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民航安全檢查發展歷程
古人云:責任重于泰山。而安全責任則是我們民航人永恒的主題,這里的安全不僅是飛行中的安全,對于地面保障的主要場所——機場來說,其區域范圍內的安全和管理,尤其是飛行區、貨運區、油庫區和候機大樓的安全控制和管理,直接關系到空防的安全和地面保障的正常運行。
眾所周知一個機場的運行過程中,主要除了跑道、航站樓主體以外,更重要的是依賴于這些地方的設備設施的安全運行,以期能提供機場一個安全運行的環境。
自從“9·11事件”發生以后,民航運輸業就成為在各種復雜國內外形勢下的“重點保護對象”。而民航安檢系統就是保證民航得以安全有效運轉的最重要屏障之一。那么什么是民航安全檢查?民航安全檢查對保證民航安全運行的作用有多大呢?
所謂民航安全檢查簡稱安檢,就是全面負責進入機場安全隔離區的人員和貨物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是確保民航運輸體系安全運行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安全防線。而我國安檢系統的成立也經過了一波三折,自1981年4月1日起,中國民航開始對國際航班實施安全檢查,后逐步擴展到所有國內和地區航班。安檢體制也先后經歷了由公安邊防、武裝警察和民航部門管理的過程。1991年11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民航機場安全檢查由公安機關移交民航部門管理,要求
組建工作在5個月內完成,標志著中國的安全檢查工作從此由公安武警部門移交民航實施。20年來歷經風雨,民航安檢發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受住了歷史的洗禮和考驗,承受住了黨和人民的重托,其為捍衛空防安全,保障旅客生命財產以及航空器的安全,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朝陽企業的民航而言,其龐大的體系和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其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國,關于機場安全工作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因而安全工作時而會表現出某種盲目性,安全管理仍是薄弱環節、技術低,管理水平低。同時,安全科學將隨著經濟的全面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對機場和機場設施需求的同步增長,因此如何適應機場發展的需求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個值得研究和重視的問題。
民航安檢被譽為空防安全的守護神,民航安檢是全球性通行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要求強制執行的民用航空運輸關鍵性的安全保衛措施。中國成為國際民航組織成員國后,根據國際民航公約及其相關附件和標準內容要求,不斷建立完善和實施航空運輸安全保衛措施。不管是在哪個發展時期,民航安檢始終以確保安全為最高目標,忠實地踐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民航安全工作方針,為我國民航的安全與發展,為保衛廣大中外航空旅客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和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特別是在安檢工作移交中國民航管理以來的20年,正是國家民用航空運輸事業進入空前高速發展的特殊時期。中國民航發展的輝煌成就蘊涵著一代代安檢人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他們在特殊的崗位上為民航空防安全嚴格把關,過濾風險,化解危機,為中國民航事業的安全發展建功立業。
20年來,中國民航空防安全工作的實踐證明:民航空防安全的基礎在地面,關鍵在安檢,安檢工作就是民航空防安全的生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