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68
機長Lex
終于在臨走前等來了一個晴天。6月初,阿姆斯特丹冷得就像北京的深秋,待在這的一個禮拜幾乎天天都在下雨。聽說雨要停,天要晴,馬上給胡夫(Goof)發了封郵件,說好第二天10:30在公寓樓下碰頭。
胡夫是位新朋友,我們受邀參加空客在漢堡的一個活動,聽說活動后我要去阿姆斯特丹,熱心的胡夫說可以帶我去一座小機場——特赫(Tuege)參觀。
我們都很準時。胡夫還是帶著那頂醒目的綠色棒球帽,醒目的還有兩撇胡須,讓他略顯嚴肅的臉看起來輕松幽默了一些,西裝,黑色工裝褲,非常的混搭。簡單寒暄后,“啪”胡夫往兩個車門上拍了兩個圓形的標識,趴在上面看了半天,上面印著一架模樣奇怪的飛機。胡夫指著牌子說,今天我們坐這架飛機,從特赫出發去南部的西普(Seppe)機場,那剛剛擴建完工,重要的是,首相也去,這在荷蘭并不多見,因為這的小機場太多了。發現我一臉茫然,他說,這就是塞斯納O-2空中霸主,1968年設計生產的。于是,我意外地搭乘了胡夫和他的同事埃瑞克的“順風”飛機,連他們有沒有駕駛執照都忘了問。
準備出發
到特赫機場時剛過12點,機庫的門開著,我們要坐的飛機不在,他們該不會已經走了吧?我們預計12點到的,可是在路上流連了一個叫“開拓地”的地方,50年前,那兒還是海水和漁船,后來這個海平面以下6米的低洼地被開拓了,新修了高速公路和樓房,為了鼓勵人們搬去住,那的房子賣得很便宜,但搬去的人還是不多,只有少數年輕人愿意利用優惠政策去那兒“開拓”生活。胡夫說可能因為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現在開拓地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需要把海水抽回到海里。腦子里閃現著廣袤平原上豎起一排排巨大抽水泵的樣子。如果因此錯過了搭乘塞斯納O-2,我會非常捶胸頓足,雖然就在一個多小時前,還不知道今天會有這樣的“意外”。人就是這樣,會迅速地把錯過當成失去。
在屋頂,胡夫說他們可能去加油了。他每周從住地厄齊特(Utrecht)往特赫機場跑3趟,為他供職的3本航空雜志搜集素材,過去這有一所航校,很多飛行員都上過他的雜志封面。特赫機場周圍沒有森嚴的警衛和高高的圍墻,顯得親民又和善。胡夫指了指正對跑道不遠處的一個小房子:“那家人一直在投訴。”居民抱怨住在機場附近太吵了。
這是一架從1968年飛來的空中霸主,曾經是美軍偵察機和前線空中引導機的主力機型,綽號“奧斯卡噩運” Goof攝
荷蘭地勢平坦,有地勢低洼地帶,但沒有山,就連山丘都沒有,城市之間幾乎都是農場,農場上的房子長得就像霍比特人的家,屋頂很大,有瓦片的,有茅草的,茅草屋頂厚厚的,修剪得很整齊,像小孩的劉海。胡夫說茅草屋頂是荷蘭最傳統的住宅樣式,原料就是地上長得浩浩蕩蕩的草,這種材料可能冬暖夏涼,缺點是不防火,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只有窮人才住這樣屋頂的房子。近幾年,這種小房子再度受到富人們的青睞和追捧,可能是因為他們賺了錢又想過一種歸于田園的安靜生活,重新流行的茅草屋頂的住宅要納更高的防火稅。流行和風尚都是這樣兜兜轉轉。
胡夫說:“他們來了。”興奮得我直揮手,其實并沒弄清哪一架飛機是它。直到能看得比較清楚,才確認了這的確是架奇怪的飛機,前后兩個螺旋槳引擎、雙尾翼,在地面滑行的時候,前螺旋槳靜止不動,很容易產生錯覺:它就這么飄過來了?
