的16個月480多天里,陳墨每天都是教室、食堂、宿舍、工作室。幾乎每個晚上,都是他一個人的世界,工作到11點半是常態,整個通宵的也不少見。
制作翼肋極其枯燥、繁瑣。把木條打磨成同樣的角度,忍受打磨的噪音,刺鼻難忍的香蕉水味,不斷地調整誤差,粘合。這樣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復。做到第七個時,陳墨簡直要崩潰了。“放棄的想法也有過,但也是一閃而過,我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兩個機翼的制作,足足花去陳墨6個月的時間。
在之后的一年里,陳墨幾乎純手工制作完成了這架小型飛機。期間,他還去工廠請教了木工師傅,自學了油漆、噴漆、打磨、縫紉等飛機制作的所有工序,包括發動機調試安裝在內的90%以上的制造過程,都是他自己完成的。
2012年12月26日,在西安郊區一條還未交工的公路上,陳墨親手精心打造的飛機一飛沖天。“飛機試飛那天,我一遍又一遍仔細地想造飛機的每一個細節,全部過了2次,發現沒有什么問題,不會出什么差錯才放心。”
空中突遇故障緊急迫降
一心只顧保住飛機發動機
當別人和陳墨握手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上一道道長短、粗細、位置不一的白色疤痕,用傷痕累累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
自造飛機基本是手工活。經年累月,被各種加工工具、零部件損傷在所難免,陳墨的手心、手背、手指疤痕累累。有一次,陳墨給鋼板鉆孔,因為沒有固定好,鋼板被鉆頭帶動打到右手食指,食指根部被鋼板割裂,血如泉涌,鮮血淋漓,縫了3針。他的手還曾被電鉆鉆到,在手上硬是鉆出一個小洞。“往往舊傷還沒好,新傷又來了。但即使受傷了,基本也不用創可貼,怕干活礙事,影響精度。因為貼上膠布,就會影響手指觸感,摸起來就不知道結合處是不是完全吻合、平整。”
不過,若是和飛行的危險比起來,這些受傷簡直就不值一提。2013年4月的一天,西安,中午一點多到兩點。當時天氣有點霧霾,陳墨駕駛著自造飛機在空中飛行。突然,他發現發動機溫度過高。陳墨面臨兩難選擇:要么緊急迫降,或可保住發動機,但存在危險;要么繼續飛行,安全著落,但是發動機可能會廢掉。“當時幾乎沒怎么想,就直接迫降,頭腦里就只想保住發動機。”到了地面,同學朋友們都趕緊跑過來。萬幸的是,飛機只是前起落架折斷,人倒是安然無恙。
天上飛風險大,地上開也能造成機毀人亡。2015年10月19日下午三點多,“澄星一號”制成后,陳墨嘗試在馬路上滑跑,測試高速狀態下的穩定性和操控性。突然間,右側丁字路口沖出一輛汽車。為了躲避,陳墨猛地一個左轉,飛機就像一名醉漢,在馬路上歪歪扭扭,最終還是沒能調整過來,撞到路旁的草窩里,飛機螺旋槳折斷,主起落架和飛機機身嚴重受損。陳墨從駕駛室里爬出來,看到飛機倒在地上,情急之下想把飛機扶起來。結果左手被排氣管燙出幾個水泡,手心的肉幾乎都“烤熟”了。
放棄鐵飯碗掘金寶地
加盟澄海民企續飛天之夢
2013年,陳墨大學畢業后,被學校保薦到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任研究員,主要工作任務是寫材料報告以及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一年后,他首次跳槽,到某飛機(中國)有限公司任CTO(技術總監)。為了永無止境的飛天之夢,2015年3月,他又欣然加盟廣東澄星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
“在研究院工作,按部就班,更多的是理論上的探討,輕松而無壓力。而自己更喜歡去做實實在在的事情。在實踐中探索,學習。在澄星,我找到了期待的機會和團隊。”
陳墨如魚得水。停駐在該公司展示廳的“澄星一號”,正是陳墨親手制造的第二架飛機。2015年初,澄星一號開始研制,2015年12月份,作為飛機總工、制作者,陳墨親自駕駛,在澄海萊蕪海邊成功試飛。“澄星一號”是粵東首架載人固定翼飛機,比起第一架組裝飛機,技術上更加先進,時速可達160公里,擁有越野起降功能,可在沙灘、草地等惡劣條件下起飛,執行多種高空飛行任務。
現在,陳墨又在研發新一代飛機。汕頭的水路發達,他據此設計了一種水上飛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建模和改造,在飛機上加了兩個比較大的浮筒,讓飛機能在水上或海上起飛。同時,陳墨還帶領公司團隊研發新一代無人機玩具,他們把密密麻麻的電路集成至巴掌大小,甚至硬幣大小,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無人機玩具,雖然說體積小了很多,但功能一樣沒少,同樣能夠進行航拍、實時回傳。
同時,經陳墨牽頭,廣東澄星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和陳墨的母校——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攜手合作,共同成立無人機研發中心,將更多的技術引進到企業中,為企業謀發展。在陳墨看來,工匠更需要團隊的合作,而不是獨逞一人之能。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埋頭苦干,才能讓一件產品帶有靈魂,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
韌的拼搏精神
走近陳墨,數度交流,他對飛行近乎瘋狂的癡迷,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為了讀上自己喜愛的專業,他考了三次大學;就讀大學期間,為了一圓飛天之夢,出身農門的他,硬是靠省吃儉用積攢獎學金、勤工儉學、開小商店,解決了資金問題;為了追求技術的高質量、細節的完美,他婉謝同學的幫忙,硬是靠自己的雙手,耗時16個月,終于成功拼裝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飛機,并飛上藍天;為了能繼續擁抱自己的飛天夢想,他不惜拋棄鐵飯碗,從深圳來到澄海,造出粵東第一架載人固定翼飛機“澄星一號”,并親自成功首飛。
“我一直覺得,通過我的雙手,把一堆堆的原材料,變成飛機上的零部件,再由零部件組裝成飛機,最終,這架飛機載著你飛向藍天。這個過程中的美妙,或許是旁人無法體會到的,但這的確對我有著無上的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為追逐夢想、實現抱負提供了源源動力。只有對一個目標真正充滿熱愛,才能義無反顧,心無旁騖,面對挑戰不畏懼,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挫折不放棄,對奮斗過程的一切艱難困苦甘之如飴,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品得成功的喜悅。
陳墨詮釋的工匠精神,其真諦只有幾個字:韌的拼搏精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馮正霖會見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一行(圖)
- 下一篇:芬蘭航空設立中國市場總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