機長Lex和副駕Erik逐項做完航前準備、核對過檢查單,空中霸主就轟隆轟隆起飛了,一切是如此的簡單
我們的機長是萊克斯,埃瑞克擔任副駕。他們逐項做完航前準備、核對過檢查單,這架4人座飛機就轟隆轟隆起飛了,一切是如此的簡單。
我很好奇這架空中霸主的來歷,但很快就被別的好奇取代了……機艙里煤油味很重。摘下耳機,引擎聲浪滔天。從空中看,那些看起來巨大的農場原來是被劃成一塊一塊的,蜿蜒的河道反射著陽光,從空中看起來更美。在這個高度飛行,氣流還算穩定,但小飛機對氣流的感知就像吉普車對路況。順著蜿蜒的河道看去,很容易發現,雖然人并不喜歡活得太過喧囂,甚至選擇離群索居過一種更為安靜的生活,但有河道、有城市的地方顯然聚集了大多數人,群居依然是人難以磨滅的社會屬性……
駕駛員萊克斯中年,高大,自信,不時開開玩笑。副駕埃瑞克很年輕,已經通過微軟的軟件自學了飛行,不知道他有沒有拿到飛行駕照。他對歐洲航空業的現狀如數家珍,說起任何一條歐洲的國際航線,他都知道由哪家航空公司、哪個機型運營。當我們上方有直升機機隊掠過,埃瑞克興奮地指給坐在后排的我們看,這架塞斯納O-2一共有4個座位,后排座位后還有一個座位面積的行李空間。飛過一片有歐式花園的莊園時,萊克斯干脆右轉繞著它上空盤旋了一圈……一群經常飛行的人,他們的好興致是對這件事的最好注解。
空中俯瞰 Goof攝
在海拔1000米的高空,我成了一個好奇的觀光客,但駕駛面板上密密麻麻的圓形儀表提醒著我,它是一架從1968年飛來的塞斯納O-2空中霸主,曾經是美軍偵察機和前線空中引導機的主力機型,綽號“奧斯卡噩運”。它從設計開始,命運就和越戰緊密相連。我大概是從歷史課本上知道越戰的,不過書上的描述不如史泰龍的“第N滴血”和《現代啟示錄》來得直觀。當年的越戰老兵留下了太多故事,他們中的一些在戰后去航校當了飛行教員。幾年前認識的一位小飛,現在應該是大連航空的機長了,當年“大改駕”就在美國航校學習飛行,他的飛行教員就是一位越戰老兵,70多歲了,還是非常熱衷“來!飛個失速螺旋”。那是一個遙遠的、色彩斑斕的年代,那年,布拉格短暫的春天隕于秋,法國巴黎大串聯,美國啟動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國在“文革”的紅色海洋里居然有一支百人科考隊挺進了珠峰,以及我媽媽八歲了……
一路都感到很不真實,坐在空中霸主里,看到的卻是此刻的河川。不到1小時,我們到了西普機場,荷蘭首相正在演講,我只能聽見有人說話,荷蘭人長得太高了,站在最后一排幾乎什么也看不見。胡夫說他完全沒有看稿,卻對這座機場非常了解。這座建于1949年的機場經過擴建,有了個新名字——布里達(Breda),商務辦公區和機庫組成了新的航站樓,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公務、商務飛行。如果一架公務機停在布里達,意味著他可以直接在機場商務區開會,或者從航站樓外的高速公路去往附近的任何地方。
在Seppe機場起降的通航飛機
耀眼的陽光下,人們衣著得體,相談甚歡。機場的工作人員對于有中國記者參加活動顯然有些吃驚,我給他們解釋了一個數字,去年一年,中國民航的旅客運輸量是3.9億人次,相當于每4個中國人里就有1人坐了民航客機。
回程顯得很快,到特赫上空,埃瑞克和空管通了話,萊克斯在著陸前飛了一個低空通場,拉起時的過載終于讓我發出了一聲尖叫。
晚飯時分,胡夫帶我去了特赫機場邊的起飛餐廳,我們點好了各自的沙拉,兩個年輕人翻過矮柵和胡夫打招呼。我環顧了一下四周,來這的人多數是機場的工作人員,可能還有附近的居民,不知道跑道附近的投訴居民會不會來這吃飯。這兩個年輕人是專門來跳傘的,那天的天氣不錯,一跳40歐,我問他們跳傘感覺如何,其中一個人問我怎么不去試一試。
在起飛餐廳看夕陽下的特赫機場
這個季節的荷蘭北部要到晚上十點天才擦黑。傍晚,餐廳里人多起來。隔壁酒館里的飛行員們也陸續來吃飯了,“飛行加小酌”依然被看做航空飛行文化的精髓。
八點鐘,夕陽西下,我們起身離開,50米外跑道上轟鳴的引擎聲遮不住“雷朋”們的歡聲笑語,此刻清風拂面,沿著彎曲的河邊公路原路返回以前,我回頭瞥見了那架剛剛帶著我穿越了時光的塞斯納O-2空中霸主。
機長駕空中霸主在莊園上空盤旋一周
這是一架從1968年飛來的空中霸主,曾經是美軍偵察機和前線空中引導機的主力機型,綽號“奧斯卡噩運”
空中霸主準備入庫
專程飛來參加擴建完成儀式的眾飛機們
專程飛來參加擴建完成儀式的眾飛機們
專程飛來參加擴建完成儀式的眾飛機們
空中
空中
空中
空中
加完油,空中霸主從遠處一出現,Goof就認出了它
特赫機場的個人收藏
特赫機場的個人收藏
特赫機場周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從運營安全看我國支線機場建設
- 下一篇:長三角機場群未來競合發展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